石秀娟
摘 要:學校是學生成長和學習的環境,為了使學生在學校環境中健康成長,初中學校應對校園管理提高重視程度,由此初中學校需格外注重落實完善的校園管理制度,并針對不同性格的學生落實針對性的管理策略,以及在校園管理中落實人文關懷措施,同時運用恰當的校園管理方式,以免管理不得當,而導致學生產生強烈的逆反心理。所以說,初中學校對學生進行管理時,一定要改變硬性的管理方式,從而落實多元化的管理模式和創新的管理方法,這樣一來,能夠取得最佳的校園管理效果。
關鍵詞:初中學校 校園管理 管理模式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0.36.064
針對初中學校管理中存在的一些問題,應先分析問題產生的原因,根據原因落實有效的學校管理策略和創新性的管理模式,這樣能夠以創新的管理方法約束、規范學生的行為舉止,使學生在成長中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并提高學生行為舉止的規范性,以及增強學生自我約束力和自律性。由此體現出初中學校在管理中應改變傳統的管理方法,從而深入落實新型管理模式,如此一來,有效提高初中學校管理的有效性。
一、初中學校管理中存在的問題
從多個方面分析學校管理效果不理想的原因,總結得出以下幾點:一,初中學校所制定的校園管理制度中對于如何懲罰違反校園規定的學生,沒有提出明確的做法,表明管理制度的內容不完善。不健全不完善的校園管理機制落實到實際管理中,難以約束學生的行為舉止,致使學校的管理規定沒有起到約束的作用,并且所制定的校園管理規定比較形式化,從而難以增強學校的管理力度,當管理力度不夠時,容易出現違反校園規定的現象。二、運用的管理方式死板、僵硬,致使初中生產生反抗心理,由此學生不聽從學校的管理,甚至還會出現故意違反校園規定的情況,這種情況下,不利于營造和諧的校園環境,也會影響學生成長。三、校園管理過程中運用的管理方法不恰當,使學生對管理方式不接受,體現出管理模式不得當,很難獲取理想的管理效果。四、管理學生時對于人文關懷不重視,使得學生感受不到溫暖,以此無法感化學生,體現出管理當中對于應該關注關懷學生不注重,所以難以做好校園管理工作。對此以下文章提出了有效的管理策略,能夠改變校園管理現狀。
二、初中學校管理策略的有效性探究
1.落實完善的校園管理制度
首先,學校健全完善的校園管理制度,通過完善校園管理規定,使校園的管理規定更加完善和具體。這樣在對學生進行管理時,學校對于經常發生的校園暴力事件,按照校規予以處罰,同時明確指出在校園內出現打架事件,需接受相應的處罰,以此增強校園管理規定的約束力,使學生意識到校規非常嚴格,由此學生能夠做到自覺遵守學校規定。其次,完善的校園管理制度中對于管理方式提出要求,使教師按照要求做到不對學生的犯規行為進行體罰,更加注重以公平公正的管理方式約束學生的行為舉止,以及根據校園的管理規定,全面管理學生的言行,如此一來,有利于創設和諧的校園環境。此外,校園管理規定的內容完善、全面、具體,且管理力度有所增強,能夠發揮出校園管理規定的監管作用,進而在嚴格的監管中能夠使學生不去違反校規,從而獲取顯著的校園管理成效。
2.落實針對性的學校管理策略
由于不同學生的性格有所不同,因此,學校在管理不同學生時,應當注重落實針對性的管理策略,也就是說對于不同個性的學生,運用針對性的管理方法,從而在針對性的管理中對于性格比較內向的學生,教師應多與學生交流,在師生交流中教師多鼓勵學生,以及引導學生敞開心扉,這樣能夠使學生主動與教師交流。師生加強交流,有利于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并引導學生積極向上、樂觀開朗,這對于推動學生健康成長十分有利。此外,管理時對于經常犯錯、性格活躍的學生,教師可以運用獎罰分明的管理模式。運用這一管理模式時,教師對于總是違反校園規定的學生予以適當的懲罰,而對于表現出色的學生予以鼓勵和獎勵,使經常違規的學生意識到表現出色、遵守校規能夠獲得教師的表揚,由此經常犯錯的學生主動改正自身的缺點,并且學生在學習和成長中自覺遵守校規,這不僅提高學生自覺性和自律性,還推動學生不斷完善自我,進而促進學生有所進步。因此,學校管理工作中應重視落實針對性的管理策略,這樣能夠提高校園管理的有效性。
3.校園管理中落實人文關懷措施
要想獲取理想的校園管理效果,首先,在校園管理工作中教師應落實以學生為本的管理理念,從而在對學生進行管理和約束時,充分考慮學生的感受,由此在管理中對于犯錯的學生,以柔和的語氣教導學生,而不能體罰打罵學生,更不能嚴厲地指責學生,應當做到耐心引導學生遵守學校的管理規定。其次,教師還應在管理學生時,落實人文關懷措施,由此教師除了嚴格管理學生以外,還需多關心多關注學生,使學生在教師人文關懷中感受到溫暖和關愛,這樣能夠感化學生,進而調動學生積極按照教師給予的建議,改正自身不足之處,同時學生在教師引導下遵守學校的規章制度,使得學生做到準時上學、不打架、不破壞校園設施等等,體現出學生在校園環境中嚴格管理自己的行為舉止,這不僅增強學生對自己的管控能力,還提高學生對自我的自控力。因此,校園管理中應當堅持以學生為本的管理理念,以及在管理中重視落實人文關懷,也就是說在管理學生時,教師需多關心學生成長中的變化,給予學生更多的關心、關懷,能夠通過人文關懷,推動學生在和諧的校園環境中更好地成長。
4.運用恰當的校園管理方式
校園管理工作中教師為了避免學生產生反抗心理,在管理學生時教師非常注重自己的語氣、面對和管理方式,從而在管理學生時,教師運用恰當的校園管理方式,管理學生的行為舉止。管理過程中教師發現學生屢教不改時,應當循序漸進地教導學生,在教導學生的同時,教師告訴學生在成長中不注重遵守校規,難以增強自己的約束力,進而導致自己在發展中不按照規定做事,這樣會使自己的言行舉止沒有規矩,以此得不到別人的認可,還會影響自身發展與成長。所以說,沒有規矩不成方圓,使得學生在教師教導中懂得遵守校規的重要性,由此學生在校園非常注重遵守校規,并且在教師引導中學生用校規約束自身的言行,逐漸學生能夠自覺以校規作為自己的行為準則,由此推動學生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5.校園管理中尊重學生
校園管理中應充分尊重學生的人格,如果對于學生不夠尊重和理解,就會傷害學生的自尊心,還會導致學生不聽從管理和教導,致使學生經常違反校規,這種情況下,不僅給校園管理工作增加難度,還不利于推動學生更好地成長。因此,初中學校應提出在管理中尊重學生的要求,從而使教師在管理學生時,非常注重對學生的態度和自己的言行,并且教師非常尊重學生的人格和自尊心,在尊重學生的前提下,教師運用得當的管理方式,管理學生的言行舉止,并且在管理過程中教師做到不責罵、不嚴厲地批評學生,進而運用旁敲側擊的方式滲透道理,使學生能夠聽進去道理以及在教師耐心教導中,學生能夠意識到自己所犯的錯誤,進而自覺改正。由此可知,教師運用正確、得當的管理方式去教導學生,能夠取得較好的管理效果,同時在尊重學生的基礎上落實管理策略,有利于防止學生產生叛逆心理。所以說,教師要想提升管理效果,必須做到尊重學生,做到尊重學生能夠提高校園管理工作的有效性。
總之,要想解決初中學校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必須先改變傳統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方式,從而在學校管理中重視落實以學生為本的管理理念和創新的管理方法,由此通過落實多種創新的管理方式,能夠使學生自覺聽從學校的管理,并且在創新的管理模式下,能夠使學生遵守校園管理規定,以此提升學校管理的效果和有效性。
參考文獻:
[1] 李少華《略論初中學校管理的內涵及建設策略》,《課程教育研究》2015年第9期。
[2] 楊平科《現代初中學校管理策略之探究》,《華章》2013年第22期。
[3] 劉星高《初中學校管理策略的有效性探析》,《漢字文化》2018年第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