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志堅,李玉峰,鐘智明,葉欽良,黃偉藝
(1.廣東紫金白溪省級自然保護區管理處,廣東 紫金517400;2.廣州林芳生態科技有限公司,廣東 廣州510520)
廣東紫金白溪省級自然保護區,總面積5575.5 hm2,于2001年經廣東省政府批準成立,位于廣東省河源市紫金縣東北部,主要保護對象為亞熱帶常綠闊葉林及珍稀動植物。保護區地帶性植被結構完整的群落類型繁多[1-3],為不同生境要求的珍稀野生動物的的棲息、生存和繁衍提供了良好的條件,區內生物多樣性豐富,在森林生態系統和野生動物研究方面具有重要研究價值。近年來,除一些學者、專家對該保護區內的野生動植物資源進行過一次短期的初步調查,迄今,尚缺乏對該保護區的鳥類多樣性系統性的調查研究,為進一步摸清護區內的鳥類資源本底資料,為保護區的科學規劃和保護管理工作提供相關依據。2018年1-12月對保護區鳥類進行了系統調查,現將結果報告如下。
采用野外實地調查,包括肉眼觀察、望遠鏡觀察、鳴聲辨別、攝影取證和訪問調查相結合的方法。根據保護區內地形地貌、海拔高度布設涵蓋保護區范圍內各種生境和植被類型的調查樣線12條,共31.21 km長。其中,兩條樣線距離不小于2 km,森林類型單側寬度為50 m,濕地類型為100 m。每2~3 人為一組,于每日調上午6:00-10:00和下午3:00-6:00,以2 km/h的速度沿樣線進行調查并記錄樣線兩側見到或聽到及由前向后飛的鳥類種類和數量。鳥類物種鑒定、分布分類等主要參照《中國鳥類分類與分布名錄》(第二版),區系劃分參照《中國動物地理》等[4-7]。
根據本次調查結果,結合文獻資料對該保護區的鳥類物種多樣性進行統計分析。結果表明:該保護區共記錄到鳥類91種,隸屬13目,38科,占廣東省陸生脊椎野生動物(774種)總量的11.75%。

表1 白溪自然保護區鳥類目、科和種的組成
在保護區鳥類中,雀形目鳥類有20科、54種,占鳥類總種數的59.34%,為優勢類群。隼形目、雞形目次之,占14.29%,非雀形目的鳥類種,每目只包含一個科的占53.85%,雀形目鳥類是構成保護區鳥類群落物種組成的主體。
在保護區所調查的91種鳥類中,東洋界的鳥類在本區占的優勢有64種,占總種數的70.33%;古北界鳥類14種,占15.38%;廣布種鳥類13種,占14.29%。,說明保護區的鳥類在地理分布上顯示出其過渡性的特征,不過仍以東洋界的組成成分為主。
保護區地帶性植被結構完整、群落類型繁多,為不同生境要求的珍稀野生動物的的棲息、生存和繁衍提供了良好的條件。按不同的生境保護區的鳥類群落可劃分成3個類型:森林地帶鳥類、草灌叢鳥類和稻田、水域周邊等濕地鳥類群落。其中,以森林地帶分布為主,有45種,占保護區鳥類總種數的49.45%;草灌叢分布次之,占28.57%;稻田、水域周邊較少,占21.98%。
森林地帶主要包括闊葉林、針闊混交林,針葉林植被區域,該生境植物種類非常豐富,植被結構復雜,為大部分林棲鳥類生存繁殖提供了良好的隱蔽條件,該生境活動的鳥類種類和數量比較豐富,其中,大擬啄木鳥Megalaima virens、橙頭地鶇Zoothera citrine為該區的代表性鳥類。特別是小白腰雨燕Apus nipalensis在該生境種保持有較大的種群數量;草灌叢農田的生境較復雜,雖該區受一定人為干擾比影響,但為鳥類提供的食物類型豐富,棲息在該區的鳥種較多。稻田、水域周邊等濕地生境中分布的鳥類,多為與水關系密切的種類。在該區除常見水鳥外,也分布有森林灌叢鳥類。以普通翠鳥Alcedo atthis 等為優勢種。
白溪自然保護區共記錄國家重點保護的鳥類[8]21種,占保護區鳥類種數的27.47%,其中,國家I級保護1種,即黃腹角雉(Tragopan caboti);國家Ⅱ級保護動物14種;列入《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CITES)附錄II[9-10]的鳥類14種,列入廣東省重點保護的鳥類[11]5種。

表2 白溪自然保護區國家重點保護鳥類
被列入國家重點保護的鳥類在保護區各類生境均有分布。其中,森林地帶分布有13種,占保護區國家重點保護動物總種數的61.90%;草灌叢分布有5種,占23.81%;稻田、水域周邊分布有3種,占14.29%。在保護區低山丘陵和林緣灌叢、稀樹草坡分布的主要優勢重點保護鳥類包括褐翅鴉鵑Centropus sinensis、畫眉Garrulax canorus 等;保護區各類生境中,常見重點保護鳥類種主要有白鷺Egretta garzetta、蒼鷹Accipiter gentilis、鷹鸮Ninox scutulata等;保護區中,資源狀況稀有的鳥類較多,占重點保護鳥類的47.62%,主要種類包括綠鷺Butorides striatus、黑冠鵑隼Avicedaleuphotes 等。保護區中,重點保護的鳥類在保護區系組成主要以東洋界為優勢,占保護區重點保護鳥類的66.67%,古北界次之,占19.05%,廣布種最少,占14.29%。
本次共調查記錄到13目,38科鳥類91種占廣東省陸生脊椎野生動物總量的11.75%,鳥類多樣性高,其中,雀形目鳥類是構成保護區鳥類群落物種組成的主體。保護區內的生境類型豐富,以常綠闊葉林、人工林及山頂灌草叢為主,兼具河流、水庫等濕地生境。按不同的生境調查到的鳥類群落可劃為森林地帶鳥類、草灌叢鳥類和稻田、水域周邊等濕地鳥類群落3個類型,其中,以森林地帶分布的鳥類為主,有45種,占保護區鳥類總種數的49.45%。說明各生境中的鳥類分布取決于該生境的食物條件和隱蔽條件。保護區具典型的亞熱帶氣候特征,在保護區所調查的91種鳥類中,以東洋界的鳥類在占優勢,兼具古北和廣布種,說明保護區的鳥類在地理分布上顯示出其過渡性的特征。
本次調查共記錄到保護區重點保護的鳥類21種,占保護區鳥類種數的27.47%,占廣東省重點保護陸生野生動物總量的27.63%。其中,國家I級保護1種;國家Ⅱ級保護動物14種;列入《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CITES)附錄II的鳥類14種,列入廣東省重點保護的鳥類5種,保護區豐富的珍稀、保護物種資源,是保護區管理、生物多樣性保護成效的體現。
本次調查共發現該保護新紀錄鳥類物種達17種,約占該保護鳥類物種總數的18.68%。可見,隨調查的深入,保護區新記錄物種不斷被發現。鳥類監測是一項長期的工作,需要建立資源監測的長效機制,才能全面、準確地對鳥類資源動態進行科學評價;建立和完善野生鳥類及其棲息地監測制度,及時掌握野生鳥類資源動態基礎數據,摸清其分布及數量,對重點保護鳥類,如對黃腹角雉Tragopan caboti 等加強專項調查、監測,掌握其資源動態為保護管理提供科學決策依據。
在野生動物保護方面,該保護區目前記錄有重點保護的鳥類21種體現了較為重要的保護價值。盡管保護區的建立對該區域野生鳥類及其棲息地的保護意義重大,但目前保護區的野生動物仍面臨諸多人為威脅。調查發現,保護區內溪流、水域周邊人為活動也對鳥類棲息造成干擾。保護區巡護管理力量有待完善,非法盜獵經濟蛙類、蛇類、人為放生的外來物種現象偶有發生,導致部分珍稀種種群數量降低。建議對亂捕濫獵、人為放生及問題多發的區域,組織專項打擊行動,集中處理一批要案,確保取得預期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