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旭 林林 陳博然
【摘要】目的 分析老年股骨頸骨折采用骨折內固定術與全髖關節置換術的效果。方法 本次進行研究的對象是在我院骨科治療的老年股骨頸骨折,要求選取的患者例數為120例,住院時間為2018年1月~2019年2月。按治療方式的不同將120例患者其分成采用骨折內固定術治療的對照組,行全髖關節置換術治療的實驗組,每組患者例數均等為60例。針對兩組患者取得的效果進行分析。結果 實驗組患者的治療優良率優于對照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針對老年股骨頸骨折,行全髖關節置換術治療的效果要好于骨折內固定術治療的效果,患者的癥狀緩解較好并且恢復較快,生活質量得以提高。
【關鍵詞】老年股骨頸骨折;骨折內固定術;全髖關節置換術;療效
【中圖分類號】R687.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ISSN.2095.6681.2020.2..01
有關部門統計超過80%的老年人都會出現骨質疏松,骨質疏松最常見的并發癥就是骨折,尤其是老年股骨頸骨折的發病率呈現逐年升高的態勢[1]。老年患者一旦引發此種疾病,容易導致股骨頭缺血性壞死及創傷性關節炎等[2]。臨床治療難度大將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目前治療老年股骨頸骨折多采用骨折內固定術與全髖關節置換術治療,本文作者將就其療效做詳細對比分析,具體詳情見下文:
1 資料與方法
1.1 研究資料
選擇2018年1月~2019年1月在本院骨科治療的120例老年股骨頸骨折患者按治療方式的不同分成實驗組、對照組,兩組患者例數均為60例,對照組患者年齡為61~78歲,平均年齡為(68.1±5.1)歲,其中男性患者40例,女性患者20例;實驗組年齡為62~79歲,平均年齡為(69.9±5.5)歲,男女患者比例為31:29。選定的120例患者基本資料對比,差異不大,不具備臨床統計學意義,P>0.05,可以進行組間比對分析。
1.2 方法
首先實施治療的是對照組患者,給予骨折內固定術進行治療,讓患者手術時取平臥位,把患者的骨折位置用牽引的方法閉合復位,然后選擇髖部作為手術切口,充分暴露股骨后,把3枚克氏針打入其股骨內,確認操作無誤后將3枚空心加壓螺釘擰入患者的股骨中,使其固定后對創口進行清洗及縫合即可。實驗組患者使用全髖關節置換術進行醫治,護理人員協助其患者取健側臥位,在髖關節后外側進行切口操作,暴露關節囊后實施截斷股骨頭,取出后在清除患者的韌帶與髖 臼內組織,清理血跡后把人工股骨頭假體植入患者體內,復位完成后清洗縫合。
1.3 指標觀察
根據髖關節Harris評分制定評估調查表,設定100分為滿分,分數超過90分評優良,分數在80~89之間為較好,70~79分評為尚可,低于70分評差。回收表格進行評分,匯總兩組患者各分數段人數,通優良率=(優良人數+較好人數+尚可人數)/總例數×100%
1.4 統計學方法
應用SPSS 17.0進行老年股骨頸骨折采用骨折內固定術與全髖關節置換術的相關數據分析,計數資料(優良率)以百分率表示,采用x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 果
2.1 對比兩組患者的治療優良率
實驗組60例患者治療優良率為98.33%(59/60),對照組60例患者的治療優良率為85.00%(51/60),對照組遠遠低于實驗組,且P值為0.0082有臨床統計學意義,具體數據見表1。
3 討 論
針對中老年股骨頸骨折的治療主要有兩種手術方式,一種是骨折內固定術,另一種就是全髖關節置換術。骨折內固定術具有手術時間較短、操作簡單、出血量少等優點,但是需要患者長時間的臥床休息,會增加患者出現肺部感染、股骨頭壞死、褥瘡等風險系數。而全髖關節置換術對人體的損傷降到了最低程度,置換的全髖關節是由特定的金屬材料根據人體的結構特征制成的類似的假體骨關節,此手術最大的優點就是促進關節功能快速恢復,患者可以及早下地活動鍛煉,減少臥床的時間,大大降低了并發癥發生幾率。本次研究結果數據顯示,進行全髖關節置換術治療的實驗組患者治療優良率98.33%,應用骨折內固定術治療的對照組患者治療優良率僅為85.00%,由此可見實驗組數據明顯優于對照組,檢測P值為0.0082說明是有臨床統計學意義的,綜上所述,針對老年股骨頸骨折給予全髖關節置換術治療患者更愿意解釋,術后并發癥發生率較低并且恢復快。
參考文獻
[1] 王廈棚.中老年股骨頸骨折全髖關節置換術和骨折內固定術臨床比較[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2018,18(71):55+59.
[2] 莊 穎.中老年股骨頸骨折全髖關節置換術和骨折內固定術臨床比較[J].當代醫學,2018,24(20):138-140.
本文編輯:董 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