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平 鄒青 李倩茹
【摘要】目的 研究階段目標性護理干預對腦卒中偏癱患者負性情緒及遵醫行為的影響。方法 選取我院2018年1月~2019年1月收治的102例腦卒中偏癱患者,隨機分為觀察組(n=51)和對照組(n=51),對照組行常規護理,觀察組行階段目標性護理干預,5個月后對比兩組患者負性情緒及遵醫行為。結果 觀察組患者SDS評分、SAS評分較低,遵醫行為率較高,與對照組相比,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階段目標性護理干預,能夠改善腦卒中偏癱患者負性情緒,同時保證患者的遵醫行為率。
【關鍵詞】階段目標性護理干預;腦卒中偏癱;負性情緒
【中圖分類號】R473.7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ISSN.2095.6681.2020.2..02
前言:偏癱是腦卒中的主要并發癥之一,表現為一側或雙側肢體運動功能的異常,部分患者可伴有神經功能障礙。該疾病嚴重影響患者日常生活,也可能導致壓瘡和深靜脈血栓等并發癥,各地多主張予以高質量護理。分析認為常規護理對患者心理和遵醫行為關注度不高,我院就階段目標性護理干預的作用進行研究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對照組:男31例,女20例,年齡54~74歲,平均(64.4±3.7)歲。觀察組:男30例,女21例,年齡56~73歲,平均(64.6±3.6)歲。兩組相比(P>0.05)。
1.2 方法
對照組行常規護理,了解患者病情、肢體功能,給予用藥護理等。觀察組在此基礎上行階段目標性護理干預。擬定短期目標、中期目標和長期目標:
①短期目標。持續1個月,要求快速改善患者負性情緒,形成積極長期的復健方案并初步推行。負性情緒的改善方面,要求積極與患者進行交流,根據患者語言和行為給予心理疏導,如患者情緒低落、飲食少,應告知患者“加強營養有助于疾病康復”、“您的卒中病情得到控制”等。復健方案的擬定嚴格遵循適應性第一原則,根據患者病情確定復健內容,如患者運動能力不佳,應重視加強床周運動,患者運動能力有所恢復,再考慮室內、室內運動。
②中期目標。持續2個月,要求在短期目標基礎上做成果鞏固,重癥患者運動能力、生活質量應提升5%~10%,單側肢體運動障礙患者、其他患者的運動能力、生活質量應提升15%左右。要求跟蹤患者病情變化,及時進行評估、病情復查,必要時調整用藥治療方案、康復方案。如患者恢復態勢良好,可酌情增加運動量,并適當鼓勵患者脫離人員幫助進行練習。
③長期目標。持續2個月,要求患者的生活質量、運動能力,較護理前提升20%以上。對于重癥患者、多合并病患者,則要求實現疾病的有效控制,并實現并發癥的預防和心理態勢的進一步改善。在常規復健基礎上,傳遞更多的知識內容,同時結合患者出現的心理、病理改變,給予更具針對性的疏導和指導。如患者在中期干預后情緒好轉,但在病情改善有限的情況下,情緒出現反復,可告知患者“卒中偏癱復健是一個過程”、“您的恢復已經很快”等,推動長期目標達成。
1.3 觀察指標
5個月后對比兩組患者負性情緒及遵醫行為,遵醫行為分為良好、一般、較差三個等級,以良好和一般構成總遵醫率。
1.4 統計學方法
以t檢驗計量資料,以x2檢驗計數資料,以SPSS 21.0進行數據分析。
2 結 果
2.1 兩組患者負性情緒控制情況
觀察組患者負性情緒評分較低,見表1。
2.2 兩組遵醫率
觀察組患者遵醫率較高,見表2。
3 討 論
偏癱為腦卒中的常見并發癥,患者的肢體功能受到影響,日常生活、心理情緒等也均會受累。因偏癱問題難以通過藥物快速改善,護理工作的價值得到廣泛重視。此前學者分析發現常規護理模式下,患者負性情緒評分多在35左右(SDS評分和SAS評分),且遵醫率不高于80%[1]。也有學者發現,階段目標性護理干預能夠應對上述問題,患者的遵醫率可達到90%以上,SDS評分和SAS評分下降超過50%[2-3]。我院研究結果與此相似,觀察組SAS評分為(16.7±3.2),SDS評分為(17.5±3.7),總遵醫率為92.16%,較對照組的(36.5±4.9)、(35.4±4.8)、78.43%優勢明顯。
從措施上看,我院在實際工作中擬定了三期目標階段,即短期目標、中期目標和長期目標,三個階段護理干預的側重點存在差異。短期目標階段,因患者發病后情緒波動較大,首先謀求情緒平復,之后根據患者特點擬定具有漸進性特點的復健計劃。中期目標在短期目標基礎上開展,側重點在于鞏固早期干預的積極結果,因患者的情緒基本已經穩定,該階段更注重患者的肢體功能優化,并以明確的可量化指標加強措施的落實和效果評析[4-5]。長期目標既重視對中期目標和短期目標的綜合評估,也重視對患者心理、身體動態變化的分析,結合患者病情以及康復態勢,給出具有針對性的干預計劃,為患者偏癱問題的解決提供幫助[6-9]。從結果上看, 階段目標性護理干預使護理工作更具層次化特點,得到拆分的護理目標更易達成,也更具計劃性,這是改善患者負性情緒、提升患者遵醫率的基礎[10]。
綜上所述, 階段目標性護理干預,能夠改善腦卒中偏癱患者負性情緒,同時保證患者的遵醫行為率,可推廣。
參考文獻
[1] 許衛青,閔曉靜.早期康復護理對腦卒中偏癱患者功能康復及負性情緒的影響[J].臨床醫學研究與實踐,2019,4(14):178-180.
[2] 魯叢叢.無縫隙護理管理對腦卒中偏癱患者負性情緒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響[J].哈爾濱醫藥,2019,39(01):65-66.
[3] 張 月.中醫情志護理聯合瑜伽休息術對腦卒中偏癱患者負性情緒及生活質量的影響[J].現代醫用影像學,2018,27(06):2131-2132.
[4] 王 莉,朱曉麗,任 華,賈曉慧,王香麟.病友團隊支持對腦卒中偏癱患者負性情緒及康復鍛煉依從性的影響[J].國際精神病學雜志,2017,44(06):1111-1113+1121.
[5] 衛方紅.家庭康復護理對腦卒中偏癱患者運動功能恢復和負性情緒的影響[J].臨床醫學研究與實踐,2017,2(12):183-184.
[6] 何會超,張偉濱,呂 政,韓克兵.早期護理干預對腦卒中偏癱失語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及負性情緒的影響[J].中國醫藥導報,2017,14(02):146-149.
[7] 孫紅玲,王瑋瑋.分階段心理護理干預對腦卒中偏癱患者負性情緒的影響[J].齊魯護理雜志,2015,21(23):103-104.
[8] 陳 晨.早期康復護理干預對腦卒中偏癱患者肢體功能生活能力和負性情緒的影響[J].檢驗醫學與臨床,2014,11(05):702-704.
[9] 蘇小盼.階段目標性護理干預對腦卒中偏癱患者負性情緒及遵醫行為的影響[J].首都食品與醫藥,2019(11):177.
[10] 李 想.階段目標性護理干預對腦卒中偏癱患者負性情緒及遵醫行為的影響[J].首都食品與醫藥,2019,26(05):176.
本文編輯:董 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