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景林 范愛金
摘 要:百年大計,教育為本。教育大計,教師為本。在新時代背景下,對教師的專業發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從教師專業發展、小學教師專業發展存在的若干問題、小學教師專業發展要立足于教師成長需要展開闡述,積極探索新時代小學教師專業發展的新途徑。
關鍵詞:新時代;小學教師;教師專業發展;新途徑
新時代小學教師專業發展應是建立在新時代教師發展基礎上,是與傳統教育有一定區別的教育專業發展,其突出特點在于新時代,在于小學教師要不斷尋找新的突破點發展自我,要不斷改變自我以適應社會需要,要以學生和社會的需要為自己的使命而不斷驅動自我變革。如何立足教師專業,結合實際社會需要,尋求新的促進教師成長方式,將是當前中小學改革的重要方面。
一、 教師專業發展
(一)教與教師
“教,上所施下所效也。”“教”的本義是在上面的施教,在下面的效仿。“教”字作“教育”“教導”義解釋一直到今天還在使用?!敖滩粐?,師之惰。”就是作如此之意思解?!敖獭弊鳛樯鐣幕瘋鞒械幕臼侄危两袢栽谑褂弥?。
《教師法》第三條指出“教師是履行教育教學職責的專業人員,承擔教書育人,培養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質的使命?!敝赋隽恕笆裁词墙處煛薄敖處熓亲鍪裁础币约啊敖處煘檎l服務”。教師是專業人員,是教書育人、培養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質的專業人員。教師的根本任務是為國家、為人民培養人材,應當關注德才兼備,應當忠誠于人民的教育事業。作為社會主義國家的教師,要能自覺地宣傳社會主義思想、堅定地宣傳擔負起文化傳承的使命、為社會的發展培養所需要的人才,要能以國家發展、民族強盛、百姓成材為己任而努力教育自己的學生、影響周圍的居民。國家對教師的要求是很高的,教師不僅關乎自身的知識能力,而且關系到國家的未來和民族的夢想,這也是小學教師應當時刻關注、銘記在心的。
(二)教師專業發展
教師專業化是指教師在整個職業生涯中,通過專門訓練和終身學習,逐步習得教育專業的知識與技能并在教育專業實踐中不斷提高自身的從教素質,從而成為教育專業工作者的專業成長過程。它既包括了教師的職前培養和職后培訓,即在入職前,通過專業知識的學習和專業技能的訓練,掌握當教師的基本技能與素養,并在教師成長過程中,不斷強化自我,從一名新手逐漸成長為具備專業知識、專業技能和專業態度的成熟教師及其可持續的專業發展過程,也指教師職業整體從非專業職業、準專業職業向專業性質職業進步的過程。教師專業發展是將教師作為專業而提醒教師要時刻向前發展以滿足專業發展的需要。
在當下,教師專業化發展已經步入正軌,但在發展過程中,教師專業化已不局限于教師個體的成長,還包括教師與社會、教師與教師、教師與學生等關系的改變,亦即教師道德素養提高、專業知識增長、教師團隊的建立以及教師與社會、家庭相呼應等方面已成為教師專業化發展的方方面面,教師要在自身成長過程中,不斷增強上述各方面能力與才干,使自己更好地服務社會、發展自我。
二、 小學教師專業發展存在的若干問題
小學教師作為基礎教育教師的重要組成部分,承擔的是對小學階段學生進行教育的責任。按《小學教師專業標準》(試行)和《新時代中小學教師職業行為十項準則》,當前小學教師存在著如何保持自身知識、能力和實踐各方面協調發展問題和如何完善自己與社會、與他人、與自我關系的問題。這些問題的解決,將更好地促進小學教師教育教學能力的提高,更好地滿足自身、學生、家長及社會對美好生活向往的需要。
(一)教學理念缺乏創新性
在當前的普通班級配置下,小學教師的教學主要集中在成績中等或中上的學生,這就存在著如何激發學業兩端,如何更好地引領學生前進。但我們的老師多是按傳統方式進行,即主宰課堂的進行、以自己的思路帶領學生、以自己的答案為唯一標準、將自己視成課堂教學的主宰,使得教學方式幾十年如一日、學生成為“接收器”和“讀書的工具”。這種滿堂灌的模式會嚴重約束學生的發展、禁錮學生的思維,使學生在機械的訓練中累積知識和解題能力,而不是讓學生主動積極地獲取知識與解決方法。
(二)教育方式缺乏針對性
由于長期的大班化管理、教學,導致師生信息更多的是向教師方向單向傳導。小學教師較少有時間及精力考慮學生的個性發展和心理需求,而是較多地利用社會、學校賦予自身的權威,從自身的教育簡便、有效入手,教育方式簡單機械。缺乏針對性的教育將會使學生的個性受到壓制,也不能更好地促進學生團隊建設與集體觀念的形成,同時也不利于教師團隊建設和學校融洽集體的形成。
(三)教學知識缺乏多樣性
現在的小學教師知識要求,多集中在專業知識與教育理論,而對其他學科的知識不做要求或要求甚少。因為從學科教學的角度看,似乎專業的才是純粹的,純粹的才是精妙的,精妙的才是應該教給學生的。這導致教師故步自封,語文老師不知政治,政治老師不會科學。諸如此類,教師教給學生的是純粹的專業知識,卻缺少了知識間的相互融匯和激蕩的樂趣。這樣教出來的學生,從外看,缺少知識的橫向聯系;從內看,缺少知識的縱向貫通,所了解的不過是為了考試而教授的專業知識。
三、 小學教師專業發展要立足于教師成長需要
小學是知識啟蒙階段,是對社會發展和文化傳承充滿興趣的階段。小學教師專業發展受到社會條件的制約和傳統教育思想的影響,教師與學生的關系、教師與自身的關系、教師與社會的關系都要不斷發展,小學教師需要不斷地突破成長空間,不斷地提升自我、與自然和諧、與社會和諧。
(一)小學教師專業發展是教師自我成長的需要
馬斯洛需求的五個層次,最底層是生理上的需要,這作為基本要求,已得到滿足;其次是安全上的需要,社會環境也基本滿足我們的安全要求;再次是情感和歸屬的需要,這是教師職業的社會反應和自我歸屬,它可以是外來的反應對自身的影響;第四層次是尊重的需要,這需要教師通過自身的努力,得到社會的認可而得到,是內在的表現得到外界的正向反應;最高層次是自我實現的需要,是教師為了體現自身價值,不斷改變自我、發展自我而得到的價值體現。按照馬斯洛的理論,低級的需要在基本得到滿足后,會向高級需要發展,我們的重點應放在如何激發教師的更高需要。只有內在需要的驅動,才會使教師產生源源不斷的動力,不斷向前發展。職稱評審、職級考核等都是外在驅動力,其目的是為了促進教師不斷發現自我的不足、促進教師的成長。
三明市實驗小學是一所市屬小學,學校秉承以品位教育為核心的辦學理念,進一步落實“有品位教師隊伍”發展規劃,建設“合格、骨干、學科帶頭人、名師”教師梯隊,進一步提升教師隊伍的品位。學校充分發揮名師、學科帶頭人、骨干教師的示范輻射引領作用,以老教師帶動新教師,以優秀教師引領普通教師,大力宣揚教書育人的先進典型,促使教師將壓力轉化為自身發展的動力,加強自我教育、促進自我發展,提升教育教學能力。
(二)小學教師專業發展是社會發展的需要
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新時代社會主要矛盾已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發展之間的矛盾”。從教育上看,大家期盼硬件設施更好、軟件條件更強、學生充分成長的教育,而這需要教育的外向型、前瞻性與科學應用。三明市實驗小學緊扣時代脈搏,打破校際壁壘,與梅列區第二實驗小學、梅列區滬明小學開展總校制辦學模式,通過理念、資源、方法、成果、品牌的共建共享,促進學校之間的交流和教師的流動,為教師的專業成長助力。同時,學校借助山海協作,與廈門實驗小學結對子,選派一線骨干教師、中層干部、副校長到廈門實驗小學進行跟崗學習、掛職鍛煉,還邀請廈門實驗小學專家、一線優秀教師到校開設講座和教學技能實戰指導等。山海協作的開展,進一步開闊了兩地教師的視野,使老師們主動提升專業素養的意識更加強烈,有效地促進教研深度互動,實現教育資源互補,促進山海協作效益最大化。
(三)小學教師專業發展是學生成才的需要
小學教育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引導學生專注學習,進而培養學生正確的學習觀和學習習慣,在打好基礎的前提下,為初中進一步學習做好準備。小學教師專業發展還應關注學生的心理成長和行為習慣的培養。三明市實驗小學要求教師要注意培養學生的品位,因為品位是一個孩子融入社會所具有的文化與教養的表現,是一個孩子能向他人充分表達自己而又不狂妄自大。教師的專業發展給學生以榜樣,讓學生明了自身的不斷進步才是完善的動力,引導學生觀察老師的成長,進而引導自身的成材。
三明市實驗小學以“做有品位的教師”為教師成長目標,傾力打造一批學習型教師。學校以校本培訓、課題研究為抓手,通過結對子、壓擔子、搭梯子、鋪路子等形式,不斷錘煉教師基本功,鍛煉教師教學技能,提升教師專業智慧,促使一批青年教師迅速成長起來。同時,邀請專家學者開講座、骨干教師亮風采、教學開放周活動為依托,為教師搭建學習平臺,促進教師專業成長。學校堅持“走出去,請進來”的方式,為教師創造外出學習取經的機會,開闊教師的視野。一系列舉措,有力提升教師的專業素養,為學生成材樹立良好的榜樣。
新時代小學教師專業發展是在“四個自信”基礎上進一步發展起來,是對中國傳統文化、馬克思主義文化和中國革命文化的充分繼承基礎上的專業發展,需要我們小學教師不斷遵從社會發展需要,從社會發展大局、從學生發展特點上不斷挖掘自身潛力、不斷修煉自我,提升社會適應能力與教育教學能力,為文化傳承、社會發展、學生進步而不斷奉獻自我。
參考文獻:
[1]許慎.說文解字[M].北京:中華書局,1963.
[2]胡汶廷.淺析教師專業化發展現狀及策略[J].湖北開放職業學院學報,2019,32(24):50-52.
[3]李瑤.淺談小學教師專業化及其發展[J].小學教學參考,2019(36):89-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