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飛 盧綺淇 董君
【摘要】不知道從什么時候開始,“補習”二字在眾多家長和學生的心中扎下了根。“學習不好?送去補習班吧。”“唉,孩子總是不能按時完成作業。沒事,送去補習班吧。”“周末出去玩嗎?不行,我周末要去上補習班。”這些熟悉的對話總是不斷地在我們的生活中上演,隨著“補習”二字逐漸被人們所認可,補習班(輔導班)憑借教育市場極大的需求,闖入了眾多學生的課后時間,它如同雨后春筍般快速地冒出了芽。甚至在某些地方還出現了“補習街”,一條街上都是不同學段的大大小小的補習班。
【關鍵詞】小學生 補習 怪象
根據對部分小學家長進行調查的結果顯示,有30%左右的小學生家長會把小學生送去輔導機構或補習班,有60%左右的小學家長會選擇自己在家對小學生進行輔導或監督學生學習,有5%的小學生家長會選擇平時或者周末找師范類在校大學生進行課外輔導和補習,5%的小學生家長選擇其他,包括觀看網絡電子教程等方式。就“補習”的狹義定義上看,在接受調查的家長中有將近40%的小學生會通過常規的方式進行補習和課外輔導。
當去補習班(輔導班)的小學生越來越多時,我們應該關注課后補習班(輔導機構)所帶來的一些教育怪象。
一、補習怪象之一——課后補習班(輔導班)變成了看管小學生的場所
何為“補習”?“補”字的意思是把殘破的東西加上材料修理完整,把缺少的東西充實起來或添上;“習”字的意思是學過后再溫習反復地學,使熟練;“補習”一詞的意思是為補足或提高某種知識,業余或課外學習。廣義的“補習”即為利用課外時間對學習的知識進行查漏補缺,狹義的“補習”主要指學生通過尋找課外專業的輔導教育機構或輔導教師對其就已學內容進行補缺、熟練和提高的過程。可是部分家長以沒時間看管孩子為由,把小學生轉交給課后補習班(輔導班)負責,這種現象在寒暑長假中尤其突出。
(1)從補習的定義出發,該類現象本就不應該出現在補習的范疇,是學生為家長不負責的行為買單的表現。
(2)從學生的身心發展需求角度出發,環境是兒童發展的重要因素。家庭環境、父母對孩子的教養方式、早期的童年經驗等都會對處于生長時期的小學生產生一定的影響。
長期地把小學生以托管的方式依附在課后補習班(輔導機構),一方面,由于在學習中缺少父母鼓勵的環境,對于一二年級低年級學生而言,可能會產生被忽視的錯覺,尤其是剛上小學的一年級小學生面臨著進入新環境的恐懼,此時的小學生心理將會受到一定的影響;對于五六年級高年級小學生而言,獨立意識和成人感逐漸增強,長期看管的現象容易引起其內心的不滿,產生反叛心理。無論是對于低年級學生還是高年級學生,大多數補習班(輔導班)托管和看管都會占據小學生大量的課外活動時間,使學生渴望進行課外活動、接觸自然等心理需求無法得到滿足,違反了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使小學生們丟失了一個充滿色彩的童年。此時,小學生輕則會為被“困”住而感到痛苦,重則會留下童年陰影,影響小學生的終生。
另一方面,由于沒時間看管孩子而把小學生送去課外輔導班,無疑是補習班(輔導機構)代行父母職責的一大縮影,教育有其本身的意義和職能,代行部分父母的職責,表面上為小學生和家長提供了便利,但在實際上,毋庸置疑地,在小學生感知世界和享受父母所應該履行陪伴職責、培養是非觀和價值觀時期,小學生由補習班(輔導機構)代為看管使學生不能夠全面地充分地對社會感知,容易造成學生對家長的信任感和崇拜感的缺失,小學生的心理發展需求無法得到滿足,違反了小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
二、補習怪象之二——補習班(輔導班)導致小學生過度超前學習
不少家長都有“讓孩子贏在起跑線上”的想法報課后輔導班,想讓孩子能夠更早地掌握一些知識,快人一步,結果出現了部分一二年級的學生掌握了四五年級的學習內容,部分三四年級的學生甚至已經掌握了初二初三的學習內容。這樣的過度超前學習的行為真的對小學生身心發展有好處嗎?
一方面,我們不得不承認,小學生超前學習有利于小學生記憶、熟悉、運用該學段學習的知識。在應試教育中,分數得到顯著的提升,彰顯其一定的優勢,走在隊伍的最前端。但另一方面,我們更應該意識到,讓小學生過度超前學習,分數提高是暫時的,對孩子身心發展所造成的影響卻是長遠的。
1.從小學生心理學角度出發,課后補習班(輔導班)導致小學生過度超前學習不利于學生注意力的發展。由于小學生在課后輔導班進行了過度的超前學習,學生對學校教師在課堂中所組織的課程與教育內容就會失去興趣,對課堂失去注意力導致上課分心,出現一心多用等現象,長期以往,小學生養成了在課堂注意力不集中的壞習慣,隨著學業負擔越來越重,上課注意力不集中就會成為學生發展的一大阻礙,這也是為什么搶跑的學生出現后勁不足的重要原因之一。
2.從學生的身心發展角度出發,課后補習班(輔導班)導致過度超前學習加大了小學生的學業壓力。每個年齡階段和每個學段所需要習得的內容是嚴格依據兒童身心發展特點、社會發展需要等因素考慮和制定的,不得違背兒童的身心發展特點包括智力水平、思維理解程度等。在不同年齡階段和學年階段學生有其不同的身心發展特點,如小學一年級時期,小學生智力發展還不完全,思維還非常具體,所以學習的數學問題是具體的數字加減法:一個蘋果加一個蘋果等于多少個蘋果?相反,當時學生的思維水平和智力只能理解到具體的數字加減卻要讓學生學習長方形周長和面積的計算,超出學生當前的智力水平范圍和思維理解能力,對于學生而言無疑不是一種壓力,這違背了兒童的身心發展規律,損害兒童的身心健康。
3.從課程與教學過程的角度出發,課后補習班(輔導班)導致小學生過度超前學習不利于小學教師合理地進行課程與教學的設計組織和安排。當在一個班級中過度超前學習的學生人數達到了一定的數量時,教學的難度就會大大增加。過度超前學習的小學生和普通小學生的教學效果形成造成兩極分化的局面,對小學教師組織和評價課程與教學造成極大的困擾,對小學教師的專業素質要求較高,不利于教師合理進行課程與教學的設計、組織、安排和調適。
三、補習怪象之三——相對學校老師,小學生更信任補習班(輔導班)老師
按照一般的情況,小學生對教師都會存在著崇拜感,可問題就在于對于小學生對輔導班老師的信任竟然大于學校老師。這個怪象折射出對課外輔導課程與學校課程重要性的對調。補習輔導老師的真正意義在于幫助學生查漏補缺,起輔導作用。而學校教師的真正意義則在于通過教育教學過程,在傳授學生知識過程中幫助學生了解和感知社會從而掌握一定的能力,樹立正確的價值觀、人生觀、是非觀,對學生的終生長遠發展起重要作用。而如今,隨著各種課后補習班(輔導班)的出現,學校教師的部分職能和地位受到嚴重沖擊,從而造成了如此的怪象。
無論如何,我們要意識到補習班(輔導班)出現的初衷是為了小學生能夠更好地吸取課堂知識,掌握一定的常識,促進小學生發展;同時,我們也要意識到補習班(輔導班)對教育教學產生的不良影響;我們更要意識到幫助小學生養成自主學習的習慣,培養其自主學習的能力才是至關重要的。
參考文獻:
[1]鐘潔.家庭教育環境對孩子性格的影響[J].文史博覽,2016,(06) :84.
[2]武晶晶.4~6年級小學生學習壓力、學習動機與學業成績的關系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18.
[3]劉東芝.小學生課外補習弊大于利[J].中國教育學刊,2014,(11) :19.
[4]李靜靜.社會補習教育中的師生關系研究[D].江南大學,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