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科學對日常生活的影響越來越深,它改變了人們日常的生活方式,也改變了人們的思維方式。在教育科學領域,在幼兒園游戲教學中的感知、體驗和反思是幼兒探索科學的關鍵。新課標明確指出幼兒教育教學的目標:激發幼兒熱愛科學的激情,加強幼兒對自然和社會生活的認識,培養幼兒對大自然和社會探索的興趣,積極開發幼兒的智力,促進幼兒的身體發育,使幼兒對事物形成正確的認識態度等,因此,幼兒教師要在幼兒教學的各個環節和領域中捕捉游戲教學活動的契機,從而能夠及時了解幼兒的興趣,提高科學教學活動的有效性,通過觀察、操作、討論等實踐活動,讓幼兒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活動中來,從而有效培養幼兒探索科學的興趣。
關鍵詞:幼兒教育;科學探索;興趣培養
幼兒的想象力是非常豐富的,他們對周圍奇妙的事物都很感興趣,3~6歲這一階段是孩子們智力發育最顯著的一個階段,那么,培養幼兒的科學探索興趣就顯得尤為重要,如何才能培養幼兒探索科學的興趣呢?首先要有好奇心,這一點是每個幼兒都有的,幼兒的好動、好奇、好問,他們對這個豐富多彩的世界充滿興趣,發揮他們愛提問的特點和天性,因此,要加強幼兒的早期教育能力,提倡幼兒熱愛科學的教育習慣。作為幼兒教師,必須培養幼兒良好的科學素質為教學的目的,加強幼兒的啟蒙教育。那么本文就如何培養幼兒科學探索的興趣進行深刻的分析,對此,我談一些看法:
一、 借助大自然的知識培養幼兒探索科學的興趣和欲望
著名教育家杜威曾說過,興趣是幼兒成長中能力的象征。興趣是幼兒學習的動機、力量源泉,使幼兒敢于冒險求進,并使幼兒科普教學活動得以持續進行。幼兒沒有興趣就會失去學習的信心,失去學習的動力,而好奇心是興趣產生的開端,也是求知欲望的生長點。因此,幼兒興趣的提升就必須激發幼兒的好奇心。
(一)加強周圍環境的充分利用,引導幼兒感官與環境的互動
教師應該充分利用良好的自然環境,每天固定時間帶幼兒去公園或者野外,讓他們在大自然中去認識多種事物。他們對啥都感興趣,很喜歡去認識雨雪雷電、花草樹木和蟲鳥獸等大自然,并看一看、聽一聽、摸一摸和玩一玩大自然中的現有事物,認識到自然的多變,通過讓幼兒感知、發現,激發幼兒探索科學的興趣,讓幼兒能積極主動地參與到科學探索活動中,引導幼兒在觀察活動中尋找和發現許多新鮮的事物。如,小樹、小草長出了新嫩芽,兔媽媽和兔寶寶,小螞蟻搬家等。在他們探索過程中,為自己一次又一次的新發現而高興,孩子們也就越來越喜歡探索科學現象,同時也培養了孩子們敏感、好奇、好問的習慣。
(二)提供豐富的材料和激發幼兒探究興趣
環境具有熏陶、影響、潛移默化的作用,“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說的就是這個道理,幼兒對他們這個年齡段擁有的生活學習環境非常喜歡,因此,幼兒教師應該在教學活動教室內設置多學科的教學活動區,并且張貼一些卡通式的科技圖片,自制一些各色電池、噴水器、小汽車、小布娃娃等,使幼兒能夠在探索中去認識和學習它們。在磁鐵的認識教學中,教師應該提供大量的鐵制品和其他材料制品,教師讓幼兒拿著磁鐵吸各種東西,使他們通過實踐活動發現磁鐵的秘密,然后讓他們通過材料進行分析發現:有的磁鐵能夠產生吸力,讓幼兒知道磁鐵的吸力以及它的傳導性。教室設置自然角,提供一些常見的比較好管理的花卉、蔬菜、蠶豆、玉米和小麥,這樣幼兒能夠親近自然和認識自然,讓他們在認識自然的過程中增長新知識。
二、 通過幼兒動手操作達到培養他們探索科學的興趣
偉大的物理學家愛因斯坦認為,科學是一種探索,而探索是非常有趣的。由此可見,雖然教育環境顯得很重要,但是教師主要在于引導幼兒實際操作,只有加強幼兒動手動腦能力,交給幼兒正確的探索方法,他們的科學探索水平才能提高,他們的創新行為和思維才能全面提高。在春天這個季節的教學活動中,為了使幼兒們體驗到自然的樂趣與魅力,感受到季節帶來的自然事物,幼兒園會組織幼兒進行教育活動。活動前我都會組織孩子們討論春天,通過多種方式讓孩子們對春天有一個感性的理解,同時讓孩子們猜一猜我們要把種子種在什么地方、我們需要什么工具、要做哪些準備等。到了種植區,孩子們的興奮與喜悅無以言表,他們用工具挖、小手抓。整個活動中,孩子們體驗到了大自然的偉大和美妙。在大班科學探索活動“空氣在哪里”過程中,孩子們通過嘗試與探索,發現了多種探索空氣的方法:用塑料袋抓空氣、通過實驗來感知空氣、引導幼兒通過吹氣球來感知空氣的存在等,大家興奮極了,更有意思的是孩子們通過探索和嘗試,發現空氣是無色,無味,看不見,摸不著,但到處都有。在“好玩的磁鐵”的探索活動中,教師應該給幼兒提供許多的游戲,讓他們在游戲活動中發現磁鐵的奧秘,然后讓幼兒們去尋找磁鐵能吸住的東西,這時幼兒會發現磁鐵能吸住釘子,磁鐵能吸住螺絲和磁鐵能吸住桌子的腳。當然他們在動手動腦的過程中也發現了磁鐵相斥作用,給幼兒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好玩的對稱圖形”活動中,教師除了為幼兒提供各種各樣的操作材料之外,還為幼兒提供剪刀、彩筆、膠帶等輔助材料,幼兒在自主創造對稱圖形時,方法多種多樣。另外,提倡自己動手、變廢為寶。比如,孩子用廢舊的易拉罐搭建對稱城堡,用紙板作成對稱的圣誕樹等等。又如,在“有趣的排序”活動中,教師可以準備三種顏色的吸管,各種示范圖例、兩種顏色的排序和三種顏色的排序,讓幼兒在教師指導下做“串珠”游戲。這樣的游戲活動能夠激發幼兒對科學的興趣,更能提高幼兒的動手操作能力,進一步增強幼兒的自信心。因此,幼兒在科學活動中不僅能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真正體現了幼兒園教育中的教育理念,培養了幼兒的思維創新能力,從而達到了教學活動的目的。
三、 通過積極的評價,培養幼兒科學探索的興趣
幼兒在這個年齡階段,對任何事物都會產生興趣,但是,根據他們有限的精力,他們的注意力時間較短,經常出現“喜新厭舊”“見異思遷”的現象,對于那些剛剛培養起來的興趣,對某些方面要善于發現問題并加以鞏固,加強對幼兒的積極評價是鞏固興趣的絕好途徑。在“有趣的添畫”這節活動中,教師引導幼兒去尋找生活中出現的各種圓的東西,并認識它們的名字,然后讓幼兒在尋找的圓上添加一些筆畫或者線條使其變成新的圓圈或者東西,幼兒對這個創意活動非常感興趣,有的畫成鬧鐘,有的畫成足球、有的畫成蘋果等等。因此,幼兒雖然年齡小,但是具有豐富的想象力,為什么將太陽畫成綠色?為什么畫的小草垂下了腦袋?幼兒根據自己畫的圖像會描述給同學和老師,畫綠太陽是為了下雨,小草垂下了腦袋是因為它得了感冒,幼兒豐富的想象力,一塵不染的純潔心理。對此教師要抓住機會,對每個幼兒的作品進行評價,多表揚少批評使幼兒的積極性得到激發。不管幼兒畫的多難看,教師應該給予激勵性的評語,激發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培養幼兒良好的學習習慣,也加強了幼兒游戲教學的能力,他們的想象力和創造能力得到提高。教師積極的評價是幼兒取得成功的關鍵,可以進一步激發幼兒探索和合作的精神。
四、 通過家園共育,培養幼兒科學探究的興趣
幼兒早期教育的科學探索是從家庭教育開始的,家庭教育是幼兒實施科學教育的主要場所。幼兒啟蒙教育是在家庭中完成的,家長是教育的主體,他們對幼兒開展有意識、有目的的教育,指導幼兒通過自我認識的活動對周圍世界進行觀察操作,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培養幼兒對事物好奇心、探索熱情和解決問題的策略,培養幼兒的科學態度和精神。家長在幼兒教育中應該充分利用環境創設幼兒教育的環境條件,為幼兒提供適合幼兒年齡階段的學習內容,以不同的方式指導幼兒開展各項有意義的科學探索活動,幫助幼兒了解和認識科學知識和科學經驗,掌握認識事物的科學方法。為了更好地培養學生興趣,促進家庭與幼兒園的教育,開展具體措施如下:
(一)家園聯系欄
每周更換家園聯系欄中的小實驗內容,是密切家園互通的有效途徑,使家長及時了解到幼兒園小實驗教學情況,并在家中給予幼兒輔導。
(二)家長開放活動
定期邀請家長觀摩幼兒園開展的科學教學活動及各種課外實驗教學,了解幼兒園科學教學的基本情況,家長可按照教師的科學教學活動模式在家庭教育中開展。
(三)親子科技小制作
親子科技教學活動是家長和孩子共同完成一個具有科技含量的教學活動。親子教育是當前幼兒園教學活動的主要教學內容,也是培養幼兒情感的有效方法,更能夠豐富幼兒科技教學活動的內容,使幼兒在操作中認識科學活動的道理,還能實現廢棄物的二次利用,提高幼兒的環保意識。同時,幼兒親子教育需要家長和孩子共同設計,增加孩子的親情感,提高他們的科學教育素養。幼兒探索教學活動能夠發現自然界中的奧秘,也能滿足他們的求知欲望,使他們在輕松、快樂和情感中獲得知識。
總之,幼兒科學教育是科學教育的開始,從小給孩子灌輸科學教育的理念,培養孩子對事物好奇心和熱情地探索興趣,激勵孩子對科學的求知與探索欲望。作為幼兒教師,要在幼兒的一日教學活動中進行科學教育活動,以科學教育引導幼兒開展對科學知識學習和探索能力,使他們真正學會探索和創造。因此,幼兒科學教育應該在教師以身作則的示范下引導幼兒對事物進行感知、觀察、操作、發現問題和尋求答案。幼兒教師在科學教育中要為幼兒創造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通過提問讓幼兒尋找答案,讓他們在教學中感受世界的神奇,體驗到科學探索的樂趣。
參考文獻:
[1]黃小玲.如何培養幼兒對科學探索的興趣[J].中國農村教育,2018(6).
[2]趙彩霞.如何在科學活動中培養幼兒的探索興趣[J].內蒙古教育,2016(8).
[3]張贇.探析運用科學小實驗培養幼兒的探索興趣[J].家教世界,2019(11).
作者簡介:
劉渭君,甘肅省定西市,甘肅省渭源縣幼兒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