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基于當前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學目標設計存在的問題,提出突出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循序漸進地設計教學目標、把課程目標作為設計教學目標的基礎、確保教學目標具體明確的教學建議,從而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效率。
【關鍵詞】小學語文 教學目標 設計 注意事項
要想對教學目標進行精準定位就必須具備正確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方法,以此滿足學生學習上的需求。因此,教師要注意教學目標是否具備可行性與準確性等特點,只有重視這些才能保證教學活動順利開展。就目前的小學語文教學而言,教學目標定位不準確的現象泛濫,不少教師在教學中混淆課程目標與教學目標;有的教師制訂的教學目標不是拔高了要求,就是降低了難度,沒能正確把握該年段學生應達到的目標;有的教師,沒有深入研讀文本,不了解文本特點,設置的目標沒有體現語文課的特點,把語文課上成了自然課、品德課,導致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沒有得言、得意、得法,只是泛泛地了解了文章的主要內容,學習效率低下;有的教師把教學目標和教學內容混為一談,在教學過程中只重視教授給學生什么內容,而忽略了該用什么方式讓學生接受這些知識,應該達到怎樣的效果。
筆者認為,要想提高語文教學的有效性,設計有針對性的小學語文教學目標非常重要。這就要求教師做到:
一、突出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
教學目標的主體應是學生。教師只有關注學情,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制訂符合他們接受水平和需要的教學目標,才能在教學中有的放矢,增強目標的針對性和有效性。一個科學的教學目標,真正的重點不是讓教師怎樣做,而是幫助學生在教學活動中形成正確的思路和學習方法,使學習變得高效。對于教學目標而言,實現的標準在于學生在學習后收獲了多少,只有讓學生掌握了比原有基礎更多的語文知識,教學目標才算是有效的。由此可見,設計教學目標的根本目的是為了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教師在設計教學目標時,只有突出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才能實現高效課堂。
如教學《美麗的小興安嶺》一課時,為了幫助學生感受小興安嶺春季美麗的景色,筆者從學生的學情出發(fā),制訂了具體的教學目標——運用換詞法,體會作者用詞的生動準確,感受小興安嶺春天勃勃的生機;引導學生展開豐富的想象,運用換詞法,理解“抽出”,品讀春季的美麗景色,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學生經過想象和討論,認識到:“抽出”是長出的意思,但用“抽出”,就把枝條快速而有力長出來的樣子寫出來了,很生動形象;枝條一般是筆直的、長長的,像一把劍,把枝條“長出”說成“抽出”,更貼切,更準確,更形象。學生展開想象后,品出擬人寫法的好處,體會到小鹿的可愛,感受到小鹿愉快、得意的心情。“換詞比較,展開想象,品讀體味”這些都是基于學生學情設計的教學活動,既充分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熱情,又促進了學生積累詞語、發(fā)展思維、熏陶情感,很好地落實了教學目標。
二、教學目標的設計要循序漸進
教師要根據小學生的年齡段靈活地設計教學目標。關于“理解文章”,語文課標對小學語文各學段閱讀目標要求為:第一學段,要求學生在閱讀中積累詞語,借助讀物中的圖畫閱讀。第二學段,要求學生在讀懂的基礎上初步把握文章主要內容,體會文章表達的思想感情,能對課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問。第三學段,要求學生不但要把握文章的主要內容,而且還要在閱讀中了解文章的表達順序,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領悟文章的基本表達方法。從對文本的“借助圖畫閱讀”到“初步把握,體會感情,質疑問難”,直至第三學段的“表達順序,體會感悟,探究寫法”,這是根據學生的年段特點設計的目標,具有層次感,與學生的認知達成一致,從積累到感悟、運用,展現出語文教學的整體性和階段性。
比如,對“引導學生養(yǎng)成默讀能力”的教學目標就要逐步逐次達成。在低年級時,默讀的要求就是不發(fā)出聲音;到了中年級,默讀的要求就成了在不發(fā)出聲音的同時還要能夠把心中的疑惑表達出來;再到高年級,對于默讀的速度就有了明顯的要求,即默讀的速度要能達到一分鐘300個字以上。這些都是按部就班循序漸進的,因此教師設計教學目標的時候要隨之進行變化。
三、要把課程目標作為設計教學目標的基礎
為了保證教學取得良好的效果,教師就必須把課程目標作為設計教學目標的基礎,這樣才可以保證學生的學習具有成效。課程目標非常重要,教師只有認真研讀語文課程標準的總目標以及對應年段的目標,才能對課程目標有足夠的分析,更好地將課程目標與教學內容相結合,使課程目標在教學目標中得到充分體現。其次是了解本冊的教學目標,然后熟知單元目標,并且認真鉆研教材,領會編者意圖,切實把握課文的特點,進而設計本課的教學目標。這樣的定位才會比較準確,符合年段特點,符合學生特點。
此外,在設計教學目標時,教師不光要對課程目標有足夠的分析,還要明確課程目標與教學目標實際上是兩個目標。將二者區(qū)分開來,才能設計出有實際意義的教學目標。
四、確保教學目標具體明確
教學目標的制訂必須具體明確。教學目標只有制訂得清晰明了,教師在教學中才能心中有數,才能明晰要讓學生學會什么,最終達成既定的目標。
每一課的教學,都有其教學重點和教學任務,這關系到學生能在這堂課上學到什么、學到多少的問題。對于教學目標來說,就是要針對重點部分開展教學活動,在開展相關教學活動的同時注意學生行為上的變化,以及學生學到了什么,在學習上達到了什么程度、實現了什么目標。如教學《與象共舞》一課時,教師根據課程標準及文本特點,抓住了重點段落設計教學目標——感悟課文“與象共舞”描寫的妙處,學習作者抓住動物動作、神態(tài),運用點面結合的寫法。由于目標具體,指向性明確,在課堂教學中,教師通過引導學生抓住關鍵詞句,使學生感受到了人群、象群的快樂;通過表演讀,進一步體會感受人與大象的和諧共處,親密無間;引導學生發(fā)現作者是通過人物的動作、神態(tài)描寫,點面結合的場面描寫呈現了人象合一的天作之合,最后讓學生仿照課文的寫法,注意運用點面結合的寫法,抓住動物的動作、神態(tài),寫人與動物和諧相處的一個場面,從而很好地達成本課的教學目標。
總之,制訂一個科學的教學目標有利于教學活動的順利進行,而當下的小學語文教育在制訂教學目標這方面尚有不足,不管是哪方面,都會對教學活動產生一定的影響。因此,小學語文教師在設計教學目標的過程中,自己首先要認真分析教材,并且要充分了解學生的語文水平,這樣設計的教學目標才能夠幫助學生掌握學習方法,實現高效學習。
【參考文獻】
[1]吳麗麗.關于小學語文教學目標設計中的問題與對策研究[J].教育現代化,2016(2)
[2]武慧玲.小學語文教學中情景設計對策思考[J].才智,2016(29)
作者簡介:唐玲(1971— ),女,廣西玉林人,一級教師,研究方向:小學語文教學。
(責編 黎雪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