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應發
【摘要】在應試教育制度下,高中語文教學節奏緊湊,閱讀教學占據時間較少,而學生為了滿足自身閱讀訴求,會使用“碎片化”閱讀這一閱讀方式。“碎片化”閱讀有利于學生閱讀能力的優化,但是其負面影響也不能忽視,教師要結合學生語文閱讀核心素養培養需求,適當優化學生碎片閱讀習慣,化“碎”為“整”,幫助他們養成正確的閱讀習慣。
【關鍵詞】高中語文?閱讀教學?碎片閱讀?化碎為整
隨著現代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依托于手機、平板等設備的碎片閱讀成為了高中生閱讀的主要方式,這一閱讀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優化了學生語文核心素養,但是也導致學生形成了浮躁求快的閱讀心理,他們很難在閱讀中搜集對自身語文學習有益的內容,因此,教師要明確碎片閱讀優化的必要性。教師要秉持化“碎”為“整”原則,改變學生固化的碎片閱讀習慣,幫助他們掌握碎片閱讀的正確用法。
一、培養學生的信息分辨能力,做好“化整”準備
當下正處于信息爆炸的社會,學生在使用手機、電腦等設備進行碎片閱讀時會遇到各種信息,有的信息對學生語文核心素養的培養有促進作用,但更多的是淺薄、無意義的信息,浪費了學生的時間和精力。因此,教師在貫徹化“碎”為“整”的閱讀方式前要培養學生的信息分辨能力,為高效的碎片閱讀提供基礎保障。
例如,在《短新聞兩篇》的教學中,我會著力于培養學生在碎片閱讀中的分辨能力。學生在碎片閱讀中接觸新聞較為頻繁,但是他們在選擇新聞時缺乏目的性,隨意瀏覽,導致學生的碎片閱讀效果不佳,更不要說達到化“碎”為“整”的效果。因此,我以本堂課《別了,“不列顛尼亞”》《奧斯維辛沒有什么新聞》這兩篇短新聞為例,要求學生在課堂學習結束后,使用手機和電腦搜集和香港回歸及奧斯維辛集中營有關的新聞,利用碎片時間閱讀。在任務驅使下,學生會明確課后碎片閱讀的主方向,我也引導他們把“香港回歸”“奧斯維辛集中營”作為兩個閱讀主題,將其作為主線進行拓展式的碎片閱讀。學生的碎片閱讀變得具有目的性,會通過新聞標題、簡介確定該短新聞是否符合要求,他們根據閱讀主題不斷搜集相關信息,對主線進行填充,潛移默化中達到了化“碎”為“整”的目標。隨著碎片閱讀的深入,學生也意識到了分辨能力形成的積極作用,每個人都主動鍛煉自己的新聞挑選技巧,較好地提高了碎片閱讀效果。
學生分辨能力的形成是優化碎片閱讀方式的前提條件,也是實現化“碎”為“整”的保證。教師在閱讀教學中要適當講解分辨技巧,使得他們學會對信息取舍,保證每個人都能通過碎片閱讀彌補語文綜合能力上的不足。
二、轉變學生的閱讀方式,開展書籍碎片閱讀
在學生傳統認知中,普遍認為碎片閱讀的主要媒介是手機、電腦等設備,忽視了書籍這一信息載體。在高中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學生將目光回歸到書籍上,促使他們將線上碎片閱讀轉化為書籍碎片閱讀,提高他們文學素養的同時幫助學生消除急躁求快心理,保證化“碎”為“整”的有效性。
例如,在完成了《林黛玉進賈府》的教學后,我會引導學生改變傳統碎片閱讀方式,全面開展書籍碎片閱讀。通過課堂教學的鋪墊,學生對《紅樓夢》這本書充滿了探究欲望,我會趁熱打鐵,要求學生在課后閱讀《紅樓夢》這本書。但是考慮到高中生學習時間緊張這一情況,我鼓勵他們用碎片化時間閱讀《紅樓夢》。在好奇心和任務的共同驅使下,學生將以往依托于手機、電腦的碎片閱讀轉變為以書籍為核心的碎片閱讀,而他們為了提高閱讀效率,會定下一個目標,如每天閱讀一個章節,每天鉆研一個人物等,成功地把學生的目光吸引到了書籍本身。在化“碎”為“整”的要求下,我會再次提出要求:每個禮拜結束前,要整合好之前碎片閱讀積累的素材,用一個或幾個關鍵詞概括出來,明確近期閱讀內容的主線。通過這一方式,有效鍛煉了學生碎片閱讀中的歸納整理能力,也提高了學生化“碎”為“整”的水平。
學習碎片閱讀習慣的改變能幫助他們靜下心來分析素材背后隱藏的信息,而不是停留于淺層次。同時基于書籍的碎片閱讀也有利于化“碎”為“整”的視線,拓展了學生的文學事業,符合他們未來語文發展訴求。
三、閱讀要分好階段,做好化“碎”為“整”
學生碎片閱讀過程中出現的最大問題是缺乏條理性,導致碎片閱讀事倍功半。因此,當下教師在貫徹化“碎”為“整”閱讀模式時要引導學生養成分階段的好習慣,每個階段對應不同的閱讀目標,促使他們帶著任務進行碎片閱讀,并且最后能把每個階段串聯起來,達到整合的預期效果。
以我自身教學為例,我十分重視學生在碎片閱讀時分好階段,逐步深入閱讀,達成化“碎”為“整”目標。我要求學生把碎片閱讀分成三個階段,第一階段是閱讀素材的收集,學生要充分利用現代資源,將符合閱讀要求的信息從網絡、書籍中截取出來,為之后碎片閱讀提供素材。此階段主要起準備作用,保證學生碎片閱讀的順利進行。第二階段是閱讀信息的積累,學生在碎片閱讀過程中要及時記錄有用的信息,按照不同的主題進行分類,使得他們養成記錄的好習慣。此階段主要為之后化“碎”為“整”提供保障,確保學生信息整合的有效性。第三階段是碎片閱讀信息整合,學生在完成一系列碎片閱讀任務后,我會帶著學生整理所有積累的閱讀信息,用思維導圖、主線貫穿等方式將其歸納,使得學生能將這些素材運用到下階段語文學習中,體現化“碎”為“整”的積極作用。
四、完善評價機制,提高化“碎”為“整”效果
評價是高中語文教學中必不可少的環節之一,為了達成化“碎”為“整”的目標,教師要建立完成的評價機制,通過多角度的評價分析學生碎片閱讀中的優缺點,引導他們根據評價內容及時做出有針對性的調整,防止類似問題在之后碎片閱讀中繼續出現。
以我自身教學為例,我會使用三種評價方式組成評價機制,加快化“碎”為“整”目標的達成。首先,使用師生評價。我先以朋友身份走進學生群體,仔細觀察每個人的碎片閱讀表現,并指出他們在碎片閱讀中的優缺點,并且將化“碎”為“整”技巧融入其中,要求學生按照專業評價做出調整。師生評價主要針對學生碎片閱讀中出現的方向性問題,有利于他們語文核心素養的優化。其次,使用生生評價。學生在碎片閱讀中相互交流和溝通較多,比較了解對方的碎片閱讀過程,同學評價主要針對細節性問題,他們會從自身角度出發分享化“碎”為“整”技巧,共同發展。最后是自我評價,我要求學生每個月反思碎片閱讀過程,考察化“碎”為“整”運用效果。自我評價主要幫助學生養成自我考察的好習慣,促使他們主動調整碎片閱讀方式。
在多種評價方式的共同作用下,高中生的碎片閱讀方式會得到明顯優化,每個人都能較好地參與到閱讀活動中。但是教師不能滿足于現狀,要結合碎片閱讀優化的不同要求,豐富評價手段,幫助學生更好地完成碎片閱讀任務,展示化“碎”為“整”的積極意義。
在高中語文教學中,教師要明確碎片閱讀對學生語文核心素養培養的積極作用,結合語文閱讀教學要求和學生語文綜合能力發展訴求,對碎片閱讀進行優化,使得學生養成良好的碎片閱讀習慣,并且能通過化“碎”為“整”技巧的使用充實自身語文知識儲備,有效體現學生的語文核心競爭力。
參考文獻:
[1]屈銘瀟.高中生碎片化閱讀指導策略探究[J].成才之路,2018,(1):30.
[2]白玉.碎片化閱讀對高中生寫作能力的影響探析[D].河南師范大學,2017.
[3]儲艷.數字化環境下專題閱讀模式研究[J].中學語文,2017,(33):30.
[4]佚名.高中語文“整本書”閱讀教學研究[D].云南師范大學,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