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以小學四年級社會與生活《產品為什么會不斷更新》一課的教學為例,論述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滲透課堂教學的策略,提出挖掘教材設計教育目標,開展課堂教學活動滲透教育目標,升華學生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情感教學建議。
【關鍵詞】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課堂教學 滲透
黨的十九大報告明確指出,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要從小抓起、從學校抓起。堅持育人為本、德育為先,圍繞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納入國民教育總體規劃。一線教師是課堂教學的主導者,應該積極探究如何利用有效的教學陣地,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德育和教材教學有機統一,推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進教材、進課堂、深入學生意識。創新課堂教學融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積極踐行學校、家庭、社會“三位一體”的德育課題,一線教師有責任、有義務把好學校“課堂關”。下面,筆者以部編版四年級社會與生活《產品為什么會不斷更新》一課的教學為例,談一談如何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滲透課堂教學中。
一、挖掘教材,設計教學目標
課堂教學的主要資源是教材,教師要挖掘、整合課本資源,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素材融入教學當中。《產品為什么會不斷更新》的學習內容有三個層面:一是學習從不同角度觀察、認識、分析社會事物和現象,嘗試合理地、有創意地探究和解決生活中遇到的問題;二是初步了解生產、消費與人們生活的關系;三是知道科技對人類生存和發展的重要影響。根據以上教學內容,筆者設定教學目標為:1.情感與態度目標——初步懂得社會發展與科技的關系,培養學生熱愛科學、熱愛生活的品質。2.行為與習慣目標——學習從不同角度觀察、認識、分析某一物品的發展變化,嘗試合理地、有創意地探究這一物品的發展變化與人們的需求及科技的進步有關。3.知識與技能目標——通過認識生活中某一物品的發展變化,懂得社會生產要根據人們的需求不斷革新;從各種產品的更新換代中,明白生產的發展是人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的需要、是社會發展的需要。
為了實現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德育目標,筆者在現有教材的基礎上進行有效整合、提取內容,植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目標。在深挖教材資料后,本課書從“富強”“愛國”兩個點進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內容挖掘。
“富強”即國富民強,是中華民族夢寐以求的美好夙愿,也是國家繁榮昌盛、人民幸福安康的物質基礎。在實現本課知識與技能目標“從各種產品的不斷更新中,指導生產的發展是人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的需要,是社會發展的需要”的基礎上,植入“富強”的價值觀。產品不斷更新,其功能、性能、外觀等變化都越變越好,越來越接近人們的需求,這些變化無不依賴于科技的發展、國家的進步,這也正是國家向“富強”靠近的有力證明,學生在探究成品更新的過程中,感受國家的進步和走向富強?!皭蹏笔钦{節個人與祖國關系的行為準則,要求人們以振興中華為己任,促進民族團結、維護祖國統一、自覺報效祖國。教師要在實現本課情感與態度目標“在初步懂得社會發展與科技的關系,培養學生熱愛科學、熱愛生活的品質”的基礎上,植入“愛國”的社會主義價值觀。學生在課堂學習過程中,懂得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明白了社會進步與科技的密切聯系。為實現國家的富強、社會的進步,作為祖國建設的接班人,個人應樹立遠大的理想,立足當前認真學習科學文化知識,學好真本領、練就真本事,為將來建設祖國時刻做好充分的準備。
二、開展課堂教學活動,滲透教育目標
在挖掘教材資源,整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內容中,筆者將教學設計鎖定于“富強”“愛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目標。依據此目標,筆者在課堂中開展教學活動,引導學生深切體會祖國的富強,并把愛國落實到個人日常行為中,從中引發他們的情感體驗,使學生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有了更深刻的體悟。
(一)活動1:七嘴八舌話電視,初識社會進步
課前,筆者設計一份調查表,布置學生對自家電視機的更換情況做一個小調查。課堂上,學生拿出自己的調查表,在小組內交流自家或爺爺奶奶、姥姥姥爺家更換電視機的次數、每次換的是什么樣的電視機,更換后與更換前電視機的對比等。小組交流后,學生代表上臺展示自己的調查結果,匯報每次購買電視機的時間,購買的品牌、規格等信息,以及更換電視機的原因。從家庭電視機的更新變化中,學生初步認識到更換的電視機一次比一次好,社會在不斷進步,科技日新月異,人們的生活越來越富裕,為學生感受國家的“富強”埋下伏筆。
(二)活動2:中國電視機獨白,初探國家的富強
1.學生學習書本“電視機的變化”這一環節,以看書和教師問答的形式,初步了解課本中提到的5代電視機的更換。為加深學生印象以及增加課堂效果的趣味性,筆者請5名學生帶上準備好的道具,表演“電視機的獨白”——5代電視機的變化:1958年,中國第一臺黑白電視機在天津誕生,到彩色電視機出現,中國電視機在幾十年的時間內發生了很大的變化,超薄型的、節能抗輻射的液晶電視相續走進我們的生活。學生從中更加直觀深入地了解5代電視機的變化。在學習課本和觀看演示電視機變化的基礎上,筆者巧妙設計問題,引導學生思考“電視機的更新換代與什么有關”。
問題一:為什么電視機要不斷更新?(人們需要)
問題二:為什么電視機能不斷更新?(科技發展)
教師通過逐層遞進的方式,讓學生了解電視機的更新是與人們的需要和科技的發展相關,人們的需要不斷得到滿足,幸福指數不斷提升,這是人民生活幸福安康的物質基礎之一,學生再次從中感受到了國家的“富強”。
2.學生匯報調查結果。在匯報課前,筆者布置他們在家長的帶領下,走進商場了解市場上有什么品牌或性能的電視機,引導學生從電視機的品牌、性能匯報調查結果。筆者適時播放“暴風大耳朵”的智能語音電視相關視頻,讓學生更直觀地了解和感受科技發展對電視機更新換代的巨大變化,懂得了隨著科技的進步,人們的需要得到最大化的滿足,這是國富民強的階段性表現。
(三)活動3:生活處處有變化,感受國家富強
學生學習討論課本內容“了解圖中同學們在談些什么”這一內容時,筆者重點引導學生討論“大棚蔬菜”,引出無土栽培、智能溫室,感受科技的發展給人們生活帶來的變化。小組交流調查結果,討論生活中有哪些事物都在發生著變化;全班分享調查結果,請2或3個小組在全班交流。在這一教學環節中,學生理解生活中的產品在不斷發展變化,從中理解教材知識點“人們的需求促進產品的更新,帶動科技的發展,同時也推動了社會的進步”,我們的國家就是處在這樣的發展規律之中,各條生產戰線上的勞動人民,不斷依靠科技力量推動產品的升級進步,從而讓祖國不斷發展壯大,實現繁榮富強。
三、拓展延伸,升華情感
課堂教學的最后一個環節,是引導學生放飛思緒,去改變身邊想改變的物品。從電視機的變化、書包的變化拋磚引玉,學生在發揮想象的同時明白一個知識點——人們的需求、科技的發展促進了產品的更新,從中巧妙地植入“愛國”教育,引領學生以振興中華為己任、自覺報效祖國,應立足當前認真學習科學文化知識貯備能量,為將來實現產品的不斷更新,最大化地滿足人民的生活需求,為更快速地提高人民的幸福指數,將來建設偉大的祖國、實現祖國的繁榮富強貢獻力量。
“少年智則國智,少年強則國強?!鼻嗌倌晔亲鎳奈磥怼⒚褡宓南M?,是社會主義事業的接班人。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既要重視學科知識和技能的傳授,又要關注德育目標的確立,有效地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滲透到課堂教學中,讓學生在習得課本知識的同時,其思想道德品質有所提升,潛移默化地感受到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潤澤。
作者簡介:張麗艷(1981— ),女,廣西凌云人,一級教師,南寧市骨干教師,研究方向:小學教育、學科教學、行政管理方面的實踐與探索。
(責編 楊 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