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燕肖
【摘要】隨著我國在教育事業方面的不斷改革,對于學生的教育以及全面素質教育問題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社會對于青少年的要求也更加嚴厲,豐富的文化知識已經不僅僅是社會對青少年的要求,他們還應該具有高尚的道德以及強健的體魄,更要培養的就是有關于青少年健康的心理問題,和青少年在校學習以及相應的社會適應能力等。
【關鍵詞】心理問題?教育內容?教育形式
一、心理健康教育的初級階段
學生的心理成長在生活中受到一些困擾,尤其是處于中學階段的學生。第一點是學業的問題,如果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屢屢受挫,考試焦慮,又出現了成績不理想的狀態,那么學生就要面臨著休學的問題。第二點是人際關系的問題,如果學生在學習和生活過程中發現自己的朋友圈太小,與老師和同學關系都處理的不是很好,這就發生了交際恐懼的現象,那么學生的心理就極其容易出現問題。第三點是青春期的問題,該階段給青少年帶來了很多心理問題,如性早熟和對一些其他問題的焦慮等。第四點是家庭的問題,如果學生在家庭經濟方面是比較困難的,或者是父母離異的情況,那么學生在青少年的生長發育過程中就會受到影響。第五點是個人身體缺陷問題,如果學生本身身體是缺陷的、是不完善的,那么在青少年的這個時期就極其容易出現一些心理問題,針對這些問題是確定一些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內容。
二、心理健康教育在中學的教學過程中發揮的作用
1.人的整體素質
人的整體素質是由自然素質和心理素質,以及在以后的發展過程中所涉及到的社會素質三個部分所構成的,然而這三個素質中,在學生的生活方面,心理素質是非常重要的。培養學生一個健康的心理素質,是提高學生整體和全面素質水平的關鍵。如在日常的學習過程中,心理素質對于學生的學習有明顯的影響。心理健康有助于學生在身心方面的發展,社會素質更是需要學生在心理素質方面有很大的支持。高水平的社會素質對于學生日后的發展來說是非常重要的。一個心理水平比較低的學生,如果想培養成一個情感素養比較高和道德素質比較好的人,就需要獲得高水平的知識技能,這些變化對于一個學生來說是非常困難的。
2.德育范疇包括心理健康教育
在德育的教學過程中,心理健康無疑也是屬于德育教育范疇的。德育教育在學校綜合教育中屬于非常重要的地位。德育教育包括素質和思想品德以及心理方面的教育等。心理素質與其他幾種素質的教育具有一定的聯系,又有區別。在過去幾年的教育方式里,老師常常把學生的心理問題當作是思想方面,或者是道德方面素質的問題,用非常單純的思想教育來教育學生,卻忽視了對于學生心理方面素質的培養,給學生帶來了非常多的負面效應。心理素質的培養不僅是三個素質的基礎,而切也是三個素質教育方面的核心。抓好心理素質的教育,可以為其他幾種素質的形成與學生心理發展奠定相當好的基礎。同時,如果一個學生在政治方面和思想方面的素質以心理為基礎形成之后,再將這幾種素質轉化為心理素質。這樣,這幾種素質的教育過程才會更加堅固穩定。
3.培養心理素質有助于提高教學的質量
我們都知道在教育教學的過程中,如果要建立在學生全部心理活動基礎之上,是非常困難的,只有當學生全部心理活動都積極的參與,在教師課堂中,整個的教學過程當中,才會有非常良好的教學效果。現在教學方法主要是注重學生在非智力方面培養,如果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能夠良好的掌握學習興趣和學習情感,那么學生的一些非智力因素就能夠在學校得到良好培養。另外,心理活動也對于學生的學習是非常重要的。為了能夠取得應有的教學效果,現代教學方法與模式主要的注重學生在心理方面的培養。如果學生的學習動機和學習情感是能夠得到良好的培養和提高的,那么在各方面兒也能夠有助于學生掌握好學習方法提高學習效率。
三、心理健康教育的一些策略
1.科學規劃,健康教育
在科學規劃教學內容的過程中,要依據我國教育部教學目標,使學生能夠得到身心的發展,這個過程對于課程的實施來說,是有一定的挑戰性的。一方面,對于個體發展來說,每個學生都是需要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為基礎的,每個課程都在逐漸的滲透著心理健康教育的理念和內容。為了呼應教學心理的主要教學目標在課堂上能夠實現,學生的心理品質也在逐漸形成,為了能夠更好的促進心理健康課程,然后在課堂上發揮著更重要的作用。老師根據不同年齡段的學生,有著不同的處理方法,中學生正處于生理和心理健康狀態比較重要的轉折時期,自我意識和統一性能認知也是非常重要的。另外這個時期心理健康教育對于學生來說非常的重要,以及考試方面的心理引導和人格教育,以及相應的消費心理等方面,都是需要老師逐一的對學生有一定的輔導。同時對于一些延續性的心理教育問題,如學生在學校中的實際情況以及的家庭經濟情況的一些問題都是需要老師注意的問題。
2.開展相應的體驗活動
在學校中開展體驗式的就是活動,對于學生來說,是一個新型的教學方法,是由教師創設或者是學生在老師的啟發下,共同創設的一個與教學目標有關的體驗活動。如在上課時是實驗課、活動課、短劇或話劇等,讓學生進行交流與互動。在體驗的過程中,能夠讓學生感覺到自我感受,這是一個積極的過程,使得學生更加容易地在學習過程中去反思,在反思中進一步的認識自己和自己所看待的問題,使學生能夠在知識的海洋中能夠逐漸提升自己。還可以將基本問題設置一個相應的情境進行指導和啟發,讓學生主動的去討論與感受。要讓學生逐漸的將自己在活動中的體驗轉化為健康的心理品質,要讓學生不斷的親身經歷這種探究的新鮮感與創新性,要在老師不斷的鼓勵下,使得學生不斷的提高對學習的興趣。
3.合理利用溝通功能
在學習的過程中,能夠使信息技術得到傳達的唯一的渠道就是不斷的進行溝通,溝通是信息技術在解決學生心里問題中無法比擬的一種方式,信息技術能夠將學生提出的問題進行保密。此外,信息技術還能夠矯正學生由于網絡游戲導致的不正規心理。
4.進行心理輔導
對于學生進行集體的心理輔導是在教學過程中比較有效果的一種方法。心理輔導分為個別心理輔導和集體心理輔導。另外,心理輔導還分為班級式和集體式的兩種,班級式的,就是以班級為單位開展相應的心理教育課程,可對學生進行一些知識和技巧的傳授,訓練學生自我調控方面的能力。而分組的心理教育方法則是將學生心理問題相同的放在一起。此外,加強個別學生在心理輔導方面的問題,要將這種心理問題逐漸擊破,使得學生逐漸認識到自己的心理問題,要糾正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心理偏差,要遵守保密原則,不斷理解、接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不斷啟發學生。
參考文獻:
[1]林晨旭.心理健康教育在中學教學中的應用與實施[J].學校教育學,2018.
[2]梁良,劉榮幫.健康教育在心理教學中的應用分析[J].教育研究,2017.
[3]陳如月.心里健康發展在中學素質教學中的作用研究[J].長春教育學院學報,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