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雋男
摘要:統編本初中語文教材在“名著導讀”的板塊中做出大幅調整,其變化體現出“名著導讀”的目的化、趣味化、多樣化和人文化,旨在教會學生閱讀方法,培養學生閱讀興趣,拓展學生閱讀視野,加深學生閱讀理解。在提升“名著導讀”在語文閱讀教學中的價值引導作用的同時,也為教師在教學方面提出了更高要求。
關鍵詞:初中語文;名著導讀;統編本;教學
中圖分類號:G633.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CN61-1487-(2020)06-0102-03
一、“名著導讀”目的化,教會學生閱讀方法
閱讀作為當代初中生學習語文的一個重要的途徑,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同樣閱讀教學也是語文教學中的重中之重。“名著導讀”板塊的設置,是為了幫助學生提升閱讀水平,擴展課外閱讀視野,提高自我閱讀能力,以實現在語文學習和生活運用中的靈活自如。而“名著導讀”作為指導學生閱讀方法,加強學生閱讀能力的一個重要的板塊,他的改動變化在閱讀教學上具有重要的指導教學意義。例如:在統編本教材七年級下冊“名著導讀”選篇《駱駝祥子》中,講解“圈點批注法”的閱讀方法并提示在運用此方法閱讀名著需要的四點注意事項分別是:(一)圈點批注法雖然是隨手勾畫,但勾畫應該有重點。(二)批注可以從作品內容結構等多方面下手。(三)經典作品需要反復閱讀,每次圈注都應有不同側重點。(四)可以給自己設定一些圈點和批注符號。并給出了一段非常詳細的圈點批注文章選段的示例,從例子中學生可以明確直觀地學習到有關于圈點批注法的使用。由此不難看出,名著導讀的改動更具有目的性,更注重教會學生合理地運用閱讀方法去深入理解名著,加強自我閱讀能力的培養。
“名著導讀”的目的化,不僅要求學生在閱讀名著的同時,根據文章題材以及內容的不同合理的選擇和使用各種閱讀方法,同時也要求教師在閱讀方法培養這一方面的有效指導和配合。例如:在統編本教材八年級下冊“名著導讀”選篇《鋼鐵是怎樣煉成的》中,講解的讀書方法是“摘抄和做筆記”并且在“讀書方法指導”這個板塊中,提示學生:摘抄和筆記可以幫助你重溫作品的內容,積累語言和素材,有助于提升閱讀質量,提升分析能力、鑒賞能力和寫作能力。這不難看出統編本教材通過對摘抄和做筆記的方法和重點描述以期學生在閱讀中采用此方式,更側重于學生的提高閱讀能力。在名著閱讀中,教師要積極地改進對閱讀上的指導,積極鼓勵學生的自我閱讀和自我探究。在名著導讀的教學過程中,教師更應該多放手讓學生自己努力嘗試,自我總結閱讀體會,自我分析閱讀文本。但同時更要掌握好對于閱讀方法指導的度,不能過分放任自流,有的放矢的對學生的閱讀進行指引和輔導。這就要求一線教師們在平時教學的時候,多觀察學生的自我閱讀能力,針對不同年齡段的學生以及不同閱讀基礎的學生,有差別的因材施教。同時在閱讀學習教學中,教師應明確新課標中對于初中名著導讀這一板塊改動的目的和意義,認真研讀每一個名著導讀推薦的作品,積極思考和探究教學方法,深入到課堂教學中對學生閱讀從旁指導,以學習閱讀方法和合理運用正確的閱讀方法為主要的學習目的。
二、“名著導讀”趣味化,培養學生閱讀興趣
興趣是學習最好的老師,因此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提升學生閱讀的自主性和積極性,也成為名著導讀改動的重點。從新教材統編本名著導讀的選篇來看,數量有了改動,在人教版初中語文教材的“名著導讀”的模塊中一共設置有十四篇名著文章,而在統編本的教材中,則刪減為十二篇。其中在名著的選篇上有八篇是沒有變化的,其余則進行了更改。統編本新教材在名著導讀選篇中斟酌再三進行刪改,也希望通過對選篇題材內容的篩選上,能夠更豐富多彩,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使之真正地喜愛閱讀。例如七年級上冊的名著選篇《西游記》,這篇名著就是新改動增添的名著之一,在對《西游記》這一名著的導讀介紹中,引用了著名作家賈植芳對《西游記》的評價:“我少年時讀之,老年也讀之,閱讀越覺得有味道,竟是百讀不厭,我把它看成一部人生教科書……它給人以大眼光、大境界、大省悟、大觸動。”所以,引起學生的閱讀興趣,是名著導讀更加趣味化吸引人,讓學生帶閱讀的興趣深入名著內容的重要特色。在保證學生能夠帶著愉悅的心情輕松地品味著名著閱讀的魅力同時,更不能忽視在興趣閱讀之中也要引導學生深入去理解名著主題中真正隱藏的含義。
名著之所以成為經典,永久流傳,經久不衰,是因為他具備深刻的中心理論思想,富有藝術特色的主人公,豐富的人文氣息以及博大精深的內涵。名著并不是一般的小說,它其中所蘊含的深刻思想理念,需要深入閱讀去仔細挖掘。因此,引起學生自身強烈的閱讀興趣,使學生作為讀者能夠與作者產生共鳴,這就是興趣作為閱讀名著啟動和保持的一個基點。同時,一個良好的閱讀氛圍才更適合培養出一批喜愛閱讀的優秀學生,因此身為初中一線教師,更需要教師們能擁有廣泛的閱讀知識以及專業的能力素養,并且能夠不拘泥于考試的形式,有區別有層次地對學生的閱讀進行指導。每一個學生都是一個非常獨立的個體,因此在閱讀上更是會引發不同的感想。新時代閱讀理念更是突出閱讀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的對話過程,而閱讀的行為也就意味著人與人之間確立了一種對話和交流的關系。教師在閱讀的指導中,更應該秉持著“平等對話”,對學生的感悟和思考,不應急于否定,應該多給予鼓勵,多了解和尊重學生理解的差異,使學生能夠對于閱讀的理解上富有成功的喜悅和成就感,這樣對名著閱讀的興趣也會日漸加深。
三、“名著導讀”多樣化,拓展學生閱讀視野
溫儒敏先生強調過,統編本“教讀——自讀——課外閱讀”的“三位一體”的課內外閱讀結構,名著導讀的設計越來越多樣化,以進一步提升學生自讀興趣,擴展學生課外閱讀的視野。統編本名著導讀,通過增設和改進一些欄目的設計,例如:引用名人名言做導入激發閱讀興趣,增添讀書指導專欄降低學生閱讀的難度,以及自主推薦名篇擴展學生的閱讀視野和課外閱讀量。
統編本名著導讀的選篇中,不僅包括中國古典名著例如《西游記》《水滸傳》等,也囊括中國現代經典著作如《朝花夕拾》《駱駝祥子》,同時兼顧各種外國名著例如《鋼鐵是怎樣煉成的》《昆蟲記》等。多種題材類型的囊括充分體現出統編本在名著導讀選材上的良苦用心,題材的多種多樣,選篇的多角度多范圍,無疑為了最大限度地擴展學生課外閱讀視野,了解中西方文化差異,古代現代的文學背景等不同,以充分地吸取不同年代不同的國家的精華,對文學的探索產生真正的興趣。
語文課程的實踐性很強,語文素養的提升有賴于大量的閱讀積累,而讀書習慣的養成,是為學生今后的發展打下堅實基礎,在統編本名著導讀板塊中新增添了“自主閱讀推薦”,為學生課外積累閱讀提供一定的方向。在這一欄目中,一般會依據名著導讀選篇的類型以及內容,選取兩個類似方向或者與之相關聯的另外兩本名著推薦。在每本推薦下都會對作者進行簡單的背景介紹以及概括文章有趣的內容和寫作背景,以勾起學生閱讀的興趣。例如:在統編本教材九年級上冊中名著導讀《艾青詩選》中,在其后的“自主閱讀推薦”中推薦的兩篇文章分別是《泰戈爾詩選》和《唐詩三百首))c從這里我們可以看出推薦的兩篇文章都是詩選,在文體上都是一樣的,其中一部是外國詩選,一部是中國古代著名詩選,而《艾青詩選》則是一部現當代文學,在年代上也是互補和相關聯的,可見在選題上的用心。針對《泰戈爾詩選》這一名著主要介紹作者印度文學巨匠泰戈爾是亞洲第一位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作家,其次還介紹了他的很多著名詩集。這些簡短精煉的介紹,概括了《泰戈爾詩選》最主要的作品,不僅可以讓學生對名著的主體有一個大致的了解,而且可以讓學生選取自己最感興趣的地方開始閱讀,有針對性地深入了解。而對于《唐詩三百首》的介紹,則簡短精煉,因為《唐詩三百首》應該是初中階段學生耳熟能詳的著作。因此強調書中的“唐詩崇情”,有大唐風范,有那個時代特有的風流與熱情。詩人們對于世界、家國、自我的發現和表達,有著赤子般未經損傷的天真與純粹,這讓他們的詩作歷經千載,今天讀來依然動人。在這樣情感深刻的介紹后,又能激發學生再讀一遍深入體會詩人情感的動力和熱情,并能在閱讀的同時感受詩篇中內心情感的抒發。由此可見不僅僅每一篇“自主閱讀推薦”的文章都是精挑細選認真篩檢,而且在每一個推薦名篇的介紹也是經過深思熟慮,并且對學生的擴展閱讀視野加強閱讀能力是非常具有實質性幫助的。
四、“名著導讀”人文化,加深學生閱讀理解
有一種文化閱讀是透過“人文情懷”表露真情實感,在初中生的閱讀世界里,包含著家國情懷,浪漫愛情,親情友情等等一系列的人文色彩。培養初中生閱讀產生良好的閱讀語感,不僅能促進學生在閱讀理解中的深入探究,體會領悟到更深層次的含義,同時還會為今后的寫作中遣詞造句和表露真情實感夯實基礎。
名著作品是人類社會文明傳承的結晶,是歷經千百年代流傳下來璀璨的歷史文化。名著作品中個性活潑鮮明的人物和積極向上的樂觀態度以及奮勇拼搏的不服輸精神,都將指引著新一代中學生努力前進的方向。名著中蘊含的寓意與精神是深刻的,正因為如此,對名著加深理解,挖掘名著內部蘊含的情懷也非常重要。課程標準規定“閱讀教學應引導學生鉆研文本,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要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針對加深學生閱讀理解,夯實閱讀基礎,統編本教材在名著導讀中添加了新的專欄“專題探究”以著重引領學生從多方面多角度分析閱讀理解閱讀加深閱讀。例如在七年級下冊名著導讀選篇《海底兩萬里》中針對性設置了三個探究問題,分別是:“1、寫航海日記。2、介紹尼摩船長3、繪制潛水艇簡易圖。”顯而易見這三個問題的設定,為學生閱讀理解名著做出了指導的方向,并提出了對學生深入閱讀理解名著的要求。首先在寫航海日記中,要根據閱讀名著內容所講述的,繪制一幅航行線路圖,根據名著中提供的時間,地點或者某個故事的關鍵點進行突破,這就為學生加深文章的理解,深入的思考起到了帶動作用。其次介紹小說中的靈魂人物尼摩船長,尼摩船長究竟是一個怎樣的人,一千個讀者心中會有一千個尼摩船長,學生的閱讀體會影響著學生對人物的構造和理解,學生的閱讀水平也影響著對人物的理解,因此我們可以幫助學生各抒己見,從多方面的角度去具體的剖析,分析出人物的靈魂,加深對人物的理解。最后繪制潛水艇簡易圖,需要反復揣摩小說中介紹的內容,簡述出小說中的“諾第留斯號”究竟是一副怎樣的造型?依據了怎樣的科學原理?內部構造如何?有什么功能?這些問題都需要學生在閱讀的時候多留心多注意,并且根據小說中的描述結合所學的知識,在理解地基礎上加深對潛水艇知識的了解,由此構成自己心目中勾畫的一副潛水艇簡易圖。并引導學生在分析小說中所構想的潛水艇的同時,自己查閱其他資料去了解現代的潛水艇,分析他們之間的異同,由此加深對小說的閱讀理解和閱讀體會。課本中專題探究中除了這三個問題,還提出了其他值得探究的地方,比如小說中的海底世界,科學知識等等,以期待學生能從自己感興趣的,認為值得探究的其他方面,去深入理解閱讀,加深閱讀的感悟。
新版統編本教材更加注重培養學生的發散性思維能力,提倡培養學生自我發掘問題,探究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這也就要求教師在課堂指導中加強在閱讀方面的指引,多培養學生的自我分析問題能力,加強自我文本解讀能力,既要尊重學生的自我閱讀體驗,又要激發學生在閱讀中的探究與合作精神,還需要將聽說讀寫聯系起來,使學生的名著閱讀得到更加豐富的收獲。
五、結語
統編本“名著導讀”體系的變化顯然更貼近現代學生閱讀學習的主流方向,更符合現代學生身心變化的發展,更適合現代教育背景下解決學生在閱讀能力上所存在的問題。“名著導讀”的整體變化也要求教師教學中應該順應變化,靈活變通,尤其在教學上,要重點貼合教材的指導方向,正確地選擇多種教學方法,以提高學生自身的閱讀興趣,以及正確使用閱讀方法閱讀的能力。總的來說,名著導讀的變化貼合著語文核心素養提升的四個方面,即“語言建構和運用”“思維發展與品質”“文化傳承與理解”“審美鑒賞與創造”,它的設計也為學生在閱讀中提高語文核心素養提供了重要的試驗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