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素枝

綜合實踐活動的開展,一定要確定明確、合適的活動目標,緊緊圍繞目標去開展活動。課堂上要給予學生充分暴露問題的機會,找準學習難點,扎實有效地進行指導。我們需要正視自己的真實,去學習,去改變。活動中尊重學生的情感,讓學生在實踐中,得到真正的提升。
每次組織學生活動,內心總有幾許感慨,綜合實踐活動課,我與你更加親近,在你面前,我永遠是個好奇的孩子,你若是一本書,我只是剛打開了扉頁……看著面前這一遍遍的修正,感覺自己像是一個認真學習走路的孩子,跌跌撞撞,每次總是堅強地爬起來,繼續走……
一次活動設計,反反復復修改到第5稿。抬起頭來,望望窗外,此刻,春暖花開!
無論開展什么活動,首先,一定要指定明確、合適的活動目標,緊緊圍繞目標去開展活動。就像放風箏,手中要牽著一根繩,風中在空中飛舞的姿態各具千秋,但是,手中的線控制了風箏飛舞的方向。原先開展活動,很多環節的設計,只為了環節的花哨,沒有真正能提升學生的目標去支撐。一節課短短的40分鐘,豈容得無效環節浪費時間。現在,扎扎實實地按著清晰的目標去組織活動,感覺課堂在地上走,實實在在。我自己在努力改變著自己上課的狀態,扎扎實實去上課,明確每一個環節到底是為了什么在進行。我一遍遍這樣提醒自己,每一個環節的設計,都是為了達成既定的目標,這個環節才是有實效的,否則,只是為了走環節,便是無效、低效,對學生一節課的成長,幫助甚微。這次我們的活動主題是“班級標志我設計”。活動并不復雜,探究把握標志特點,學習設計班級標志。
把握事物特點,放手學生探究。回顧最初的設計,了解標志的特點環節,基本上是以大片文字的方式呈現,老師讀出每幅標志的含義,總結出標志的特點。在此,沒有放手讓學生去觀察、思考、表達,只為完成自己的環節。學生的審美力、想象力、表達能力恰恰是在這種思維碰撞中得以提升,老師把機會一把奪走了,學生怎么在活動中鍛煉自己的能力呢?于是,在后來的設計中,我進行了修正,把幻燈片中的大段文字刪除,讓學生放開地去說每幅標志的含義,然后以文本框點播的方式呈現個別形象的含義,更加突出了標志主題明確,形象簡潔的特點,更加深入學生內心,學生看到自己能讀懂標志內涵,自信倍增,這是真實的變化。
另外,在選擇標志環節,我改用了我們學校的校徽,學生一看,特別親切。“你讀出了什么含義?”一石拋出,激起千層浪花,同學們侃侃而談。因為,這就是他們真實的生活,這校徽就在他們校服之上,天天陪伴。我們的校徽整體形成三角輪廓,象征黃河三角洲、展現出濃郁的地域風采。這白色部分像飛鳥,迎著太陽展翅翱翔;太陽是球體,象征學校乒乓球文化。整體看,飛鳥和太陽又構成少年之形,就像一個個的你們,朝氣蓬勃。
學生在思考中不難發現,我們的校徽,主題非常的明確。校徽設計采用的幾種形象分別是太陽、飛鳥……并不復雜,很簡潔。簡潔又不失美觀,標志的構圖美觀,整體三角輪廓,向一個中心靠攏;色調平和,透露咱們學校的儒雅、大氣。在此基礎上,我們總結總結標志的三個特點:主題明確、形象簡潔、設計美觀。
動手實踐,助力學生梯度成長。了解標志的設計步驟環節,剛開始,我也是以大段文字呈現,老師看著幻燈片讀著講解一遍,這樣,對學生的實踐設計班級標志,幫助很小。課堂上,我看出這環節是虛的。怎么辦?
我針對學生實踐暴露出的問題,遇到的困難,進行修正。修正后,這一環節改為在學生自己設計前,大家一起討論,你準備用什么形象體現班級特色,這樣,同學們就能摸著一條線走下去,比較順利地開始自己的設計了。這樣的點播更實在了。
首先,借助引領同學們走進活動的真實情境,感情的渲染對于思維的激發有著不可估量的影響。同學們請看,這就是我們2014級1班,可愛的孩子,深愛你們的老師,一個溫暖的大家庭。團結的1班,陽光向上的1班,勤學愛思的1班。同學們在舒緩的配樂中,我慢慢解說幾句,同學們欣賞著自己班級的照片,整齊的教室,歷歷在目的活動,陪伴自己的老師、伙伴……一年級的小豆包慢慢茁壯成四年級的陽光少年,有的孩子,看著看著,眼圈都紅了。
此刻,我問道:你想不想為咱們班設計一個標志,展現我們班級特色,讓更多的人了解咱們班,喜歡咱們班?同學們深情地異口同聲,愿意!
咱們先討論一下,用什么形象來體現咱們班的特色呢?
再次輕聲提醒大家別忘了,主題明確,把形象簡化,突出你們班特色。好,下面給大家五分鐘的時間,把你的構思用鉛筆畫出來,先不著急上色,那樣就不好修改了。
在班徽修正、展示環節,原本是以小組進行的,總感覺綜合實踐活動就需要分組,需要小組學習。實際上,我不小心又走了虛路,為合作而合作。卻不知,當第一次全班修正代表性作品后,同位互相修正,也是在合作,而且是更有實效,更有針對性的合作。況且,設計標志本身是個比較個體的、比較自我的活動,每個孩子的創造性在此體現,并不適合小組合作。為什么非要走小組合作呢?呵呵,現在想來,課堂需要實實在在。
我們老師在課堂上要給予學生充分暴露問題的機會,找準學習難點。
原本,預設同學們設計的難點在形象的選擇上,實際發現,不然。問題在構圖,好多同學把自己選用的幾種形象在紙上大片鋪來,就像平日里自己畫的兒童畫一樣,洋洋灑灑表達著自己的心思。我在反思,哪里出了問題?
在探究標志的特點環節,我們發現美體現在線條,體現在色調,卻忽視了構圖,標志的大致輪廓非常重要,什么樣的形狀設計適合做標志。亡羊補牢,在第一次全班點評設計初稿時,我們找到了這種代表性的作品,進行探討,點播。同學們再次修正,果然好多了,至少有了這種認識了。
我不得不感嘆,課堂,教學的一切生命在此!只有在這里,一切才變得更真實。和學生站在一起,去面對真實的問題;而不是一味信奉自己預設的問題,自己和問題站在一起,去拷問學生。
同時,在活動過程中,關注學生真實情感,學生熱愛愛校,熱愛班集體,于是在探究標志特點時,我們選用學校校徽為例,來探究;在設計班級標志前,出示班集體合影,各種集體活動歷歷在目,在班歌背景音樂的渲染下,很多孩子是動情的,在這種情感氛圍中去設計自己的班級標志,這是一份愛的表達。關注學生的德育,就在這點點滴滴間。
幾次活動在修正中走來,我也真切地感到,無論是老師,還是學生,我們都需要正視自己的真實,去學習,去改變。學生的審美力、創造力、想象力、表達力都需引起我們深深的關注,所有學科老師齊力關注,任何一門學科,都少不了這些能力,任何一門學科,用心去做,都能提升這些能力。審美力是個綜合的能力,能發現美,能看出不美,能創造美;想象力很重要,同一幅作品,學生能讀出不同的內涵,這是想象力,同一個主題,學生能展現不一樣的作品,百花齊放,春色滿園,這是我們所期待;表達能力,既可以是課堂上的百家爭鳴,更可以是作品中的爭奇斗艷,這更是我們所期待。這份責任很重,這份責任很榮耀,不全在我們,我們卻責無旁貸。因為,我們是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