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勇力



唐勇力| 全國政協委員、中央美術學院教授
陳川的工筆畫就是采用“工筆意寫”的方式,講究繪畫語言的隨心隨勢,富于寫意性,傳承中國傳統繪畫中的寫意精神,借物以抒情;同時借鑒了西方現代主義繪畫中的表現因素,對寫意性進行創造性理解與拓展延伸,畫面氣息傳達出儒雅的人文風骨和時代氣息。
陳川具有非常好的造型基礎,又有相當好的工筆畫思維,發展前景必然廣闊。同時,他有較好的古典文學修養,能詩善書,具有當代青年畫家中并不多見的傳統文人氣質,創作也已然形成“現代意識、古典情懷”一格。深入下去,假以時日,他的作品所蘊含的幽深意境,心性流露出的豁達寬容,使他最終可能達到的藝術高度不容低估。
方土| 廣州畫院院長
多年積學,陳川對傳統戲曲的虛擬性、程式美和時空觀,有了自己別致的理解。他不抄寫舞臺表演,而由文本提煉出藝術形象,消解情節,刻畫人物內心,已然形成一套既工致又寫意、含曲意飽文心的視覺語言。陳川拜名師,手藝絕美,他活用工筆畫技巧,無論絢爛的重彩還是清雅的淡彩,他都以打通古今,變換時空的方式,經由戲曲形象的引導,進入古典文學的深邃意境,《詩經》《九歌》《牡丹亭》《聊齋》里的意象在他的筆下隱現,空靈,神秘,嫵媚,情緒哀而不傷,情節若有若無,與戲曲精神和詩詞韻致暗合。
陳川的追求靜水流深,我看有好戲!
楊寧| 山東省美術家協會理論委員會委員
戲曲畫是伴隨著戲曲藝術發展出現的繪畫形式。關良將西方現代派的創作理念與傳統筆墨相結合,高馬得將漫畫技法與中國畫形式相融合,葉淺予則將速寫造型與筆墨意韻進行有機組合,他們在中西藝術之間將戲曲轉化為紙上煙云,極大地拓展了寫意人物畫的內涵與意境。陳川的戲曲人物,在繼承前代大師的基礎上,從文本中萃取出人物形象與故事情節,以戲曲的虛擬化手法去凈化提純,以虛景代替實景,通過變換時空的方式引導觀者感受古詩詞的愛恨情愁,創造出一幕幕空靈而神秘的幻境。
尚曉娟| 《藝術與財富》主編
陳川首先在《牡丹亭還魂記》的原著中發現了深情,以此推動他在研究生畢業時創作了大型戲曲組畫《玉茗春夢》,尺幅巨金士焯 雷神山之戰 大,神形畢肖。那時他關注的是人物情節和戲劇性。他系統地研究舞美、造型、人物、唱腔,希望把戲曲精神理解透徹。這才把其中的人物提煉出來,再進行藝術化概括。這就有了我們看到的他筆下的女子。
走入社會,面對自我,陳川由戲妝轉而關注戲妝下的人。他也漸漸明白,自己所著迷的是戲曲表演形式下沉潛的古典之美、人性之美。
一切都還原到繪畫上來。
戲臺變成為長廊、幽石、古船或水汀,用戲曲的虛擬化手法,無中生有,耳目新奇。不再只使用戲臺上的動作,更多的是還原仕女本來的自在,或立,或坐,或駐望。這是一個前世的遙遠形象,人物從簡潔生動走向凝重出塵。多余的畫面元素也都被畫家一一減去了,有些極簡的畫面只保留一人一景一圖章,空靈而險絕。從畫面到筆墨,他都在進行精心的凈化提純,以虛景代替實景,以自然反襯人性。
我想這種藝術手法是以最大的難度考查一個藝術家的古典人文修養。而立之年后,厚積薄發的陳川完成了從“寫境”到“造境”的優雅轉身。
張劍| 中國藝術研究院中國畫院
陳川的人物畫不重再現,重表現,人物塑造和環境刻畫高度關聯、高度契合,吸引觀者的不再是外化的客觀再現,而是其內心的情感傾訴。
范存剛| 榮寶齋常務副總經理
陳川為當代人物畫家中佼佼者,他的人物繪畫重視線的運用,在工筆的嚴謹中充滿了自由的寫意心性,既有傳統格式,又有深刻的現代思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