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維琴
摘 要:前置性作業是實現學生先學、先做的重要教學手段,是創新語文教學的有效途徑。為提高語文教學質量,教師要更新教育理念,提高自身的專業素質,在設計前置性語文作業時應體現趣味性、超前性、開放性、差異性等,體現新課程改革需要的時代主題,從而有效促進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學習,培養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
關鍵詞:語文;前置性作業;優化方法;有效設計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8-3561(2020)15-0078-02
前置性作業又稱為前置性學習或者是前置性研究,是實施生本教育理念的一種重要形式。從字面上來理解,前置性學習指的是讓每個學生都做好準備進入到課堂的學習中,同時教師開展教學也依據學生的學確定,從而服務于學生的學。前置性學習不完全等同于課前預習,其以傳統的預習為基礎適當拓展,形式也更豐富。學生能通過前置性作業初步感受與理解新知識,從而有目的地進行課堂練習。前置性學習還有利于教師順利開展課堂教學,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本文對語文前置性作業的優化方法和有效設計進行論述。
一、語文前置性作業的優化方法
1.更新教育理念
教育改革與新的教育理念分不開,教師只有不斷更新自身的教育理念,才能確保設計的前置性作業符合學生的學習需要。但從當前語文教學來看,教師設置的前置性作業并不是很完善,這也與教師對生本教育理念的理解有一定偏差有關。新課程改革要求教師著重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以及探索能力,確保學生在探索的過程中能產生獨立的觀點,確保學生與教師地位上的平等。因此,教師應更新教育理念,將課堂主體歸還給學生,布置符合學生發展需要的前置性作業,促進學生形成良好的學習態度。
2.提高自身的專業素質
教師應有意識地提高自身的專業素養,掌握基本的語文學科知識,主動了解語文教學的發展趨勢,以更好地開展課堂教學。新課程改革不斷推進的同時,教材涉及的內容也越來越廣泛,且各學科知識的聯系也不斷加強。為了確保學生能夠融會貫通,教師要夯實基礎,也要深入鉆研教材內容,從而設計有效的前置性作業。為了能保證學生主動參與到課堂任務中,確保教學任務能順利進行,還需要教師不斷反思與總結如何有效設計前置性作業。教師也可以主動與其他經驗豐富的教師主動分享與交流探究教學經驗,在觀摩其他教師教學以及與其他教師討論的過程中不斷總結,吸收有效的前置性作業布置經驗,從而提高語文教學質量。
二、語文前置性作業的有效設計
1.設計置趣味性的前置性作業
教師在設計趣味性的前置性作業時,應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首先,導語激趣。教師在設計前置性作業時應了解學生的興趣愛好及其關注的重點問題,結合學生的實際進行。以教學《彩色的非洲》這篇文章為例,教師設計了這樣一段趣味性的導語:“置身于德國,我們可以深刻感受到奇麗的景色以及獨特的民族;游覽了威尼斯,我們也能體會水上城市的風情;離開亞洲的泰國,我們仍然沉浸于與象共舞的歡樂中。接下來請同學們走進非洲,領略其獨特的異域文化以及自然風光。”教師通過巧妙的導語,使學生對要學習的內容產生興趣,從而在完成前置性作業的過程中主動探究,獲得更好的預習效果。其次,內容激趣。從傳統的課前預習來看,教師僅是單純地給學生布置讀生字與讀課文的任務,雖然能讓學生熟悉文本,但是學生對文本的學習興趣并不高。這就要求教師在課堂上給學生布置趣味性的作業,如猜測文章的故事情節、結局等,讓學生主動思考并樂于思考。最后,形式激趣。教師上課之前可以布置形式多樣、題型新穎的前置性作業,如動手操作、繪畫、口頭表達、書面表達等,讓學生樂于接受,引發主動思考。例如,《普羅米修斯》是一個神話故事,故事中神的名字比較長且拗口,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學生的閱讀興趣。為此,教師設計了這樣的前置性作業:請你觀看電影《普羅米修斯》,并寫觀后感。如此,學生都能興致勃勃地參與其中,有效消除對文本的畏懼心理,并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
2.設計超前性的前置性作業
布置超前性的作業是十分必要的,能對學生完成作業起到指導作用。例如,在開展“小攝影師”的前置性學習活動時,教師利用輔導課的時間讓學生完成前置性作業,讓學生在題單的引導下自主學習生字、生詞以及文章。在讀、寫、勾畫以及合作交流的過程中,僅有一小部分學生能完成全部任務,還有很多學生并沒有充分思考,也無法自主全部完成作業,自然影響了教學進度。這就要求教師要提前幾天給學生布置前置性作業,保證學生有充足的時間交流與學習。教師也能深入到學生中,了解學生自主學習的情況,從而有針對性地幫助學生,最大程度地發揮自身的引導作用。此外,教師要檢查學生前置性作業的完成情況,對學生搜集到的資料要心中有數,還應主動與學生交流,解決學生存在的疑惑,為學生進行前置性學習指明方向,這也是提高學生語文學習興趣的一個有效途徑。
3.設計開放性的前置性作業
布置前置性的作業不僅要兼顧學生與教材,而且不可過于機械化,應有一定的開放性與靈活性,將學生的內在潛能與創造力激發出來,給學生營造良好的創造空間。為此,教師在教學中要深入鉆研教材內容,以新課程標準的各項要求為基礎,針對性地給學生布置開放性的作業,深入挖掘學生的潛力,讓學生各有說法,也讓學生都能有話可說。例如,在教學生字生詞時,教師可要求學生將自己認為容易寫錯的字寫到田字格中,或將喜歡的句子摘抄到摘抄本上,或在學習了文章后將想到的記錄下來。如此,各個層次的學生都得到了照顧,每一名學生都能有話可說。
4.設計差異性的前置性作業
每個學生都是不同的個體,因此也就存在一定的差異性。若教師布置千篇一律的作業,就無法凸顯前置性作業的靈活性。為此,教師在設計前置性作業時應遵循差異性原則,讓學困生完成一些必做題;給大部分學生設計提高題,讓學生在思考之后能完成;給喜歡挑戰的學生設計拓展題,讓學生能開發智力。如此,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以及學習興趣就能被調動起來,能自主選擇前置性作業的內容與形式,并學有所得。
三、結束語
綜上所述,前置性學習是學生學習過程中一種重要的學習方式,能幫助學生消除對新知識的陌生感,并明確課程知識學習要點,從而在實際教學中迅速進入課程學習狀態中。因此,語文教師應以學生為主體設置前置性作業,切實發揮學生的學習潛能,促進學生不斷進步,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
參考文獻:
[1]梁存勝.城區寄宿制小學中年級語文前置性作業的探究[J].課外語文,2018(06).
[2]左存蘭.淺談小學語文教學中前置性作業的有效設計[J].甘肅教育,2017(24).
[3]劉長江.語文教學中前置性作業的有效設計策略[J].甘肅教育,201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