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婧楠
【摘要】勞動合同法四十三條及相關司法解釋規定用人單位解雇員工后須履行通知工會義務,但由于前述規定存在些許不完善之處,因此引發了大量爭議。已建立工會組織的用人單位以及未建立工會組織的用人單位單方解除勞動關系時,是否都具有同等程度的“通知工會”義務;如不履行前述義務將會承擔何種不利后果;未建立工會組織的用人單位可否通過其他方式代替履行相關義務等問題尚缺乏自上而下的明確法律規定和司法審判指引。實踐中,各地方針對前述問題出臺了不同的地方性規定,導致司法審判過程中裁判態勢以及裁判口徑均出現了較大差異。筆者以現存規定及判例為基礎,結合立法宗旨,從理論和實踐雙重視角,對前述問題進行了論證與剖析,以期通過對“通知工會”義務屬性、目的及作用的拆解,厘清正確的適用及處理思路。
【關鍵詞】解除勞動關系;用人單位;工會組織
一、相關法律規定概述
(一)初始規定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四十三條:“工會在勞動合同解除中的監督作用;用人單位單方解除勞動合同,應當事先將理由通知工會。用人單位違反法律、行政法規規定或者勞動合同約定的,工會有權要求用人單位糾正。用人單位應當研究工會意見,并將處理結果書面通知工會。”。
(二)初始規定關鍵要素解析
1.假定條件:單方解除。當且僅當用人單位單方解除勞動關系時需要履行事先通知工會的義務。
2.行為模式:事先通知。用人單位確認與員工解除勞動關系前,需先行通知工會,并詢證工會意見。
3.法律后果:未明確。前述條款僅是要求用人單位研究工會意見。并未明確告知如用人單位未通知工會,其單方解除行為是否屬于程序違法或可補正的程序瑕疵。
4.適用范圍:不全面。未明確如用人單位未建立工會組織,前述條款是否依然適用以及如何適用。
(三)司法解釋進一步規定及遺留問題
為定紛止爭,2013年最高人民法院出臺了《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勞動爭議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四)》(以下簡稱勞動爭議司法解釋四),并于第十二條作出了相應補充規定。條款規定如下:
第十二條:“建立了工會組織的用人單位解除勞動合同符合勞動合同法第三十九條、第四十條規定,但未按勞動合同法第四十三條規定事先通知工會,勞動者以用人單位違法解除勞動合同為由請求用人單位支付賠償金的,人民法院應予以支持,但起訴前用人單位已經補正有關程序的除外。”
勞動爭議司法解釋四已針對勞動合同法三十四條遺留問題進行了部分補充,但仍有亟待完善之處。具體如下:
1.前述規定明確了已建立工會組織的用人單位不履行通知工會義務的法律后果
最高院明確已建立工會組織的用人單位在解除勞動關系時,如未提前通知工會則其行為將被視為違法解除,勞動者可以依法要求用人單位支付經濟賠償金。
2.前述規定明確通知工會程序存在補正機制
勞動爭議司法解釋四明確表示:未事先通知工會不必然導致違法解除,如果用人單位單方解除符合實體法的相關規定,則用人單位可通過事后補正的方式,將違法解除變更為合法解除。
3.前述規定未明確未建立工會組織的用人單位是否需履行通知工會義務及對應法律后果
勞動爭議司法解釋四第十二條出臺后,業界出現了兩種截然不同的理解方式:一種觀點認為,依據前述規定,通知工會義務應推定適用于所有用人單位單方解除勞動關系的情況,如果用人單位未自行組建工會,可通過通知所在地基層地區工會或者上級地區工會的方式履行相關程序義務。另一種觀點認為,根據勞動爭議司法解釋四第十二條的文義解釋,通知工會的義務存在于已建立工會組織的用人單位,未建立工會組織的用人單位可通過向勞動行政部門投訴、申請勞動仲裁和提起民事訴訟等其他方式維護自身權益。
二、地方法規及裁判思路存在差異
(一)地方性法規及代表判例集成
各省市地方根據前述不同理解,形成了各自觀點,并制定和頒布了適用于其地域內的地方性法律規定,筆者挑選了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地方性法規觀點匯總羅列至本文。
觀點一:未建立工會組織的用人單位單方解除勞動關系時負有提前通知基層工會、上級工會的義務
寧波市中級人民法院在《寧波市中級人民法院關于審理勞動爭議案件若干疑難問題的解答(三)》中認為:“勞動爭議司法解釋四并未針對尚未設立工會組織的用人單位作出解除勞動合同決定時是否應當事先通知工會作出規定,但從《勞動合同法》保障勞動者合法勞動權利、防止用人單位隨意解除勞動合同的立法宗旨看,尚未建立工會的用人單位也應當通過告知當地工會并向其征詢意見等變通方式履行告知義務。”。
觀點二:未建立工會組織的用人單位單方解除勞動關系無須事先通知地方工會或行業工會
《天津法院勞動爭議案件審理指南》第二十一條規定:“未建立工會的用人單位解除勞動合同,勞動者以用人單位未通知上級工會或行業工會為由主張違法解除勞動合同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觀點三:未建立工會組織的用人單位可以通知職工代表、全體職工等方式代為履行通知工會的程序性義務
湖北省《關于審理勞動爭議案件若干問題的意見》二十七條規定:“用人單位單方解除勞動合同,須事先將解除理由通知工會或職工代表;用人單位未設立工會或未選舉職工代表的,應事先告知勞動者本人。”。
(二)裁判態勢分類及列舉
在前述不同觀點下,各個法院在適用通知工會條款方面也出現了截然不同的三種裁判態勢。
態勢一:明確未建立工會組織的用人單位負有通知基層工會、上級工會的義務
南京市中級人民法院(2017)蘇01民終7497號民事判決書
裁判文書節選:
“組建工會系企業法定義務。特鋼公司不可因其違反法定義務在先而免除其解除勞動關系的程序義務。因此特鋼公司抗辯主張不能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