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從彥

【摘要】目的 對血栓風險進行評估與分析,提出內科疾病預防措施,旨在降低心內科病患血栓再次復發風險。方法 選取我院2019年1月~2019年6月心內科住院患者100例為研究對象,采取caprice系統評估方法對心內科患者進行血栓評估,并且針對心內科疾病患者進行疾病預防措施,其目標的幫助患者降低血栓發生率。結果 100例心內科病患經過caprice系統評估方法得出結果顯示,血栓評估高危者為15例,占據15%;中危患者為35例,占據35%,低危患者為50例,占50%。對血栓高風險的患者采取預防措施,最終100例患者在院發生血栓情況的為5例患者,血栓發生率為5%,由此可見,血栓患者通過干預治療得到明顯的改善與降低。結論 在心內科疾病中血栓風險評估十分重要,通過血栓風險評估方法,知曉高危血栓患者信息,根據患者實際情況,給予針對性的預防措施,降低患者血栓發生率,進而促進血栓患者早日康復。
【關鍵詞】血栓風險評估;內科疾病;預防
【中圖分類號】R5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ISSN.2095.6681.2020.3..01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在血栓風險評估中,選取我院2019年1月~2019年6月心內科住院患者100例為研究對象,其中男患者為56例,女病患為44例,年齡均在39~88歲,平均(64.5 4.6)歲。所有患者在配合治療中,均簽署了配合治療同意書,患者及家屬對干預治療方法、情況等事項均已明確,確保不影響研究結果。
1.2 方法
在血栓風險評估中,采取caprice系統評估方法對心內科患者進行血栓評估,具體評估事項詳見表1。在對患者評估中,每一組評估結果大約或者是等于3分的屬于高危血栓患者,而低于3分的屬于低風險血栓患者。
1.3 觀察指標
在血栓風險評估中,對我院2019年1月~2019年6月份心內科住院患者100例進行血栓風險評估,評分大約3的都屬于高危風險的患者,并且根據提出的事項,給予針對性的預防與治療,減緩病患血栓形成幾率,進而促進病患早日康復,同時為心內科臨時治療與預防干預提供參考依據。
2 結 果
在血栓風險評估中,對100例心內科患者進行研究,采取caprice系統評估方法對心內科患者進行血栓評估,評價結果顯示血栓風險評估指標為:血栓評估高危者為15例,占據15%;中危患者為35例,占據35%,低危患者為50例,占50%。對血栓高風險的患者采取預防措施,最終100例患者在院發生血栓情況的為5例患者,血栓發生率為5%。,由此能夠看出,血栓風險評估通過干預治療得到明顯的改善。因此,在心內科疾病治療中,應采取適當的方法進行干預,進而促進患者早日康復。
3 討 論
當前,血栓風險評估系統在我國應用尚沒有得到普及,缺乏大樣本流行病學研究。然而,相比較過去幾年,近些年有關心內科血栓病因報道很多。可見,人們對血栓病因重視度越來越高。血栓形成對心腦血管患者而言,不僅影響到正常生活情況,還對患者經濟形成一定的危機性,甚至能夠威脅到患者的生命,這無疑對患者身心健康形成一定的危害。本文選取我院2019年1月到2019年6月心內科住院患者100例為研究對象,采取caprice系統評估方法對心內科患者進行血栓評估,并且針對心內科疾病患者進行疾病預防措施,其目標的幫助患者降低血栓發生率。得出結果顯示,血栓評估高危者為15例,占據15%;中危患者為35例,占據35%,低危患者為50例,占50%。對血栓高風險的患者采取預防措施,最終100例患者在院發生血栓情況的為5例患者,血栓發生率為5%,由此可見,血栓患者通過干預治療得到明顯的改善與降低。因此,根據上述研究提出一些心內科疾病預防方法,旨在減少心內科患者發生疾病發生率。
一是非藥物治療方法。心內科疾病患者在疾病生成之后,如果不采取一定的措施干預,會形成并發癥等一系列疾病,對患者身心形成二次傷痛。在干預中采取非藥物治療方法,以合理、有效的運動為導向,防止血栓再一次凝固,有助于消栓溶栓。例如慢步走,通過慢步走,達到建大腦效益,不僅溶栓,還能夠延緩衰老,防止癡呆癥的生成。再如運用逐級壓長筒襪鍛煉模式,通過運動不斷的將血液流入到深靜脈系統中,并且避免血栓情況發生。二是藥物治療方法。心腦血管病人應根據醫師囑托定期服藥,通過用藥改善病情。在用藥過程中病患以及家屬叮囑病患適量、按時服用藥物,通過藥物溶栓,進而防止血栓再次發生。
參考文獻
[1] 歐陽雪蓮,夏木斯亞·阿布來提.血栓風險評估與處置表在膝關節置換術后血栓預防中的應用[J].當代護士(上旬刊),2019,26(05):47-49.
[2] 李 蘭,王婷玉,丁 麗,賈 莉,陳 平.護理流程再造在預防骨科深靜脈血栓中的探索與實踐[J].重慶醫學,2018,47(19):2614-2616+2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