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姣



摘 要:隨著地理核心素養的提出,針對課堂教學的進一步改革又被提上日程。深度學習是培養學生地理核心素養的重要途徑,而開展地理單元教學能夠有效促進學生的深度學習。筆者為促進深度學習,特設計以“自然災害”為主題的地理單元教學,以期更好地培養學生的地理核心素養。
關鍵詞:單元教學;深度學習;初中地
“所謂深度學習,就是指在教師引領下,學生圍繞著具有挑戰性的學習主題,全身心積極參與、體驗成功、獲得發展的有意義的學習過程。”[1]地理課堂教學引導學生進行深度學習,指的是在和學生生活密切聯系的課堂教學情境中,學生能夠積極完成教師設置的任務,通過解決問題,掌握基礎的地理核心知識,理解地理學習的方法和過程,初步形成人地協調的價值觀念,發展綜合思維能力和區域認知能力,擁有地理實踐的活動經驗。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了解環境與發展的問題,形成全球意識和可持續發展觀念,成為兼具思想性、批判性、創造性的學習者,以及活躍的、有責任感的未來主人翁。
地理課堂教學引導學生進行深度學習時,要明確教師和學生的角色。在深度學習過程中教師的角色是主導者,學生的角色是主體,教師的主導作用在于使學生真正成為課堂教學的主體。教師要引發學生的深度學習,就要做到充分了解學生,尤其關注學生的“最近發展區”和未來水平;轉化教學內容,設置教學情境,提供恰當的教學材料;營造民主、平等的課堂教學氛圍;關注學生的課堂生成,及時調整教學進程等,幫助學生更好地學習和獲得更好的發展。
教師通過開展地理單元教學能夠有效促進學生深度學習。深度學習的實踐模型包含選擇單元學習主題、確定單元學習目標、設計單元學習活動和開展持續性評價四個要素,這是開展單元學習的重要環節[1] 。
根據以上要素,筆者設計以“自然災害”為主題的地理單元教學,具體內容包括“地震的形成”“地震的分布和影響”“防災減災”。“自然災害”單元教學的核心內容是地震災害,通過對地震的成因、分布和影響的學習,掌握一般自然災害的分析思路,在此基礎上能夠針對防災減災、災害逃生等問題提出建設性的意見。
“自然災害”單元學習目標:(1)通過模擬實驗,了解地震的發生過程,分析其形成的原因;(2)通過標記地震頻次多的地區,繪制世界主要地震帶分布圖,預測發生地震可能性較高的地區;(3)通過對比兩個地區地震后的情況,分析地震造成的影響,探究地震破壞性受哪些因素影響;(4)通過調查,了解南京地震之外的自然災害,在分析災害的基礎上,提出針對防災減災、災害逃生的措施。
“自然災害”單元學習活動:(1)模擬地震的發生過程;(2)標記位置,繪制世界主要地震帶分布圖;(3)對比分析,歸納地震的危害和影響其危害的因素;(4)南京自然災害小調查,防災減災和災害逃生小建議。
“自然災害”單元學習持續性評價:通過學生課堂模擬實驗、災害小調查、小建議、課堂觀察、學生作品及作業以及課后問卷等形式對學生的學習進行評價。
在充分理解“自然災害”單元教學四環節的基礎上,第2課時教學流程如表1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