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曜暉
摘 要:大數據的優勢和價值在于對數據的處理方式,數字圖書館的服務模式要想得到進一步的創新和發展,就要適應大數據背景,深入把握大數據特征,并提高對數據的處理能力。大數據時代來臨,對數字圖書館的發展而言帶來了價值、理念、服務等方面的機遇,同時也帶來了諸多的挑戰,如信息存儲能力不足、信息服務輸出受限、信息收集效果不佳、服務理念受到挑戰。本文分析了大數據的概念及特征,分析了大數據對數字圖書館帶來的影響,在此基礎上提出了大數據背景下數字圖書館的服務模式,希望對數字圖書館的發展有所啟發和幫助。
關鍵詞:大數據;特征;數字圖書館;影響;服務模式
一、大數據的概念及特征
對于大數據的概念,麥肯錫全球研究所進行了如下定義:一種規模大到在獲取、存儲、管理、分析方面大大超出了傳統數據庫軟件工具能力范圍的數據集合。大數據技術的戰略意義,并不是我們數據龐大這點,而是對其如何有效地對其進行專業化處理。大數據的核心在于怎么掌握“加工能力”,讓所擁有的數據創造出更大的價值。大數據具有四個方面的特征,分別是數據規模大、數據流轉快、數據類型多、價值密度低。
二、大數據對數字圖書館信息服務的影響
1.信息存儲能力不足。由于大數據的廣泛應用,使得當前數據的處理和存儲能力不足以應對它的增長速度,尤其是對于數字圖書館而言,客戶在使用其查詢資料時所需要的數據量是十分龐大的,因此就需要它具有足夠強大的數據存儲能力和數據擴展能力。此外,比較傳統的圖書館,數字圖書館不僅要具備傳統圖書館所有的數據資源,還需要掌握各個用戶的信息數據,這使得對于它信息存儲能力的要求又邁上了一個新的臺階,因此在當前數字圖書館建設時技術人員所要考慮的核心內容就是如何增強數字圖書館的數據處理能力以及存儲能力。
2.信息服務輸出受限。由于數字圖書館所提供的服務是以大數據為支柱而展開的,即其需要依托大數據進行數據預測、整合最終進行判斷,因此數字圖書館在制定信息服務策略時要首先要考慮大數據的分析和預測。可以說,數字圖書館的服務水平與數據的分析和挖掘水平是息息相關的。但隨著當前數據的激增,使得數字圖書館在建立時會遇到復雜的海量數據分析和深度挖掘的難題,不僅如此,當下數字圖書館的數據組成和結構也在發生著日新月異的變化,綜上所述,只有在足夠先進的大數據技術的支撐下,數字圖書館才能迎來長遠發展。
3.信息收集效果不佳。數字圖書館想要進行數據的整理、挖掘和分析最先要做的就是收集數據。以往傳統的數據收集主要是結構化的數據收集即借助于相關的網絡數據信息檢索軟件對已經發表或者是已出版的專著和文獻中的數據進行收集。但當前,由于互聯網技術的普及,各種智能設備的廣泛應用,使得出現了大量的半結構化或者是非結構化的信息數據。而這部分數據也被客戶們所需要,因此數字圖書館也將這部分數據納入到了收集范圍當中。因此,總體看來,數字圖書館在信息收集方面,不論是所使用的工具,所采取的模式還是所收集的內容都在隨著需求發生著與時俱進的變化。
4.服務理念受到挑戰。數字圖書館想要在大數據的大時代背景下提升自己的服務質量和業務水平,就需要轉變觀念,即由被動服務向主動服務轉變,將客戶需求放在首位。這就需要數字圖書館的工作人員從兩方面入手來做出改變:其一,為館員開展一些相關的培訓服務,提高他們的專業能力和服務水平;其二,引進和不斷探索先進的網絡技術,以此來更深入挖掘客戶的訴求。當然,為了提高服務的合理性還要重視客戶對信息的反饋。
三、大數據背景下數字圖書館服務模式探析
1.確立主動服務價值指向。數字化信息的數量隨著互聯網技術的發展在不斷增多,當前我們已經從信息挑選時代進入了信息包圍時代,數字圖書館可以從用戶和自身兩個層面入手進行調整:其一,用戶層面。傳統圖書館用戶所需求的信息與圖書館所能提供的信息之間存在著很大差異,即存在著明顯的“數字鴻溝”,而數字圖書館的出現已經大大縮小了這種“數字鴻溝”,而這還遠遠不夠,要想進一步提升信息服務的質量就需要讓用戶參與到信息服務當中,加強他們與圖書館員之間的溝通交流,這樣能夠方便圖書館員更好的了解他們的真實需求,從而更好的提供信息服務。此外,讓用戶參與到信息服務中,還能夠更好的維護數字圖書館與用戶之間的關系。同時,借由該種方式還能夠加強對于數字圖書館的宣傳。其二,圖書館層面。圖書館應該改變自身的服務意識,即要將重心和焦點更多的集中到客戶身上。為此,圖書館應當積極的開展一些培訓學習活動,必要時還可以出臺一些激勵政策來以此調動員工積極性,讓他們更多的投入到主動服務當中去。
2.搭建交互式共享平臺。數字圖書館除去信息檢索和查閱的功能以外,還可以是一個交互式的信息共享平臺,因此數字圖書館應當積極開發其在這方面的功能,借助于微信、論壇等第三方平臺為客戶和圖書館員之間搭建起一個實時交流的渠道,即借由這些渠道可能讓客戶積極地參與到數字圖書館的信息服務當中來,同時還可以激發圖書館員提供信息咨詢服務的主動性,從而更好的加強數字圖書館以客戶為中心的理念。借助于共享平臺,客戶可以通過提問的方式來提出自己所需要的信息,而專家和圖書館員也可以通過其來進行問題的解答和意見的交流,這樣大大縮小了用戶所需信息與圖書館所提供的信息之間的“數字鴻溝”,也讓用戶更多的參與到了數字圖書館的信息服務當中。總體看來,它在幫助圖書館館員為用戶提供更專業、更符合用戶需求的信息資源方面能夠發揮出很大的作用。
3.提供個性化信息推送服務。基于近年來信息技術和網絡通信技術的快速發展,互聯網進入了千家萬戶。越來越多的用戶通過其來進行信息的交流和分享,這就使得數字化信息資源的更新速度變得越來越快,同時數據的數量也變得越來越多。為了滿足不同客戶的信息需求,就需要對他們的基本信息以及以往的瀏覽行為、下載行為以及評價行為進行歸納分析,以此來找到他們的潛在需求。在這個信息爆炸的時代,每個人的瀏覽、評價以及下載過的信息與其個人信息結合在一起將會生成一個龐大的數據集合。而在用大數據技術處理這些數據集合時,其會快速的分析這樣復雜的龐大的動態的信息資源,從而找到有價值的數據并幫助它們建立起聯系,最終由此找到客戶潛在的所需要的信息,最快速度地對客戶需求做出響應。
4.推出信息可視化服務。大數據的背后是海量的信息,當前我們借助于Hadoop或者是云計算等技術來對大數據進行分析可以找出這些數據背后的有效信息。同時,當前可視化技術還能夠有效的縮小客戶與數字圖書館之間的數字鴻溝,其在處理抽象信息時所發揮出的作用更是尤為顯著,相關數據表明,信息可視化技術的應用能夠有效的提高查準率。此外,信息可視化技術在面對日益復雜的數據結構時,還能夠盡量的減少數據異構的問題。當下隨著可視化技術的發展使得它已經不單單是面向檢索的主題可視化,還能夠實現數據庫分布的可視化。其與學科計量學方法結合起來,能夠幫助建立起學科知識地圖,即由此可以幫助不同學科,不同著作以及相關作者之間建立起聯系,由此更快的反映出不同領域的最終研究成果,同時使得知識結構被劃分的更加明顯。以往在數據被集中后,偶爾會發生部分數據被覆蓋或者是抽象數據無法表達的情況,而這樣的數據借由可視化技術也能夠被完整的反應給客戶。總體來看,信息可視化技術的推廣使用,能夠為客戶的信息獲取、整合、處理以及利用等各個環節均提供很大的方便。
5.構建智慧服務體系。由于數字圖書館所存儲了海量的信息資源,因此為了提高信息服務質量,即為客戶提供更多的有效信息,就需要借由大數據技術來對這些海量的數據進行分析、處理和挖掘。因此為了加快這一進程并提高相關從業人員的意識,同時促進技術水平的發展,當下應當構建起智慧服務體系,所謂智慧服務,它是知識服務的進一步優化,是在知識服務的基礎上進行的進一步創新,它也是當下以及未來數字圖書館所提供的核心信息服務之一。數字圖書館的信息資源多來源于一些電子出版物,客戶的信息反饋以及自身的館藏資源,在客戶經由圖書館進行信息查詢和下載時,相關的聯機公用檢索目錄日志以及借還書產生的流通日志數據、瀏覽下載數字化信息資源時產生的日志數據會被存儲在數字圖書館中。隨后借由大數據技術可以對它們進行深入的分析和挖掘找到更多的有效信息,而借由智慧服務體系,可以對其進行整合,由此為用戶提供更符合其行為喜好以及更貼合其需求的信息服務。
四、總結
總之,大數據時代的到來給數字圖書館的服務工作帶來了機遇,更多的是帶來了挑戰。要與時俱進,發展數字圖書館就需要加深對大數據以及特征的認識,及其對數字圖書館發展的影響,如此才能借助大數據理念、價值、模式、技術等,實現數字圖書館服務模式的更新、換代,更好地滿足讀者的需求,為其提供個性化、智能化、全面化、主動化的服務。
參考文獻:
[1]辜季艷.數字圖書館大數據知識服務體系協同設計[J].電子技術與軟件工程,2019
[2]余 楊.大數據環境下數字圖書館精準知識服務體系構建策略[J].圖書館學刊,2019
[3]楊 揚,王超群,賈 婷,戴子端.大數據趨勢下數字圖書館的服務創新策略[J].科技傳播,2019
(作者單位:華中師范大學信息管理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