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劉國鈞高等職業技術學校 鄒亞強
汽車回收拆解行業是汽車行業產業鏈下游的重要環節,2018年我國汽車保有量約為2.4億輛,但只有167萬輛汽車進行了報廢拆解,拆解率為0.7%,大大低于歐美4%~6%的水平,這是由于此前不允許“五大總成”二次利用的制度,致使回收價格整體偏低,引發大量報廢車輛流入回收黑市。如何有效解決汽車回收拆解行業“回收難”這一“痛點”,一直是相關研究人員思考的問題。
我國報廢汽車數量龐大,回收利用市場前景廣闊。近年來,相關部門也相繼出臺了許多報廢汽車的法律法規。2019年1月30日國務院常務會議審議通過了《報廢機動車回收管理辦法(修訂草案)》,這一政策的實施,不僅突出綠色節能、環保減排,而且對拉動經濟發展、創造就業、提高社會效益起到指導作用。
2019年底,全國汽車回收數量約為195.1萬輛,同比增長16.8%,國內合法拆解資質的企業703家,回收網點3 215個,從業人員4萬余人。通過對報廢機動車行業人員節能減排的專項培訓,對報廢機動車拆解預處理、破碎、零件貯存等技術工藝環節的研討,回收拆解行業人員的環保意識和技術能力有明顯提高。經過幾年的發展,由原先低效的破壞性拆解,逐步向專業化、柔性化、綠色化拆解的方向轉變。
依據報廢汽車回收拆解處理流程,產業鏈可大致分為回收環節、拆解環節、破碎(資源化)環節和再制造(利用)環節。報廢汽車的回收環節是指單位或個人在車輛達到報廢標準之后,將機動車交給正規回收單位,由該單位遵照相關法律法規開展回收活動。報廢汽車的拆解環節主要是分步驟拆解報廢汽車的主要零部件,例如車輪等零部件可以進行加工再利用,報廢汽車拆解完畢后,企業將選出的可用零部件交給再制造公司加工處理,不可用零部件進行報廢處理。報廢汽車的破碎環節是指報廢汽車經過拆解后,對無法直接進行再利用的車體進行破碎,所得資源加工處理后出售給制造型企業,由制造型企業進行再生產和再制造。
借助汽車零部件交易平臺,讓國內眾多合法合規的具有拆解資質企業參與其中,該平臺不僅可以給出國內外車輛廢舊零部件的一手資源信息,而且提供二手件和再制造件資源,我們可以當成汽車零部件“淘寶平臺模式”。互聯網平臺囊括了車輛的二手零部件、再制造件、報廢車回用件等,一方面是報廢車拆解企業銷售舊零部件的有效窗口,另一方面可以使個人客戶、汽車拆解企業、再制造廠、汽車維修企業及新件生產商,根據各自的需求提供信息,形成產、銷、購一條龍服務體系。該模式優勢在于能夠在車輛拆解、零部件領域聚集非常多的信息資源,需求者能夠通過平臺快速尋找自己需要的相關有用信息,這樣就構成了多維度、多需求的供需雙方溝通的高效信息平臺。這種模式也有缺陷,主要對汽車拆解企業、再制造廠、汽車維修企業等約束力不足,對目標客戶黏性不強,這就導致上游貨源不穩定,品質良莠不齊,產品監控難,而下游的優勢客戶有可能通過平臺交易之后,直接聯系上游企業,從而繞過平臺的管理與監控。
報廢汽車企業不僅在傳統的實體店上做到專精,還積極拓展自身互聯網布局,力求實現線上線下一體化,用互聯網最快提供查詢、最優調配資源,互聯網嵌入回收流程如圖1所示。該流程有以下優勢。
(1)大大拓展企業自身渠道,上游收車、下游銷售效率大增。
(2)公司的互聯網嵌入便于公司對自身業務,包括拆解產生的大量再循環零部件進行高效管理。
(3)為用戶提供更好的服務,能通過最快的途徑獲取想要的信息,大大節約人力資源成本。
(4)方便公司對于客戶大數據的收集,為今后拓展業務指明方向。
報廢汽車破碎回收分選流程如圖2所示,經拆解處理后的鋼鐵和有色金屬占70%,玻璃、橡膠和塑料占12%,危險物質和不可用物質占17%,經預處理,通過破碎處理成碎片化后,再利用風選、浮選、磁選、色選等技術對各類物質分類處理。目前,破碎環節采用自動化處理,一般利用大型龍門剪、打包剪和大型廢鋼破碎生產線對報廢車體實施破碎、分選處理。從而獲得鋼鐵、有色金屬、玻璃、橡膠、塑料等產品,送至相關企業當作原材料進行再次利用。
(1)一般在拆解報廢汽車之前應該先評價汽車零部件的可拆解性。通過對報廢機動車的可拆解性評估,制訂報廢汽車的拆解方案和工藝流程,預估報廢汽車的再使用、再利用及可回收率,從而實現汽車高效回收。這樣,一方面有效降低汽車拆解回收對環境的影響,另一方面提高企業的經濟效益。
(2)對單臺機動車拆解經濟性測算是進行報廢車輛拆卸回收的核心指標。目前一輛重1 t左右的普通轎車收車價格大約在3 000元左右,拆解企業可通過五大總成再制造大幅提升單臺車收入至4 963元,毛利率約為33%。這樣拆解企業盈利能力將大幅提升,提高其競爭力,車源與盈利問題得到解決。

圖1 互聯網嵌入回收流程

圖2 報廢汽車破碎回收分選流程
(3)再使用和再利用是報廢汽車價值再生的關鍵。在拆解后得到零部件通常都有磨損、裂縫、破碎等問題,這就影響了零部件的再利用。對拆解的零部件進行工藝處理,處理廢舊零部件的缺陷,使其提升性能滿足二次使用。再制造的工藝可以分為兩大類:第一類,采用機加工,讓零部件具有正常的尺寸大小和合適的機械配合特性;第二類,通過激光表面處理、堆焊、化學鍍和噴涂電鍍等方法對缺陷部位進行增補修復,或使用脹大、縮小等壓力加工方法使零部件恢復其應有的幾何尺寸和表面狀態。
報廢車輛在拆解過程中必須經過拆解預處理、拆解、分類處理、壓實存放這4個過程。
(1)報廢汽車拆解預處理。為降低報廢汽車中的有害物質對拆解人員造成危害,減少對環境的污染,汽車在被拆解前必須先處理冷卻液、機油、齒輪油、蓄電池等物質和安全氣囊等易爆裝置。
(2)報廢汽車拆解。對于評估拆解性高的車輛,拆解的原則遵循“先外后里,由簡至繁”。先從車輛外部入手,如汽車引擎蓋、后備箱蓋、汽車車門、前后保險杠、雨刮器、擋風玻璃等部件;接著拆卸內部部件,對汽車座椅、儀表盤總成、方向盤總成、控制模塊、鼓風機、線束等;最后拆解發動機、變速器、底盤、懸架等總成。
(3)報廢汽車分類處理。分類處理是指對拆卸的零部件按照其用途,具體分為可再使用件,可再制件,廢棄件等。如汽車里的殘余汽油,由于易燃易爆,需要進行安全存儲;廢機油、齒輪油可以進行再次提煉繼續使用;廢舊蓄電池可修復處理再使用;高腐蝕性的防凍液、轉向助力液作廢棄處理,其他可再利用的零部件可根據市場的需求做分類,制作每個零件的二維碼,提供給相關需求客戶,提高企業拆解的效益。
(4)報廢汽車壓實存放。這是車輛拆解最后一步,對于無用的零部件或材料進行破碎處理,用專門的機器壓實,方便后期的存儲和轉運。
報廢汽車綠色拆解理念是為達到產品與生態環境的和諧共存,從控制源頭開始,遵循無毒無害,易拆解,可回收,能再制造的4個原則,實現減重、重用、循環和再制造的目標。材料回收利用技術在汽車產品生命周期中是極其重要的組成部分,通過回收技術工藝,使其形成一個完整的閉合回路。
報廢車輛回收利用分為零部件級、材料級及廢棄處理3個層次,從節能環保的角度來說,首先是零部件回收,其次為材料回收,最后進行廢棄處理。
回收利用技術包括以下4個方面:先進的拆解和工藝技術,高效的破碎分揀技術,材料的分離分類技術,再制造技術及工藝。
(1)報廢汽車拆解工藝,拆解過程采用流水線作業模式,整車拆卸在主拆解車間進行,部件拆解在精拆區進行(設有發動機、變速箱、輪胎等拆解區),體現精拆細選的綠色拆解工藝原則;主拆解車間地坪要進行防滲漏處理,下水道設置油水分離池,動力部件拆解平臺設置油液收集裝置,實現二次污染的過程控制;非金屬、金屬材料按種類、成分進行分類處理。
(2)汽車舊件的再使用。主要有鋼板彈簧、鋼圈、車門、輪胎、半軸、軸承、后視鏡、踏板、邊板、護板、底板、發動機蓋等。
(3)車輛關鍵零部件的再制造工藝車輛報廢后,部分關鍵零部件經過一定處理后,還能夠再次使用,在資源上、環境上、經濟性不亞于制造全新的零部件。
報廢汽車拆解企業可以運用“互聯網+回收”模式,借力具有O2O特性的互聯網商業平臺打通上下游渠道,迅速的拓展汽車拆解、零部件再制造產品的客戶群體,不僅提高了產業附加價值,也提升自身的經濟效益,打開了更加廣闊的汽車產業后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