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張璐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不少中小企業生產經營陷入困境。2月5日,四川省人民政府辦公廳印發了《關于應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緩解中小企業生產經營困難的政策措施》(川辦發〔2020〕10號),其中包括發揮社會保險政策作用,從“延、緩、降”等方面助力企業減負穩崗。
“在發揮社保政策作用,緩解中小企業生產經營困難方面,主要通過延、緩、降等措施,減輕企業的資金壓力,穩定工作崗位,同時確保職工個人權益不受影響。”省人社廳相關負責人介紹。
“延和緩,主要是指延長社會保險申報繳費期,緩繳相關社會保險費。”省人社廳相關負責人介紹,在延長社保申報繳費期方面,如果企業受疫情影響,沒有按時辦理養老、失業、醫療(生育)和工傷保險參保登記、申報繳費等業務的,可以通過網廳、手機APP、傳真、電子郵件、微信等途徑,向社保關系所在的社會保險經辦機構報備,將社會保險申報繳費期延長至疫情解除后的3個月內。
在緩繳相關社會保險費方面,如果企業受疫情影響,面臨暫時性生產經營困難,難以在繳費期內足額繳納養老、失業和工傷保險費,可以向社保關系所在的社會保險經辦機構申請緩繳,緩繳期限原則上自欠費之月起不超過6個月,緩繳期間參保職工個人權益不受影響。
“如果企業符合既延長申報繳費期又享受緩繳政策的條件,那么疫情期間企業應繳納的養老、失業、工傷保險費,最長可延至疫情解除后的第9個月繳納。同時,延期申報繳費和補繳緩繳的社會保險費不加收滯納金和利息,這相當于社保為企業提供了長達9個月的無息貸款。”省人社廳相關負責人舉例:如果疫情2月份解除,那么企業1至2月份的養老、失業、工傷保險費經延長申報繳費期和緩繳后,最遲可于2020年11月份繳納。職工醫療(生育)保險費最長可延至疫情解除后的第三個月一并繳納,也就是5月份繳納。“這些政策相較以前實施的緩繳政策期限更長、力度更大,相信緩解企業困難也將更有效。”
除了“延、緩”外,四川省繼續階段性降低相關社會保險繳費費率。省人社廳相關負責人介紹,按省政府相關要求,我省階段性降低失業保險和工傷保險費率的政策期限,將延長至2021年4月30日。
在此其間,失業保險總費率按1%執行;工傷保險基金累計結余可支付月數在18(含)至23個月的統籌地區和可支付月數24(含)個月以上的統籌地區,分別以2018年階段性降低費率前的實際執行費率為基礎下調20%和50%;按照工傷保險浮動費率政策應當調整上浮的暫不上浮。此外,2020年全省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繳費基數下限仍按2019年的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繳費基數下限過渡比例50%執行。
“省政府出臺的緩解中小企業生產經營困難的政策措施,幫到我們企業的心坎上了。”2月9日,四川鼎能建設(集團)有限公司人力資源部負責人郭旭算了一筆賬,僅社保政策措施的落實,6個月內可為公司緩解上千萬元資金壓力。
郭旭介紹,該公司主營業務是工程建設和房地產開發,絕大多數工程項目在省內,現在只有宜賓市4個長寧地震災后重建項目復工。受疫情影響,施工原材料的價格、人工成本可能上漲,這些都會給生產經營造成一定壓力。
“所以我說政策是幫到我們企業的心坎上。”郭旭說,現在公司繳的養老、醫療、工傷、失業等社保費用,每個月170萬元左右,如果能夠申請延期緩繳,以政策針對緩繳允許的最長6個月計算,總共可以緩解上千萬元的資金壓力,這對生產經營困難的中小企業來說是雪中送炭。“政策不僅明確可延長申報繳費期限,還明確了職工權益不受影響,考慮得非常周到。”
從社保費用繳納方面全力支持企業抗擊疫情,保障企業有序復工復產,給企業注入“強心劑”,吃下“定心丸”。據悉,除了通過延、緩、降等措施之外,在優化服務方面, 各地各相關部門遵循依法合規、簡政便企、特事特辦、最少必須原則,采取申報加承諾制,盡可能讓企業少交或不交申報材料,提高辦事便捷度和工作時效;盡最大努力提供“不見面”服務,推廣“掌上人社”“四川醫保APP”,開通社保微信等公眾服務,實現網上申報、移動支付,方便企業和參保人員足不出戶辦理業務;及時做好網辦業務的受理、處理和反饋,推行電子印章和電子檔案,努力改善企業和職工網上辦事體驗。

眉山市東坡區人社局工作人員到企業發放社保、就業相關紓困政策宣傳單

成都市有效應對疫情穩定經濟運行政策措施出臺后,溫江區人社局及時向170家企業返還失業保險金,穩企穩崗穩就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