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振華, 黃強, 彭業平
(廣東省高州市人民醫院, 廣東 高州525200)
腎結石成因復雜, 患者個體差異較大, 尤其是尿路結石患者的腎代償能力較差, 結石極易引起上尿路梗阻, 損害其腎功能, 增加手術治療的風險, 尤其是高風險的手術患者若采用傳統開放取石術, 患者的創傷更大, 機體的應激反應更強, 延緩術后恢復[1]。 本研究旨在探討斜仰截石位經皮腎鏡取石術(percutaneous nephrlithotomy, PCNL) 在腎結石手術中的應用效果, 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選取2015 年6 月至2019 年4 月我院行斜仰截石位PCNL 的219 例腎結石患者作為研究組, 同時選取100 例行傳統開放取石術治療的腎結石患者作為對照組。 納入標準:各種類型腎結石, 包括合并腎積水、 腎功能不全或感染等復雜因素的腎結石; 手術存在高風險, 患者術前簽署知情同意書,自愿參與研究。 排除合并慢性惡性腫瘤、 糖尿病腎病、 尿毒癥、 腎小球腎炎、 精神障礙的患者。 研究組男136 例, 女83例; 年齡9 ~77 歲, 平均 (45.89 ± 15.90) 歲; 單發結石51例, 多發結石132 例, 鑄型結石36 例。 對照組男67 例, 女33例; 年齡15 ~73 歲, 平均 (46.44 ± 14.56) 歲; 單發結石23例, 多發結石60 例, 鑄型結石17 例。 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比較無統計學差異 (P >0.05), 具有可比性。
1.2手術方法研究組行斜仰截石位PCNL 治療。 硬外麻下取斜仰截石位, 輸尿管鏡經尿道、 輸尿管進入腎盂, B 超引導下穿刺目標腎盞, 置入斑馬導絲, 用輸尿管鏡將斑馬導絲軟端鉗夾牽出尿道外口, 形成貫通安全導絲。 已行腎造瘺者可直接經造瘺管置入安全導絲。 然后沿安全導絲, 根據測量的皮膚至集合系統深度擴張通道, 留置F22 ~F30 筋膜鞘, 置入標準腎鏡,超聲碎石清石, 高效快捷、 低壓安全, 根據需要可同時經尿道置入輸尿管鏡觀察操作, 實現雙鏡聯合, 方便處理下移輸尿管的碎石, 取石結束, 可通過貫通安全導絲快捷穩妥放置D-J管。 對照組行傳統開放取石術。 硬膜外麻醉, 常規作11 肋間切口, 將腎臟游離, 從輸尿管上段向腎門游離, 于腎后唇內鈍性分離腎竇, 腎竇內腎盂弧形切開, 并取出結石。 對于鑄型結石首先游離腎臟、 腎蒂, 將腎門后壁充分暴露, 必要時可行腎后壁中下1/3 橫斷切開, 將整塊結石取出, 縫合腎實質及腎盂切口, 若殘留的結石取出困難可結合B 超定位取石。
1.3 觀察指標①記錄并比較兩組患者的手術指標, 包括手術時間、 術中出血量及住院時間。 ②臨床指標: 腎積水、 腎盂集合系統分離指數檢測儀器為飛利浦彩色超聲多普勒診斷儀AFFINITI 70 四維彩超; 血尿素氮、 血肌酐采用全自動生化分析儀檢測, 試劑盒由國藥集團化學試劑有限公司提供。 ③結石清除情況: 出院時患者進行B 超檢查, 分為結石完全清除、 結石少量殘余、 結石明顯殘余。
1.4 統計學方法采用SPSS22.0統計軟件, 計量資料以±s表示, 行t 檢驗; 計數資料以n (%) 表示, 行χ2檢驗;P<
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手術指標研究組的手術時間、 住院時間顯著短于對照組,術中出血量顯著少于對照組 (P 均<0.05)。 見表1。
表1 兩組的手術指標比較 (±s)

表1 兩組的手術指標比較 (±s)
組別 n 手術時間 (min) 術中出血量 (mL) 住院時間 (d)研究組 219 40.21±0.65 95.49±15.44 7.27±3.46對照組 100 126.32±0.81 176.01±16.38 13.31±3.28 t 1013.628 42.387 14.698 P 0.000 0.000 0.000
2.2臨床指標術前, 兩組的腎積水、 腎盂集合系統分離指數、血尿素氮、 血肌酐水平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 (P >0.05); 術后3 個月, 研究組的腎積水、 腎盂集合系統分離指數、 血尿素氮、 血肌酐水平顯著低于對照組 (P<0.05)。 見表2。
表2 兩組的臨床指標比較 (±s)

表2 兩組的臨床指標比較 (±s)
注: 與同期對照組比較, aP <0.05, bP >0.05; 與該組術前比較, cP <0.05。
組別 時間 腎積水(cm)腎盂集合系統分離指數(mm)血尿素氮(mmol/L)血肌酐(μmol/L)研究組 術前 3.67±0.52b 55.01±5.21b 11.34±0.49b 295.20±15.40b(n=219) 術后3 個月 2.01±0.30ac 35.27±3.42ac 7.15±0.32ac 106.11±10.21ac對照組 術前 3.54±0.49 54.98±5.14 11.28±0.42 292.18±14.95(n=100) 術后3 個月 2.59±0.28c 46.31±3.38c 8.94±0.28c 159.32±10.18c
2.3 結石清除情況 兩組患者出院時的結石完全清除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 (P >0.05)。 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出院時的結石清除情況比較 [n (%)]
隨著國內外微創外科手術的不斷發展, PCNL 在上尿路結石的臨床治療中應用廣泛, 美國泌尿外科學會的尿石癥治療指南將PCNL 作為治療腎結石的首選方案[2]。 常規PCNL 主要采用俯臥位, 術者可直觀辨別體表解剖標志, 穿刺點選擇準確,極少會損傷患者的結腸等腹腔臟器。 但俯臥位也有較多弊端,如體位難以擺放; 患者面部極易受壓, 身體重壓、 腹部墊高等可能使肥胖、 心肺功能不全患者術中呼吸困難、 循環障礙; 硬膜外麻醉后長時間俯臥可使麻醉平面上升, 患者極易出現嘔吐、 呼吸抑制等不良反應, 難以耐受手術, 往往需要改用全麻、 改變體位等, 導致操作管道的滑脫[3]。 丁國棟等[4]采用斜仰截石位PCNL 治療腎結石取得了顯著效果。
本研究結果顯示, 與對照組比較, 研究組的手術時間、 住院時間較短, 術中出血量較少, 臨床指標改善更顯著; 兩組的結石完全清除率比較無明顯差異, 表明斜仰截石位PCNL 應用于腎結石手術中, 可縮短手術時間, 減輕患者的創傷, 保證結石清除率, 促進患者恢復。 研究組針對腎結石手術采取的安全策略為術前腎造瘺+斜仰截石位+貫通安全導絲+超聲碎石清石術, 主要優勢有: ①術前腎造瘺可引流積水感染, 降低尿源性膿毒血癥風險, 改善腎功能, 提高手術耐受力; ②可通過腎造瘺管簡便放置貫通安全導絲, 輸尿管鏡可通過瘺道直接到達腎盞, 精確測量從皮膚到集合系統的距離, 確定擴張深度,使擴張精確可控, 有效減少擴張出血[5]; ③斜仰截石位實現了雙鏡聯合、 上下聯動, 提高取石效率, 避免反復調整體位; ④留置貫通安全導絲確保通道不會丟失, 腎鏡可沿導絲迅速找到腎盂、 輸尿管上段, 迅速穩妥留置D-J 管; ⑤超聲碎石清石術高效快捷、 低壓, 可降低感染風險, 縮短手術時間, 減少總出血量。 斜仰截石位PCNL 在腎結石手術中應注意: ①出血高風險患者術前30 min 靜注血凝酶, 有利于減少術中、 術后早期出血; ②腎皮質厚、 無結石殘留、 無明顯感染者不留置腎造瘺管或僅留置腎周引流管, 有利于腎臟穿刺通道收縮止血; ③腎積水明顯、 腎皮質薄、 術中出血明顯者, 可留置氣囊尿管作為腎造瘺管, 并牽拉壓迫止血; ④對感染高風險患者術中沖洗液中加入慶大霉素、 阿米卡星等抗生素, 有利于降低感染風險。
綜上所述, 斜仰截石位PCNL 應用于腎結石手術中, 尤其是高風險腎結石手術, 可縮短手術時間, 減輕對患者的創傷,促進患者恢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