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勇
(南陽南石醫院/河南大學附屬南石醫院 腦病重癥科, 河南 南陽473000)
急性缺血性腦卒中 (acute ischemic stroke, AIS) 是臨床常見的神經科疾病之一, 是指腦動脈血管狹窄或發生閉塞、 腦供血不足, 從而導致腦組織不可逆性壞死, 是我國臨床致死病因首位[1]。 阿替普酶是一種以糖蛋白為主要成分的血栓溶解藥物, 通過與纖維素蛋白結合, 激活纖溶酶原轉變為纖溶酶, 促進體內纖維蛋白溶解系統活性[2], 從而實現缺血腦卒中再灌注。 研究[3]表明, 阿替普酶聯合瑞舒伐他汀治療AIS 效果優于單一用藥, 但關于阿替普酶在臨床治療中的劑量并無統一標準。 本研究比較標準劑量和小劑量阿替普酶聯合瑞舒伐他汀治療AIS 的臨床效果和安全性, 為臨床治療AIS 提供科學依據。
1.1 一般資料選取2018 年1 月至2019 年6 月我院收治的100 例AIS 患者。 本研究經我院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 患者知情同意。 納入標準: ①初次發病且發病時間<3 d; ②符合AIS診斷標準[4], 經CT、 CRI 等影像學檢查確診; ③4 分≤NIHSS評分<20 分。 排除標準: ①顱內出血或入院短期內死亡; ②合并全身其他系統嚴重功能性障礙; ③治療前48 h 內未使用過抗凝劑; ④有相關藥物禁忌癥。 根據隨機數字法分兩組各50 例。對照組男30 例, 女20 例; 平均年齡 (56.03±11.05) 歲; 平均BMI (23.38±3.49) kg/m2。 觀察組男35 例, 女15 例; 平均年齡 (55.36±10.69) 歲; 平均BMI (23.21±3.85) kg/m2。兩組的一般資料比較無統計學差異 (P >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對照組給予標準劑量阿替普酶聯合瑞舒伐他汀治療,具體用法: 注射用阿替普酶0.9mg/kg (最大用量90 mg), 1 min 內快速靜脈推注10%, 剩下90%靜脈滴注, 1 h 內滴完;聯合使用瑞舒伐他汀鈣片, 10 mg/次/d, 睡前口服。 觀察組給予小劑量阿替普酶聯合瑞舒伐他汀治療, 具體用法: 將阿替普酶用量調整為0.6mg/kg (最大用量60 mg), 其他用藥劑量和方法與對照組一致。 兩組患者的治療周期均為14 d。
表1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的神經功能損傷情況比較 (±s, 分)

表1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的神經功能損傷情況比較 (±s, 分)
注: 與該組治療前比較, *P <0.05。
組別 n NIHSS 評分 CSS 評分治療前 治療1d 治療7d 治療14d 治療前 治療1d 治療7d 治療14d觀察組 50 12.36±4.81 9.26±4.09* 6.96±3.87* 4.52±3.06* 35.49±12.39 30.63±9.85* 28.43±9.45* 26.41±8.46*對照組 50 12.72±4.33 9.66±3.97* 7.20±3.93* 5.04±3.14* 35.07±13.05 30.28±9.07* 29.06±9.31* 27.01±8.85*P 0.695 0.621 0.759 0.404 0.869 0.854 0.738 0.730
1.3 觀察指標①采用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卒中量表 (NIHSS)及中國卒中量表 (CSS) 評價患者的神經系統損傷情況, 分數越高則神經系統功能損傷越嚴重。 ②根據中華醫學會全國腦血管病學術會議中通過的腦卒中療效評價標準: 基本治愈: 神經功能缺損評分減少>90%; 顯著進步: 神經功能缺損評分減少45% ~90%; 進步: 神經功能缺損評分減少18% ~44%; 無效: 神經功能缺損評分<18%。 總有效率=(基本治愈例數+顯著進步例數+進步例數) /總例數× 100%。 ③比較兩組患者溶栓后出血情況。 ④遠期預后采用改良Rankin 量表 (MRS) 進行評價, 分數越高則神經功能恢復越差。
1.4 統計學分析采用SPSS25.0統計軟件處理數據。 計量資料行t 檢驗, 計數資料行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神經功能損傷情況 治療后, 兩組的NIHSS 評分、 CSS 評分均較治療前下降 (P<0.05), 但兩組的NIHSS 評分、 CSS 評分比較無統計學差異 (P >0.05)。 見表1。
2.2臨床療效和溶栓后出血情況 觀察組溶栓后腦出血2 例,牙齦出血2 例, 消化道出血1 例, 其他1 例, 溶栓后出血率為12.0% (6/50); 對照組溶栓后腦出血4 例, 牙齦出血2 例, 消化道出血1 例, 溶栓后出血率為14.0% (7/50)。 兩組的溶栓后出血率比較無明顯差異 (P >0.05)。 觀察組的治療總有效率為96.0%, 與對照組的92.0%比較無明顯差異 (P >0.05), 見表2。

表2 兩組的臨床療效比較 [n (%)]
2.3康復情況 治療后, 兩組的MRS 評分均較治療前下降, 且觀察組治療14 d、 30 d、 90 d 后的MRS 評分低于對照組 (P<0.05)。 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的MRS 評分比較 (±s, 分)

表3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的MRS 評分比較 (±s, 分)
注: 與該組治療前比較, *P <0.05。
組別 n 治療前 治療1d 治療7d 治療14d 治療30d 治療90d觀察組 50 2.69±0.86 2.37±0.72* 2.29±0.52* 1.79±0.44* 1.33±0.38* 0.93±0.27*對照組 50 2.72±0.83 2.40±0.68* 2.36±0.53* 2.01±0.52* 1.72±0.53* 1.31±0.39*P 0.860 0.831 0.507 0.025 0.000 0.000
阿替普酶聯合瑞舒伐他汀治療AIS 在臨床上已經得到廣泛應用, 但目前關于阿替普酶的使用劑量未有統一標準。 國際上推薦使用的阿替普酶標準劑量為0.9mg/kg。 近年來有研究[5]提出, 小劑量 (0.6mg/kg) 阿替普酶治療AIS 也能具有與標準劑量阿替普酶類似的臨床效果, 且安全性更好。
本研究結果顯示, 治療后兩組患者的NIHSS 評分、 CSS 評分較治療前有所下降 (P<0.05), 但兩組患者的NIHSS 評分和CSS 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 (P >0.05), 提示小劑量阿替普酶聯合瑞舒伐他汀與標準劑量阿替普酶聯合瑞舒伐他汀對AIS 患者神經系統損傷恢復效果相當。 兩組患者的治療總有效率、 溶栓后出血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 (P >0.05), 提示小劑量與標準劑量阿替普酶聯合瑞舒伐他汀的臨床療效和安全性相當, 且小劑量阿替普酶可替代標準劑量治療AIS, 減輕患者及其家庭的經濟負擔。 遠期預后方面, 治療后, 兩組的MRS評分均較治療前下降, 觀察組治療14 d、 30 d、 90 d 后的MRS評分均明顯低于對照組 (P<0.05), 表明小劑量阿替普酶聯合瑞舒伐他汀對AIS 遠期預后具有一定的促進作用。 武國君等[6]的研究認為, 靜脈溶栓后出血是腦卒中患者遠期預后差的重要影響因素, 標準劑量組靜脈溶栓后再出血的發生率高于小劑量組, 患者的病死率和致殘率升高, 導致遠期不良預后的發生,影響患者的康復。
綜上所述, 小劑量阿替普酶聯合瑞舒伐他汀與標準劑量阿替普酶聯合瑞舒伐他汀治療AIS 患者的臨床療效、 安全性相當, 但在改善患者遠期預后方面具有一定的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