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映映, 鄧錦秀
(東莞市長安醫院 內科, 廣東 東莞523843)
序貫療法作為臨床疾病用藥的一種常用方法, 在治療感染性疾病期間, 主要采用抗感染藥物治療方法, 而抗感染藥物在實際應用時, 從最開始的靜脈用藥方式轉為口服用藥方式, 實現了同一種藥物不同服用方法的轉換, 也是指從一種高級抗菌藥物向低一級抗菌藥物的轉換, 亦或是實現了對同一種抗菌藥物的轉換。 為了能夠提升老年肺炎的臨床治療效果, 在疾病治療期間需要應用序貫療法[1]。 本研究選擇我院2016 年5 月至2019 年5 月收治的老年肺炎患者60 例, 觀察左氧氟沙星序貫療法治療老年肺炎的臨床效果, 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選擇我院2016 年5 月至2019 年5 月收治的老年肺炎患者60 例, 按隨機分組法分為兩組各30 例。 觀察組:男15 例, 女15 例; 年齡62 ~78 歲, 平均年齡 (68.2 ± 3.4)歲。 對照組: 男14 例, 女16 例; 年齡61 ~79 歲, 平均年齡(69.3 ± 3.6) 歲。 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 >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對照組采用左氧氟沙星靜脈滴注法, 每次左氧氟沙星用量為0.4 g, 每日用藥1 次, 連續滴注1 周。 觀察組滴注鹽酸左氧氟沙星注射液 (生產廠家: 華潤雙鶴藥業股份有限公司, 國號準字: H19980192), 1 次/d, 0.4 g, 持續滴注7 d,再服用左氧氟沙星片 (生產廠家: 山東魯抗醫藥集團賽特有限責任公司, 國號準字: H20067724, 生產批號: 170206), 0.5 g/d, 持續服用5 ~7 d。
1.3 觀察指標對比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的血清淀粉樣蛋白(SAA)、 C-反應蛋白 (CRP) 水平及不良反應 (惡心嘔吐、 頭暈失眠、 皮疹、 腹痛腹瀉) 發生率、 臨床癥狀 (啰音、 發熱、咳嗽咳痰) 消失時間、 臨床治療效果。 臨床治療效果判定標準: 顯效: 患者影像學、 體征、 臨床癥狀、 病原學指標檢查結果顯示恢復正常; 有效: 患者病情明顯好轉, 但影像學、 體征、 臨床癥狀、 病原學指標檢查結果有1 ~2 項未恢復正常;無效: 患者經治療后, 病情未改善或加重。 總有效率=(顯效例數+有效例數) /總例數× 100%。
1.4 統計學分析采用SPSS 22.0 統計軟件處理數據, 計量資料以均數± 標準差 (±s) 表示, 采用t 檢驗; 計數資料以n(%) 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SAA、 CRP 水平 治療后, 觀察組的SAA、 CRP 水平均低于對照組 (P<0.05)。 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的SAA、 CRP 水平比較 (±s)

表1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的SAA、 CRP 水平比較 (±s)
注: 與同期對照組比較, *P <0.05。
組別 時間 SAA (mg/L) CRP (pg/mL)觀察組 治療前 7.56±2.15 6.24±1.57(n=30) 治療后 2.63±0.42* 1.86±0.45*對照組 治療前 7.35±1.52 6.26±1.47(n=30) 治療后 6.28±0.52 4.43±0.35
2.2不良反應 觀察組的不良反應發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 (P<0.05)。 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的不良反應發生率比較 [n (%)]
2.3臨床癥狀消失時間觀察組的啰音、 發熱、 咳嗽咳痰消失時間均短于對照組 (P<0.05)。 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的臨床癥狀消失時間比較 (±s, d)

表3 兩組患者的臨床癥狀消失時間比較 (±s, d)
組別 n 啰音消失時間 發熱消失時間 咳嗽咳痰消失時間觀察組 30 5.43±1.32 4.07±1.52 6.42±2.35對照組 30 6.25±1.63 5.09±1.62 8.56±2.12 t 2.141 2.515 3.704 P 0.037 0.015 0.001
2.4臨床治療效果觀察組的治療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 (P<0.05)。 見表4。

表4 兩組患者的臨床治療效果比較 [n (%)]
肺炎在老年人中具有較高的發病率, 屬于一種常見的臨床疾病, 具有臨床癥狀不典型、 呼吸系癥狀不明顯、 病情發展迅速等特點, 極易出現誤診、 漏診等情況。 肺炎最明顯的臨床癥狀為呼吸困難或呼吸急促, 部分患者還會出現食欲減退、 脫水、 嗜睡、 意識障礙等[2]。 肺炎的發生通常是由于革蘭陰性桿菌感染、 呼吸道條件致病菌感染、 混合感染及耐藥菌增多等,在疾病治療期間主要是根據藥敏結果及病菌種類合理選擇治療藥物, 對于出現缺氧癥狀的患者應予以吸氧處理, 并進行對癥治療, 以降低并發癥的發生率[3]。 由于肺炎臨床癥狀不明顯,因此難以通過臨床疾病癥狀來鑒別患者所患的是肺炎或是其他疾病。 老年肺炎病程較長, 死亡率較高, 致病菌主要為革蘭陰性桿菌, 患者肺部所展現出來的臨床癥狀亦不明顯, 極易引發患者出現嚴重的多臟器功能衰竭。 由于老年患者在患病期間,耐藥菌株呈現出不斷增加的發展趨勢, 進而增加了肺炎的治療難度[4]。 在疾病治療期間, 抗生素的選擇會受到一定的限制,不利于疾病的治療。 因此, 為了使老年肺炎患者能夠取得良好的臨床治療效果, 需要明確了解患者的實際病情, 將降低死亡率作為疾病治療中的一項根本性任務, 在對患者進行基礎治療的同時, 還應采用抗生素療法, 做好藥物劑量使用的規范性及合理性, 使治療效果能夠得到較大程度的提升, 患者能夠盡早恢復健康。
目前, 喹諾酮藥物被廣泛應用于老年疾病的臨床治療中,其中以左氧氟沙星應用較為普遍。 左氧氟沙星屬于一類左氧沙星的左旋體, 機體氣道上皮及肺泡巨噬細胞中的藥物濃度是機體血藥濃度的3 ~4 倍, 患者在治療期間使用左氧氟沙星后,能夠有效抑制細菌的DNA 復制及細菌原核細胞DNA 旋轉酶活性, 對細菌細胞壁起到了良好的滲透性作用[5-6]。 另外, 左氧氟沙星應用于疾病治療中, 對非分裂細胞也會產生較大的影響, 導致細胞的存活能力下降, 在感染治療中能夠起到根治性的治療效果。 研究[7]表明, 對老年性肺炎患者應用喹諾酮類藥物, 能夠對革蘭陽性及陰性細菌具有良好的抑制性作用。 左氧氟沙星口服方式更有助于藥物的吸收, 臨床治療效果更好。為了能夠進一步提升老年肺炎的治療效果, 需要從靜脈滴注方式轉化為口服用藥方式, 使疾病的臨床治療更具延續性。 本研究結果顯示, 觀察組治療后的SAA、 CRP 水平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 觀察組的不良反應發生率為13.33%, 明顯低于對照組的36.67% (P<0.05); 觀察組的啰音、 發熱、 咳嗽咳痰消失時間均明顯短于對照組 (P<0.05); 觀察組的治療總有效率為96.67%, 明顯高于對照組的80.00% (P<0.05)。
綜上所述, 左氧氟沙星序貫療法治療老年肺炎的臨床效果較好, 不良反應較少, 值得臨床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