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巖
(駐馬店市中心醫(yī)院 口腔科, 河南 駐馬店463000)
牙周炎是牙菌斑中微生物引起的慢性感染性疾病, 可引發(fā)牙周支持組織炎癥及破壞, 導致牙齒松動及脫落, 是成人牙齒缺失的主要原因[1]。 種植牙是牙列缺損患者的首選修復方式。雖然種植修復方式遠期效果較為理想, 但仍有失敗案例, 其最常見原因是種植體周圍炎[2], 因此種植修復后能夠按時復診、長期堅持口腔衛(wèi)生和定期牙周護理十分必要。 健康信念模式(health belief model, HBM) 是指通過個人態(tài)度和信念來解釋、預測和改善健康行為, 是健康教育和健康促進的指導框架[3]。本研究對行種植修復治療的慢性牙周炎患者實施基于HBM 的護理干預, 探討其應用效果, 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選取2018 年6 月至2019 年5 月我院口腔種植中心要求進行種植修復治療的慢性牙周炎患者72 例。 納入標準: ①病情穩(wěn)定, 無牙齦紅腫、 探診出血; ②口內1 ~2 顆缺失牙, 行種植體植入術并完成上部修復; ③未使用骨增量技術; ④意識清楚, 能正常溝通。 排除標準: ①合并其他嚴重疾病; ②1 個月內使用過抗生素; ③種植體松動脫落。 所有患者均自愿參加并簽署知情同意書。 隨機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各36例。 對照組男18 例, 女18 例; 共植入42 顆種植體; 平均年齡 (46.35 ± 6.27) 歲; 文化程度: 初中及以下6 例, 高中及中專14 例, 大專及以上16 例。 觀察組男17 例, 女19 例; 共植入40 顆種植體; 平均年齡 (45.92 ± 6.08) 歲; 文化程度: 初中及以下7 例, 高中及中專14 例, 大專及以上15 例。 兩組的一般資料比較, 差異無統計學意義 (P >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對照組采用常規(guī)護理及健康教育, 指導患者正確刷牙方法, 囑患者按時復診, 復診時用雙氧水、 生理鹽水交替沖洗天然牙周和種植體周圍, 檢查咬合情況。 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采用基于HBM 的護理干預, 具體措施如下: ①進行慢性牙周炎、 種植治療技術及種植修復后口腔保健要點的健康教育, 強調進行牙周治療及定期復診的必要性, 講解牙石和菌斑的危害, 健康口腔行為習慣對預后及種植體長期成功的重要性; ②有針對性、 個體化地選擇牙刷、 漱口液, 選擇大小合適的間隙刷為輔助工具, 徹底清除牙齒鄰面的菌斑; ③評估患者
表2 兩組患者種植體周圍PLI、 SBI、 PD 比較 (例, ±s)

表2 兩組患者種植體周圍PLI、 SBI、 PD 比較 (例, ±s)
組別 n種植體周圍PLI SBI PD (mm)干預后3 個月 干預后6 個月 干預后3 個月 干預后6 個月 干預后3 個月干預后6 個月0 級 1 級 2 級 3 級 0 級 1 級 2 級 3 級 0 級 1 級 2 級 3 級 0 級 1 級 2 級 3 級觀察組 36 25 7 4 0 22 10 3 1 22 10 4 0 20 11 4 1 1.87±0.29 1.90±0.24對照組 36 24 5 6 1 15 7 9 5 22 8 5 1 15 9 9 3 1.98±0.37 2.27±0.35 P 0.391 0.027 0.763 0.036 0.165 0.000
心理狀態(tài)及信心不足的原因, 樹立積極治療的態(tài)度; ④向患者耐心講解過程中可能遇到的問題、 解決策略及鎮(zhèn)痛方法, 緩解患者焦慮、 恐懼心理; ⑤向患者展示種植體長期成功的案例,提升患者健康信念及種植體維護的依從性; ⑥通過電話、 微信等方式進行隨訪, 及時解決患者遇到的問題及康復情況。
1.3 觀察指標①采用牙科焦慮量表 (dental anxiety scale,DAS)[4]和牙科畏懼量表 (dental fear scale, DFS)[5]評價患者的牙科焦慮和畏懼程度, 分數越高表示患者焦慮及畏懼程度越高。 ②于干預后3 個月、 6 個月檢查患者的種植體周圍菌斑指數 (PLI)、 齦溝出血指數 (SBI)、 探診深度 (PD)。 種植體周圍PLI 評估方法: 0 級: 無菌斑; 1 級: 探針尖輕劃種植體頸部可見菌斑; 2 級: 肉眼可見菌斑; 3 級: 大量菌斑堆積。SBI 評估方法: 0 級: 無出血; 1 級: 散在的點狀出血; 2 級:齦溝內呈線狀出血; 3 級: 重度或自發(fā)出血。
1.4 統計學方法采用SPSS16.0軟件處理數據, 計量資料采用t 檢驗, 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牙科焦慮及畏懼程度干預后, 觀察組的DAS、 DFS 評分低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P<0.05)。 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的DAS、 DFS 評分比較 (±s, 分)

表1 兩組患者的DAS、 DFS 評分比較 (±s, 分)
組別 n DAS 評分 DFS 評分干預前 干預后 干預前 干預后觀察組 36 10.63±1.37 8.31±0.99 35.26±3.04 28.53±3.00對照組 36 10.28±1.41 9.65±1.02 35.77±3.20 32.72±3.01 P 0.289 0.000 0.490 0.000
2.2種植體周圍PLI、 SBI及PD 干預后6 個月, 觀察組種植體周圍PLI、 SBI、 PD 均優(yōu)于對照組 (P<0.05)。 見表2。
慢性牙周炎患者缺乏疾病及種植修復治療的相關知識, 信息獲取渠道有限, 害怕治療過程中的疼痛, 多存在焦慮、 畏懼等心理, 部分患者甚至拒絕牙周治療, 或治療后患者失訪率高、 復查率低、 依從性差等。 與天然牙周圍組織相比, 種植體周圍組織防御和修復能力明顯減弱, 病菌侵襲會嚴重影響其健康, 導致種植體周圍炎癥的發(fā)生, 影響種植體長期成功率[6]。種植體周圍炎癥導致的種植體周圍骨吸收是不可逆的[7], 所以預防尤為重要, 嚴格控制牙菌斑、 控制口腔炎癥是保證患者種植體健康的關鍵因素。
在HBM 中, 患者能夠實施某種健康行為、 依從性如何是由多種因素決定的, 如感知疾病易感性、 嚴重性、 行為益處、自我效能等[8]。 本研究將基于HBM 的護理干預應用于行種植修復治療的慢性牙周炎患者中, 結果顯示, 干預后觀察組的DAS、 DFS 評 分 低 于 對 照 組。 PLI、 SBI、 PD 是 反 映 牙 周 致 病菌、 炎癥程度等種植體周圍狀況的臨床指標。 本研究結果顯示, 干預后3 個月, 兩組的PLI、 SBI、 PD 比較無 明顯差異;干預后6 個月, 觀察組的PLI、 SBI、 PD 優(yōu)于對照組, 提示基于HBM 的護理干預可促進患者的健康口腔行為, 對種植體周圍健康狀況有重要影響。 在基于HBM 的護理干預中, 通過對疾病及治療的詳細講解, 強調牙周治療和保持健康口腔行為習慣對預防種植體周圍炎的重要性, 使患者能夠感受到健康風險, 對治療及健康行為習慣的養(yǎng)成給予足夠重視; 通過方法指導及成功案例的影響, 使患者掌握控制牙菌斑的方法, 增強其信念, 使患者相信通過相應的措施可預防炎癥發(fā)生, 提高種植體長期成功率, 進而提高依從性, 以改善其牙周狀態(tài); 通過心理干預, 及時排憂解惑, 降低患者的牙科焦慮、 畏懼程度。
綜上所述, 基于HBM 的護理干預能降低慢性牙周炎患者種植修復的焦慮和畏懼水平, 顯著改善臨床療效, 促進種植體周圍健康, 值得臨床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