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農村政治精英的形成機制:政治忠誠、市場能力與社會資本*

2020-06-10 06:48:44莊玉乙
深圳社會科學 2020年3期
關鍵詞:農村

莊玉乙 胡 蓉

(1.廈門大學公共事務學院,福建 廈門 361005;2.復旦大學國際關系與公共事務學院,上海 楊浦 200433)

一、問題提出

當前,“鄉村振興”戰略正如火如荼地開展。新中國成立以來,從集體經濟到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從人民公社到村民自治,農村的社會結構和治理體系經歷了數次重組過程,鄉村社會的成員結構也發生了顯著變動。二十世紀八十年代以來,村民自治和基層民主的發展有力推動了農村經濟的建設與治理能力的提高。作為村莊治理的領導者,村干部是國家與村民互動關系中的主要聯結點,他們在農村公共權力結構中處于重要地位。村干部由誰出任?其標準又是什么?這些問題事關農村的經濟發展、農民的自我管理和“鄉村振興”戰略的實現。

現有對農村基層治理的研究中,有一些已經探討了鄉鎮如何選拔和推薦村干部,以及鄉鎮、村干部和村民之間在推舉村干部過程中的角色互動[1-2]。但這些研究多數將現有的村干部視作研究中給定的參與者,而對成為村干部需要什么條件、誰會成為村干部這些問題上,花費筆墨甚少。個別研究雖有所涉及,卻主要局限在對一些地方個案進行深入觀察[3]。為了從更普遍意義上研究村干部的個人特征和成長歷程,我們在2014年7月與2015年1月,對5個省份(湖南、湖北、江蘇、浙江、江西)113個行政村的1047位農民進行了問卷調查和實地訪談,以期回答:一、什么樣的人會成為農村政治精英,相比于普通村民,村干部團體更具備什么特質?二、對于不同層級的村干部(如村支書、村主任和一般村干部),他們的特質有何不同要求,各自側重點分別是什么?

二、文獻綜述:農村政治精英及其形成機制

對地方精英的探討一直是中國鄉村研究關注的重點。學界對中國古代時期農村政治精英的相關研究存有三種觀點:皇權政治、鄉紳政治和宗族政治。大多數史學家們認為中國傳統農村處在封建王朝的科舉制度、官僚體系和正統思想的控制之下,地方精英只是國家政權的附屬[4]。而以黃宗智為代表的鄉紳政治論則認為,中國傳統農村存在于國家、士紳和村莊的三角結構中,各村莊由士紳形成的鄉村領袖管理,鄉紳、族長、村長之類的人物是真正的操縱者[5]。以韋伯為代表的宗族政治論則認為,中國的農村是一個沒有朝廷官員的自治居民點,傳統的農村社區主要在宗族統治控制下,國家只不過是個放大的宗族組織[6](P84-91,118-125)。這些理論雖然觀點不同,但在關注農村政治如何在國家體系內運作時,均著眼于農村政治精英與國家的互動關系上,足見農村政治精英在中國國家治理中的重要性。

討論政治精英的形成與流動,不僅是政治社會學和階層流動研究的重要話題,更有助于回答在基層如何實現政治穩定和有效治理。當代學者對中國政治精英的形成與流動的研究中,較早期的有“技術官僚論(Technocracy)”和“二元精英論(Elite Dualism)”兩種解釋?!凹夹g官僚論”主張將自然科學原理運用到社會管理上來,提倡從工程師、財經專家、經理人等相關職業者選拔政府官員[7]?!岸⒄摗毕啾取凹夹g官僚論”,不僅強調個人技術能力,還強調政治忠誠(political loyalty)對中國政治精英形成的重要性。具體而言,此論者認為,精英形成有兩條區分明顯的路徑。第一條,對進入具有高聲望、一定特權和明顯物質優勢管理崗位的精英,不僅要求教育等個人能力,而且要求政治忠誠;第二條路徑,對于進入高聲望卻只有細微特權、更少物質優勢的專業崗位,則只強調個人能力,而不強調政治忠誠[8]。學者如魏昂德[9]、邊燕杰[10]、臧小偉[11-12]等都從不同側面證明了在分析中國政治精英的選拔過程中,“二元精英論”比“技術官僚論”更具解釋力。

20世紀80年代,隨著人民公社制度的解體,中國的鄉村體制發生了根本性質的變化,村民自治制度開始推行并逐漸成為了中國鄉村治理的基礎。伴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和農村基層自治制度的運行,中國農村的政治精英吸納也相應發生了一些變化[13]。一些學者認為,在新時期發展下,中國共產黨在農村選拔基層政治精英也逐漸趨向功利和實用主義,即強調被選拔的基層政治精英的辦事能力和完成各項工作任務的能力,而不再特別強調基層政治精英在意識形態的忠誠[14-15]。另一些學者則認為,“二元精英論”仍具備生命力。例如,陳志柔發現那些具有黨員身份、接受良好教育并出身于大家族的村民更容易成為村干部;而當選擇成為企業家職業時,政治、社會和宗族資本則讓位于個人的專業水準[16]。此外,隨著個體、私營經濟的發展,私營企業主作為一個新生階層和群體,其迅速崛起并積極參與鄉村治理,導致了村民自治的形變,形成了一種私營企業主主政的獨特村莊治理模式[3]。

除上述個人能力與政治忠誠外,社會資本的影響不容忽視。費孝通[17]認為中國傳統社會中存在著人際關系的“差序格局”。中國人在處理人際關系時,可能通過標簽各種親友關系,如親戚、同宗、同學、上級、老同事、熟人等,拉近與他人的距離,以形成利益共同體、獲得社會認同或者謀取利益。林南認為社會資本對于獲得社會地位有重要影響,它包含信息、影響力、社會身份和力量增援等[18]。這種差序格局的非正式關系與正式制度之間的張力持續存于中國古代并延續至今[19],在多元權力結構下,一些村莊形成了“宗教力量、宗族權威和村委會”三種力量相互影響的農村基本政治格局[14,20]。

通過梳理上述不同時期的鄉村社會政治結構和治理方式,可以歸納出相關研究對村莊治理者的特征主要集中在對政黨是否忠誠、個人的素質與能力(包括受教育的年限、專業素養的培養、人生經歷)以及非正式的社會關系。關于政治精英的這些研究在理論層面已經相當豐富,但也存在一些缺憾,有待進一步推進:一是原本鐵板一塊的“農民階層”已經呈現出不同的社會性質,新興的農村階層出現并形成了新的分層方式[16,21]。但對這些變化的研究,在數量上還不足,遠少于對城市變遷的研究。二是雖然相關研究已對農村中的精英分層有所關注,但對政治精英具體如何產生以及具備何種特征還關注甚少。例如倪志偉提出市場改革讓社會分層秩序依賴于個人能力而非等級或政治權威,但他們未多關注改革后的政治精英如何產生[21-22]。只有陳志柔利用數據對農村精英進行了深入的研究,但其更多的是將村干部與企業家做橫向對比,對于精英的縱向成長歷程以及精英間的轉化機制還缺乏相應探討[23]。三是現有不少研究只搭建了概念框架和進行個案研究,但利用調查數據方式對中國農村的社會關系網絡進行探究的還不足。

有鑒于此,本文將采取綜合的視角對農村居民展開大樣本問卷調查,以期獲得更為豐富的認識。具體而言,本文在研究取向上綜合了解釋政治精英形成的三個重要模式:政治忠誠、市場能力和社會資本。數據方面,作者在2014年7月與2015年1月,對五個省市(湖南、湖北、江蘇、浙江、江西)113個行政村的1047位農民進行了問卷調查和實地訪談,通過統計結果來呈現本文的結論。

三、研究設計

根據以往學者的研究討論及對農村現狀的調研了解,我們在既有二元政治精英路徑模式即政治忠誠和市場能力基礎上,增加社會資本的相關因素,形成三元模式,以此揭示在當前農村基層治理體系中,受到政治青睞的成員身具備何種素養及特點。

(一)研究假設

政治忠誠如何影響職業升遷的機會?通常而言,黨員身份是反映政治忠誠度的一個明確指標。在早期的研究中,學者形成了一種共識,即社會主義國家的執政黨黨員在職位升遷和資源分配中享有優勢,黨員身份是分層秩序的重要影響因素。執政黨強調政治忠誠原則,發展政治精英優先考慮具備黨員身份的候選人[8,24]。澤林尼和康拉德[25]吸收了以往的洞見,提出了二元路徑模型論斷:“專業技術崗位更多地強調教育和知識水平,而管理崗位則更多地強調政治忠誠。”魏昂德在澤林尼和康拉德的基礎上,控制了其他變量的影響,得出黨員比非黨員成為干部的可能性要高[8]。政治忠誠的另外一個指標是政府信任程度。那些有著更高政府信任水平的公眾,往往更認同政府作為,也更有可能主動參與公共事務,成為地方政治精英。由此我們提出如下假設:

假設1a:相比非中共黨員,中共黨員更有可能成為農村政治精英。

假設1b:政府信任度越高,越有可能成為農村政治精英。

擁有良好的市場能力可以促進個人向上進行社會流動[26]。市場能力是指個人特征在市場上可能成為交換物的程度,它是由競爭者所提供的資產或服務決定的[27]。吉登斯認為市場能力是以個人所持有的財產、獲得的教育、技術和勞動力為基礎的資本,是個人在市場討價還價交涉中的競爭力。他認為市場能力有3種類型:1.擁有生產資料;2.擁有教育與技術文憑 3.擁有體力。在中國具體的環境下,個人市場能力被認為是“人們在市場競爭中將自己所控制的資產產權,包括經濟資本產權和人力資本產權,付諸實際交易的能力?!盵28]從學者們的討論可見,市場能力強調的是個人以獲得的教育、勞動技術和持有的財產為基礎的獲取資源的能力。在知識經濟時代,學歷是個人獲取資源的一個重要憑證[29-30]。職業經歷是職工的“知識能力”與“勞動經驗”的累積[31]。經濟收入是受教育程度和職業技能的回報體現,亦可成為未來投資的基礎。因此,研究市場能力的重要性,可以通過研究村干部在任職之前的受教育程度、職業經歷和年收入水平進行。由此我們提出如下假設:

假設2a:受教育程度越高,村民成為農村政治精英的可能性越大。

假設2b:不同的職業經歷對成為農村政治精英的偏好不同。

假設2c:家庭年收入越高,村民成為農村政治精英的可能性越大。

格蘭諾維特借鑒嵌入性理論,對布迪厄的社會資本理論進行了重新定義,即“個人通過他們的成員身份在社會結構和網絡中獲取稀缺資源的能力。這種能力不是個人固有的,而是個人與他人關系中包含著的一種資產?!盵32]在中國的農村,社會資本集中表現在“熟人社會”和人際關系中的“差序格局”里[17]?!安钚蚋窬帧蓖ㄟ^區別遠近不同的血緣和親友關系,可以形成共同規范、結成利益共同體或獲得社會認同。邊燕杰等提出“關系網”觀點,認為中國社會中的“強關系”對于職業生涯的發展機會有巨大推動作用,擁有龐大的血親關系網絡或大宗族姓氏有利于個人建立互信網絡,增強彼此認同感,樹立政治權威[10,33-34]。實際生活中,農村居民中最為重要的社會資本包含有父母、親戚和朋友。作為子女直接教育者的長輩,父母是子女最直接的社會資本[17]。此外,親屬和朋友也構成了農村社會成員日常的人際交往網絡。我們提出如下假設:

假設3a:父親擔任過村或鄉鎮干部的村民,更有可能成為農村政治精英。

假設3b:有親戚就職于鄉鎮及以上政府機關的村民,更有可能成為農村政治精英。

假設3c:朋友數量越多者,越有可能成為農村政治精英。

(二)變量測量

因變量在本研究中,我們將農村政治精英界定為擁有正式政治權力并執行國家政策任務的村干部。具體來說,我們以現在“是否擔任村干部”和“擔任何種層級的村干部”作為兩個核心因變量進行測量。其中,因變量一“是否擔任村干部”是一個二分類變量,因變量二“擔任何種層級的村干部”是一個多類別變量,分為村民、村支書、村主任和其他村干部(如村會計、婦聯主任等)。

自變量自變量分為政治忠誠、市場能力、社會資本三個類別。政治忠誠的操作化,一是個人是否擁有黨員身份,二是個人的政府信任程度。在考察村干部是否擁有黨員身份上,為了更真實準確呈現二者關系,本文以村干部任職之前的政治面貌為準判定其是否為中共黨員①為方便研究政治面貌與政治精英形成的因果關系,我們規定如果村干部入黨的時間晚于擔任村干部的時間,我們將其視為普通群眾;反之,如果村干部入黨的時間早于擔任村干部的時間,則將其視為中共黨員。。為測量個人對政府的信任程度,我們在調查問卷中詢問了村民對中央、省、地級市、縣區、鄉鎮政府和村委會六個層級的信任程度,采用李克特量表(Likert scale)將“非常不信任”賦值為1,“比較不信任”賦值為2,“一般”為3,“比較信任”為4,“非常信任”為5。由于許多村民將村委會視作類似于中央到地方的一級政府,因此將村民對中央一直到村委會六個政治信任程度相加,獲得一個總的政府信任程度,其取值范圍為6-30。

市場能力操作化為受教育年限、任村干部之前的工作經歷和家庭年收入三個指標。本文將受小學教育、初中教育、高中或同等教育、大專教育、本科教育、碩士或以上轉化為相應的受教育年數,依次是6年、9年、12年、15年、16年及18年。職業方面,分為務農、村干部、專業技術人員、企業主、個體工商戶、打工者等類型。家庭總收入測量的是一個家庭的經濟收入狀況。

社會資本從父親的職業、在政府機關是否有親戚、要好朋友的數量三個指標進行測量。除了這些核心自變量外,本文還設定了一系列的控制變量,包括年齡、性別(1為男性,0為女性)和婚姻狀況(1為在婚,0為非在婚)等。

(三)模型設計

因變量一“是否擔任村干部”是二分類變量,為分析其決定因素,我們采用了二元邏輯斯蒂回歸模型(Binary Logistic Regression)。該模型的表達式為:

隨著信息化教學及物聯網水平提高,多媒體等現代化教學設備逐漸普及,良好教學設備的引入,使得廣大教師借助于現代高效的教學手段,在提升教學效率的同時,也增強了教師教學的積極性與主動性,這是新時代下教學手段現代化發展需要。

式(1)中,P表示“擔任村干部”發生的概率;Xk表示第k個解釋變量,βk表示第k個解釋變量對因變量的影響。

因變量二“擔任不同層級的村干部”是一個多項類別變量(具體分為村支書、村主任、其他村干部和不擔任村干部等四個類別),為具體考察村民擔任不同層級的村干部的決定因素,我們采用了多分類邏輯斯蒂模型(Multinomial Logit Model),其表達式為:

式(2)中,J表示因變量的類別個數,P(y=j)表示村民擔任第j類村干部的概率,p(y=1)表示其不擔任村干部的概率,i表示第i個村民,Xik表示第i個村民在第k個解釋變量上的取值,βjk表示第k個解釋變量對因變量(即村民擔任第j類村干部的概率與不擔任村干部的概率之比的對數)的影響。

(四)資料來源及描述性統計

本文采用的數據來自于2014年7月-8月和2015年1月-2月湖南、湖北和江蘇、浙江、江西五省的問卷調查及訪談。調查對象為當地農村居民,包括普通村民和村干部。我們通過分層方式選擇了14個地級市,再依據各鄉鎮離縣城的路程和經濟發展水平,挑選不同的鄉鎮進行實地調研,進行上門訪問和發放問卷,在113個村莊共發放并收集有效樣本量1047份,其中填寫問卷的村干部為169個。樣本分布情況詳細見表1。

表1 有效樣本分布情況

從調查者年齡分布來看,年輕勞動力所占比例較低,反映出當下農村年輕人外出生活比例較高。從政治面貌來看,非中共黨員有822人,占79.3%,中共黨員有215人,占20.7%。在教育方面,村民受教育水平普遍較低,僅有14.6%的人受教育水平在大?;虮究埔陨稀J茉L者的社會資本方面,只有13.1%的人在鄉鎮級以上黨政機關有親戚,說明擁有干部親戚資源的人還是少數群體。從父親的職業來看,有5%的人父親現在或者曾經擔任過村干部。在家庭年總收入數據中,6.4%的人家庭年收入在1萬以下,75.1%的人在1萬-10萬之間,16.6%的人家庭年收入在10萬-30萬之間,1.9%的人家庭年收入在30萬以上,從具體統計數據來看,一方面,現在農村面貌煥然一新,農民的經濟狀況明顯好轉,生活水平不斷提高。而另一方面,在地區之間、地區內部的農民個體之間貧富差距依舊較大。

四、統計結果及討論

表2報告的是以“是否為村干部”為因變量的二分類邏輯斯蒂回歸模型結果,表3報告的是以“具體為村支書、村主任還是其他村干部”為因變量的多類別邏輯回歸模型結果。為更好地討論政治忠誠、市場能力和社會資本三者與農村政治精英形成的關系,我們依次加入不同變量,形成表2中四個模型。控制變量方面,隨著年齡的相對增加,其成為村干部的幾率也越大。相對于不在婚的人士,在婚人士成為農村政治精英的概率更高。事實上,年齡大小與婚否之間存在一定邏輯聯系。一般而言,已婚人士較于未婚人士平均年齡更大;另一方面,在中國現有的官僚體制下,仕途發展與干部的生活作風緊密聯系在一起,在婚與否也是生活作風評判的重要指標。表2模型2、3、4表明,女性相較于男性更容易進入村政,表3表明,女性在成為一般村干部(如婦聯主任等)更具優勢,但是在村支書和村主任這種“一把手”的職位競爭上,女性明顯處于弱勢,這在某種程度上也反映出中國政治結構的性別特征。

表2 農村政治精英形成的二分類邏輯斯蒂回歸模型

續表

表3 農村政治精英形成的多類別邏輯回歸模型

續表

(一)政治忠誠與農村政治精英的形成

表2中的模型2考察了政治忠誠與政治精英之間的關系,政治面貌是中共黨員的村民成為農村政治精英的發生比(odds ratio)是普通村民的12.8倍(e2.551=12.821)。在選拔政治精英的過程中,政治面貌為中共黨員的村民確實更容易獲得青睞。政府信任度方面,其對因變量影響顯著為正,表明對政府有更高信任度的村民,其成為村干部的幾率也更大。對政府的信任程度較高者,本身更愿意參與到公共事務中,在受到上級賞識和經過忠誠標準考察之后,政黨對這種“忠誠”進行反饋,吸納這些懷有忠誠信仰的積極分子到相應崗位上[35]。并且,這些村民在成為村干部后,可能因為日常的工作原因產生更強的政治效能感,反過來也會推高他們的政府信任度。在此基礎上,我們深入探究政治忠誠對于成為不同層級的農村政治精英的影響(見表3),結果表明政治面貌對村支書、村主任和一般村干部效果均呈顯著影響但是存在一定差異。同等條件下,相對非中共黨員,中共黨員擔任村支書的發生比是26.9倍(e3.292);擔任村主任的發生比是11.33倍(e2.427),擔任一般村干部的發生比是15.04倍(e2.711)。當選村支書對政治忠誠度要求最高,要成為一名村支書,黨員的政治身份是項基本條件,其必須時刻保持黨政思想方面的正確性和前瞻性。比較而言,村主任和一般村干部的政治面貌要求并沒有這樣嚴苛,村主任為黨員的發生比倍數甚至竟低于一般村干部為黨員的倍數。這似乎不符合一般邏輯,然而在時下經濟發展為首要導向的農村中,這并不難理解。村主任通常由上級和地方上聯合進行提名工作,再經民眾投票產生。許多致富能手由于個人能力突出,被組織上和村民寄予帶動大家一起致富的厚望,因而被提名,而這些致富能手許多過去是個體經營者、商人和企業家,許多人在當選村主任前尚未入黨。

(二)市場能力與農村政治精英的形成

表2中的模型3顯示,受教育年限的增加將提高一個普通村民成為村干部的可能性,表明學歷資本在某種程度上為受教育更多者獲取更多、更好的工作機會提供了便利。表3模型5和7顯示,受教育年限對成為村支書、一般村干部均呈顯著性影響,受教育年限每增加一個標準單位,成為村支書的發生比將提高21.7%(e0.196-1),成為一般村干部的發生比將提高20.1%(e0.183-1)。

考慮到村民擔任村干部之前可從事其他行業的現實情況,本文結合村干部任職之前的工作經歷以及非村干部人員的工作情況來反映其潛在的市場技能。表2模型4表明,相對于普通務農人員,鄉鎮及以上的政府職員幾乎不可能成為村干部,因為村干部通常由村里村民產生而非從鄉鎮調職。值得注意的是企業管理人員成為村干部的發生比是務農人員的3.15倍(e1.146)。與此對比,專業技術人員成為村干部的發生比要比務農人員低68%(e-1.132-1=-0.68)。個體/私營主相較于務農人員,其與成為村干部之間存在正向關系,但未呈現顯著性。細分到表3中不同級別的村干部,醫生、教師等專業技術人員在成為村支書和一般類型村干部的勝算比相較于高務農人員更低,表明專業技術類別工作者更少轉換職業類型。與此同時,個體工商戶、私營企業主這類經濟精英分子相較于專業技術人員而言,更易融入村主任類的政治精英流。而在成為村支書方面,個體工商戶/私營企業主的作用發揮得不明顯。由此表明,對于由村民選舉出來的村主任一職,更加強調的是其為村莊創造財富帶領村民奔小康的實干能力,受教育的年限及黨政思想引領的作用退居其次。

收入方面,在表2模型4中,家庭年總收入對成為農村政治精英的影響系數顯著為正。家庭收入每增加一個標準單位,成為村干部的發生比將提高29.6%(e0.259-1)。細分村支書、村主任和一般村干部,表3表明家庭年總收入對于成為村支書的作用十分顯著,村主任和一般村干部則不然。

表4 村干部任職前后的職業變化

擔任村干部是否反過來為增加家庭收入提供了更多機會呢?我們在調查問卷中還詢問了村干部在擔任村干部之前從事的職業以及擔任之后兼職的職業。對比擔任村干部前后的職位變化表(見表4),許多原本從事企業管理、專業技術和打工的,放棄了之前的全職工作,更加專注地投入到村干部事業中。在開始擔任村干部后,業余時間從事農業的有所增加,從事個體工商戶和私營企業主的人數多了11個人,此外,還有11人擔任村干部后,進行了“企業入股”。可以推測,政治精英利用職權帶來的聲譽、信息和便利等,確實可以為獲取經濟收益提供更多機會。

(三)社會資本與農村政治精英的形成

表2模型4中,當父親的職業為村/鄉鎮干部時,其子女成為村干部的勝算比是務農人員的子女的2.11倍(e0.747)。此外,當父親為個體戶/私營企業主時,其子女成為村干部的發生比要比務農人員的子女成為村干部低88.8%(e-2.187-1=-0.888),兩者呈現出顯著負相關。在表3進一步考察中,父親的職業主要是對成為一般性干部有顯著正向影響,對子女成為村支書、村主任的影響不顯著。一方面,這反映了在農村地區,父親職業生涯形成的關系網絡發揮的作用被弱化,單從父親任職村干部的角度并不能讓子女獲得更高級別的農村政治精英地位;另一方面,父親對子女的職業規劃影響力也在逐漸減弱,“子承父業”的模式不再常見。

此外,對于整個村干部團體來說,“在鄉鎮及以上黨政機關是否有干部親戚”對成為農村政治精英的影響效果并不顯著,但是具體細分至各類村干部時,研究發現在鄉鎮及以上黨政機關有干部親戚的村民相比于無干部親戚的村民,其成為村支書的發生比更高,但該變量對成為村主任和一般村干部則無顯著影響。與此同時,在對受訪者朋友數量的考察中我們發現,朋友數量越多,其成為農村政治精英的可能性越高,由表2可知,朋友數量每增加一個單位,其成為農村政治精英的發生比上升1.1%(e0.011-1)。在表3模型5和6中,對于村支書和村主任來說,廣泛的人際交往網絡對其具有顯著性的正相關影響[10,36]。根據調研中所了解,可能同時存在著兩種情況:成為村干部之前就擁有很多朋友和成為村干部之后新增加許多朋友,其中一些受訪者表示朋友數量在任職村干部過程中確實發揮了重要作用。

五、結論

基于對湖南、湖北、江蘇、浙江、江西等地1047位村民的問卷調查,本文探究了政治忠誠、市場能力和社會資本與農村政治精英形成之間的邏輯關系。研究結果表明,黨員身份、良好的教育背景、家庭經濟情況、父母背景、朋友親戚網絡關系等對農村政治精英的形成有顯著影響,且這些影響因素對于不同類別的農村政治精英的側重點不同。政治忠誠方面,中共黨員成為村干部的概率更高,對政府有更高信任度的人成為農村政治精英的概率更高。個人的市場能力方面,受教育水平越高,家庭年總收入越高,成為農村政治精英的概率也越高。職業類型中,有管理背景的企業人員是政治吸納的青睞對象,專業技術人員(教師、醫生等)較少因擔任政治精英而轉換職業軌道。私營企業主等獲得一定成就的經濟精英成為農村政治精英的現象,較多發生在擔任村主任的類別中。這一定程度上是源于農村治理和農民的認識隨著時代發展發生了變化,鄉鎮和村民們對農村經濟發展與自身利益的一種期待與要求,推動了經濟能人走上村政的前臺。社會資本方面,父親的職業背景對子女的職業選擇有一定程度上的影響。相較于村主任和一般村干部,村支書對是否有干部親戚及朋友數量等人際網絡交往的要求更高。從本文的發現來看,經濟精英、文化精英和社會精英可以有效地轉變成或被吸納成政治精英,這標志著中國農村已初步形成了一個開放的政治生態體系。

本文也存在一些不足的地方,比如在收集樣本量的過程中,多集中于在東、中部地區的南方農村省份,對北方省份的抽樣少有涉及。問卷樣本量的擴充和地區間樣本平衡是未來研究需要改進的方向。此外,農村地區的階層流動情況以及政治精英的生成機制等問題在區域之間具有差異性,隨著時代推進也會有新現象的出現,這些都值得未來持續深入研究。

猜你喜歡
農村
農村積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今日農業(2022年1期)2022-11-16 21:20:05
“煤超瘋”不消停 今冬農村取暖怎么辦
今日農業(2021年21期)2022-01-12 06:32:04
我們的新農村
我們的新農村
提高農村小學習作講評的幾點感悟
活力(2019年21期)2019-04-01 12:17:48
今日新農村
民族音樂(2018年6期)2019-01-21 09:30:04
四好農村路關注每一個人的幸福
中國公路(2017年16期)2017-10-14 01:04:28
愿多出現這樣的農村好報道
湖南農業(2017年1期)2017-03-20 14:04:48
新天新地新農村
草原歌聲(2016年2期)2016-04-23 06:26:27
農村初中留守兒童教育初探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美女91呻吟求| 国产精品亚洲专区一区| 99热最新网址| 青青操国产视频| 久久一色本道亚洲| 新SSS无码手机在线观看| 成人在线观看不卡| 国产女人水多毛片18| 婷婷激情五月网| 国产午夜无码片在线观看网站 | 国产va免费精品观看| 91小视频在线播放| 亚洲经典在线中文字幕| 国产视频入口| 日本高清免费不卡视频| a毛片在线免费观看| 青青热久免费精品视频6| 欧美精品v| 天天摸夜夜操| 视频一区视频二区日韩专区 | 美女一级免费毛片| 国产精品亚洲五月天高清| 亚洲最新地址| 日韩在线影院| 天堂av综合网| 欧美一道本| 91亚洲精品国产自在现线| 成人综合在线观看| 国产亚洲精品va在线| 一区二区三区国产精品视频| 91小视频在线观看免费版高清| 一级毛片高清| 制服无码网站| 97综合久久| 久久96热在精品国产高清| 波多野结衣亚洲一区| 欧美无专区| 国产aⅴ无码专区亚洲av综合网| 久久精品亚洲热综合一区二区| 亚洲床戏一区| 国产99视频精品免费视频7|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视频| 亚洲欧美另类日本| 福利视频99| 69视频国产| 国产成人免费高清AⅤ| 国产精品亚洲а∨天堂免下载| 网久久综合| 久久国产精品国产自线拍| 亚洲中文字幕在线精品一区| 性欧美久久| 萌白酱国产一区二区| 丝袜久久剧情精品国产| 91精品专区国产盗摄| 亚洲69视频| 玖玖免费视频在线观看| 国产成人一区二区| 久久国产精品77777| 亚洲日本中文字幕天堂网| 91视频国产高清| 免费毛片全部不收费的| 91福利免费视频| 色妞永久免费视频| 97成人在线视频| 91精品情国产情侣高潮对白蜜| 97国产精品视频自在拍| 国产主播一区二区三区| 专干老肥熟女视频网站| 国产精品无码翘臀在线看纯欲| 久久国产乱子伦视频无卡顿| 亚洲人成在线精品| 亚洲精品桃花岛av在线| 久久久久久久蜜桃| 精品福利网| 毛片免费视频| 欧美亚洲国产日韩电影在线| 在线视频一区二区三区不卡| 国产aⅴ无码专区亚洲av综合网| 国产激情无码一区二区免费| aa级毛片毛片免费观看久| 欧美午夜视频在线| 亚洲h视频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