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 濱,劉同山
(南京林業大學 經濟管理學院,江蘇 南京 210037)
隨著中國人口的不斷增多,中國居民對農業產品需求的持續上升導致規模經營的蓬勃發展。2017年,中國稻谷產量、小麥產量和玉米產量分別為61 520.5 萬t、21 267.6 萬t 和13 433.4 萬t,是1978年的4.49 倍、3.95 倍和2.40 倍。在糧食產業快速增長的同時,中國農業經營方式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土地規模經營正快速發展。農業是鄉村最基礎最重要的產業[1]。由于土地規模經營可以實現規模經濟,因此中國政府高度重視規模經營。在2007 年、2012 年和2017 年,中央政府的“1”號文件一再呼吁提高土地生產,資源利用和農業勞動生產率[2]。飲食結構的變化和中國城鄉居民的升級將迅速增加動物產品的消費,未來中國糧食產品需求將會持續增加。然而工業化和城鎮化的加速發展,使得越來越多的農村勞動力向城市或非農產業轉移導致村莊空心化問題加重。目前中國務農人口平均年齡在40~50 歲,再過10 年,將達到50~60 歲。農業人口的老齡化將是中國未來日益嚴重的問題。
因此,本文將在農業勞動力老齡化背景下[3],以蘇皖兩省為研究區域,構架計量模型,在控制其他變量不變的情況下,研究小麥、稻谷、玉米種植面積與土地生產率之間的關系,為我國農地規?;洜I與生產效率提供實證依據。
關于農業老齡化對土地規模的影響,學術界有不同觀點。一種觀點認為老齡化有利于土地規模經營。韓家彬等(2019)[4]發現農業老齡化對土地規模經營具有顯著的積極影響。農業老齡化有利于促使老齡農戶流轉土地,從而促進土地規模經營,并且農業勞動力的老齡化程度越高,土地規模經營發展越快。另一種觀點認為,農業老齡化會降低規模經營。黃斐(2019)[5]認為農業老齡化對土地規模經營會產生阻礙作用。這是因為老年人的身體素質以及行動能力不比年輕的時候,種不了太多的地,甚至會出現撂荒、拋荒的現象,不利于規模經營。
農戶經營耕地面積小且嚴重細碎化是中國農業的典型特征[6]。Chayanov 在1926 年的俄羅斯農業研究中提出了土地產出率與農民土地管理規模之間的反比關系[7],諾貝爾經濟學獎的獲得者阿瑪提亞·森于1962 年在對印度農業的研究中提出了著名的“IR”學說[8],在這之后,已有眾多學者就IR 關系這一問題開展深入討論。國內學者如高夢韜和張穎(2006)[9]基于1987—2002 年的1 193 個農戶的面板數據發現土地產出率與土地經營面積之間呈逆相關,李谷成(2010)[10]基于1999—2003 年的2 155個樣本的面板數據發現土地產出率與土地經營面積之間也呈逆相關,然而宋偉等(2007)[11]用柯布-道格拉斯生產函數進行OLS 估計發現土地產出率與土地經營面積之間呈正相關,辛良杰等(2009)[12]對耕地面積進行分組討論發現土地產出率與土地經營面積之間正負關系不明顯。
目前,對農業老齡化影響的研究主要包括以下三方面:(1)楊文會(2019)[13]發現勞動力老齡化因地區收入差異對農業生產率的影響有不同表現。(2)李俊鵬等(2018)[14]認為老年人具有較高的農業生產專注度和豐富的農業生產經驗使得其對農業產出具有正向直接影響。王善高和田旭(2018)[15]認為農村勞動力老齡化對農業生產的影響在不同的地形上存在明顯差異。(3)喬志霞和霍學喜(2017)[16]通過建立土地利用效率的理論分析框架,在個人和家庭層面對農民老齡化對勞動密集型農業生產中土地利用效率的影響進行了實證分析。研究結果表明,農業老齡化不利于土地利用效率的提高。綜上所述,即有研究關于規?;洜I與土地生產率的研究比較豐富,但是從老齡化角度探究規?;洜I與土地生產率的研究較少。本文的貢獻主要體現在:一是豐富了土地規?;洜I后果的研究;二是探究了老齡化對規?;洜I與土地生產率的研究,為我國農地規?;洜I與生產效率提供實證依據。
分析土地經營規模與生產率之間關系的方法很多,包括回歸分析、數據包絡分析、隨機前沿分析和HMB 生產率指數分析等。考慮到老齡化對規?;洜I的影響。根據對國內文獻的梳理,在以往研究的基礎上,本文建立了以下計量經濟學模型:

本文數據來自于國家社科基金一般項目“農地錯配的效率損失及其對策研究”課題組于2019 年7—8 月對江蘇、安徽兩個糧食生產省份的實地調研??紤]到調查員與當地農戶語言以及溝通理解的問題,專門對調查員進行了兩天的系統培訓,并將問卷問題修改成簡單易懂的形式,便于農戶理解。為方便開展調查,我們選取了調查員所在鄉村進行問卷調查,調查形式為二對一直接訪談,一名詢問,一名負責問卷的填寫,并進行錄音,防止信息有誤或漏缺。調查共獲得有效問卷450 份。
1.被解釋變量。本文的被解釋變量土地生產率是反應土地產出能力的指標。土地生產率受許多因素影響,如施肥、耕作、土地利用方式等因素。計算土地生產率的方法有多種,本文使用的數據是一年的截面數據,因此在本文中,用于評估土地生產率的指數以物理量表示。即:每畝農作物產量=農作物總產量÷該作物種植面積。這樣,計算結果更加準確。
2.關鍵解釋變量。本文使用的核心解釋變量是農作物的種植面積及種植農戶是否為老年人,農作物的種植面積是不同類型農作物實際種植面積,種植農戶是否為老年人以種植農作物戶主年齡是否超過60 歲為界限,超過為老年人。目前,中國農業人口出現了明顯的老齡化趨勢,農業人口的老齡化是否有利于規模經營,取決于比較農業人口的老齡化和土地規模經營之間的關系,是相互替代的還是互補的。那么他們到底是互相替代的還是互補的,本身就對于理解老齡化背景下,土地規模經營對土地生產率會有什么影響,具有非常重大的意義。因此,在實證研究當中,需要使用到交互項,即在方程右邊的解釋變量里,需要把兩個決定被解釋變量的影響因素進行相乘,來看這樣一個交互項或者交叉項的系數是正還是負。
3.其他解釋變量。土地生產率除了受種植面積的影響,還受其他因素的影響。在控制住受訪者或戶主的個人特征后,本文基于前人研究的基礎上,將畝均勞動力投入、戶主受教育程度、畝均化肥投入、畝均中間要素投入(包括種子、農藥、灌溉澆地、農機作業、土地成本、勞動力成本)、土地塊數和家庭農業收入比例作為其他解釋變量。
表1 給出了統計結果,表2 給出了計量結果。首先我們來看本文所研究的關鍵解釋變量種植面積、種植農戶是否為老年人。小麥的種植面積的系數為-0.126,種植農戶是否是老年人為-0.207,種植面積和種植農戶是否為老年人交互項的系數為0.039。根據計量模型,我們可以寫出小麥的種植面積對小麥的土地生產率的影響系數為(-0.126+0.039×old)以及種植農戶是否為老年人對小麥土地生產率的影響系數為(-0.207+0.039×lns),可以看出因為存在交互項,所以小麥的種植面積對小麥的土地生產率的影響系數是種植農戶是否為老年人的函數,種植農戶是否為老年人對小麥土地生產率的影響系數是小麥種植面積的函數。根據一般的做法,將小麥的種植面積和種植農戶是否為老年人的樣本均值代入以上表達式,由此,小麥的種植面積對小麥的土地生產率的影響系數為-0.109,這意味著擴大小麥土地種植面積會降低小麥的土地生產率。小麥種植農戶是否為老年人對土地生產率的影響系數為0.048,說明老年人種地更有利于小麥土地生產率的提高。需要注意的是盡管小麥規模經營對土地生產率產生負向影響,但老齡化趨勢下,老年人種地可削弱小麥規模經營對土地生產率的負向影響,但始終為負向影響。種植農戶是否為老年人對小麥土地生產率的影響系數隨著小麥種植面積樣本取值的增加而上升,卻會由負轉正。這意味著,小麥種植面積的擴大會削弱老齡化對土地生產率的影響,甚至可以扭轉其傳導效果。

表1 三種作物變量統計結果
當土地利用類型為種植水稻和玉米時,稻谷和玉米的種植面積對各自土地生產率的影響系數分別由原來的0.234 減少到0.21 和由原來的-0.010 8上升到-0.000 8;稻谷和玉米種植農戶是否為老年人對各自土地生產率的影響系數分別由原來的-0.046 下降到-0.358 和由原來的-0.176 上升到0.098。以上分析表明,老齡化和土地規模經營對農作物土地生產率的影響存在交互效應。即土地規模經營對農作物土地生產率的作用受到老齡化的影響。

表2 三種作物變量回歸結果
土地生產率與經營規模之間有什么關系,不同的學者從不同的研究角度、研究方法出發會得出不同的研究結論。本文從農業勞動力老齡化角度,利用蘇皖兩省2019 年調研數據實證分析小麥、稻谷、玉米土地產出率與經營面積之間的關系。研究發現:(1)老齡化和土地規模經營對農作物土地生產率的影響存在交互效應。即老齡化對規模經營與農作物土地生產率的作用受到老齡化的影響。對于不適合擴大規模種植的農作物,如本文研究所發現的小麥和稻谷,如果由老年人種植,反而在一定程度上抑制擴大農作物經營規模對土地生產率的負向影響。對于適合擴大規模種植的農作物,如本文研究中所發現的玉米,在老齡化趨勢下,交由老年人種植,反而會削弱規模經營對土地生產率的積極影響。(2)可以通過擴大土地經營面積,來緩解老齡化對農業生產的負向影響[17]。
基于以上研究發現,可以得出如下啟示:(1)老齡化背景下,應加快土地流轉。讓真正能種地的農戶獲得更多的土地。(2)老齡化背景下,應加快完善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的建立[18],將農業生產的產前、產中、產后各環節納入到一個統一的經營體系[19]。(3)老齡化背景下,大力發展家庭農場、合作社、新型職業農民等農業經營主體,積極發展適度規模經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