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雅文,曾華鋒
(南京林業大學 經濟管理學院,江蘇 南京 210037)
在相當長的時間里,“先污染,后治理”的觀念在公司治理中揮之不去。但是隨著環境形勢的日益惡化,環保法律在不斷出臺:修訂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已于2015 年正式實施,礦產資源法、清潔生產促進法等也于2019 年相繼出臺。公司進行高水平的環境會計信息披露不僅適應當前的社會發展趨勢,也有利于獲得投資者與消費者的認可。對于公司經營而言,權力的劃分與監督十分重要。本文選取了公司內部治理中的代表性人物作為研究對象,研究內部治理機制對于提高公司環境會計信息披露質量的影響。
根據上市公司環保核查行業分類管理名錄,重污染行業中的采礦業具體包括的二級行業分錄有煤炭開采和洗選業、石油天然氣開采業、黑色金屬礦采選業、有色金屬礦采選業和非金屬礦采選業。采礦過程中,容易造成地面塌陷、地表水污染、泥石流等,而且其產生的粉塵也會造成空氣污染[1]。因此,采礦業更應加強環境保護,積極披露環境會計信息。
根據本文對采礦業上市公司年報、獨立環境報告、社會責任報告等的審查,發現采礦業上市公司環境會計信息披露存在以下幾點缺陷:(1)信息披露形式不固定:年報、社會責任報告、可持續發展報告以及獨立的環境報告形式均有,并且同一家公司若存在多種報告披露的形式,那么各類報告披露信息的重復率較高;(2)定量化信息較少,大多數披露以定性信息為主且較為籠統,無法滿足信息使用者需求;(3)披露的信息多為正面信息,而關于公司發生的污染,受到的罰款等負面信息很少披露;(4)大多數公司環境會計信息披露主要是因為法律的強制性要求,一旦某年不屬于重污染行業范疇,公司往往會減少披露。正是由于上述現狀,本文選取采礦業作為研究樣本,以期提高其環境會計信息披露的質量水平。
基于可持續發展理論,采礦業詳細披露環境會計信息是義不容辭的責任[2];同時,這也是適應當今綠色經濟形勢的必選之路。根據眾多學者對于環境會計信息披露與公司價值間的研究,大多學者認為環境會計信息披露質量的提高對公司的價值有顯著正向影響:例如崔成和王玲(2017)[3]基于50 家采礦業上市公司2013—2015 年數據,發現環境會計信息披露質量與企業價值顯著正相關;張兆俠(2018)[4]選取A 股上市環境敏感型企業作為樣本,同樣發現隨著企業披露的環境會計信息質量的提高,企業價值會得到顯著提升。為改善采礦業環境會計信息披露的現狀,本文認為不僅需要法律法規的完善和加強監管,更重要的是需要發揮出公司內部管理層(董事、監事和高管)的作用,股東應在認識到環境會計信息披露的重要性的基礎上,加強公司內部管理制度的構建。
根據委托代理理論,代理關系會使得管理層與所有者產生利益沖突。目前公司一般采取股權激勵的方式進行調節,但是往往會形成小股東效應,即產生短期經濟利益上的協同。環保可持續發展是企業做大做強的關鍵因素,本文認為期待公司長遠發展的所有者會支持披露環境會計信息,但是考慮到董事和高管的利益與公司的經營業績相關,而高水平的環境會計信息披露會使公司投入更高的環保成本。在嚴格的披露制度缺失下,董事和高管還是會為了自身利益,簡略披露環境會計信息。蒙立元等(2010)[5]根據滬市2006 年和2007 年的年報數據,發現董事持股與環境會計信息披露質量顯著負相關;張丹丹和王莉(2018)[6]發現高管持股與環境會計信息披露質量負相關。據此,本文提出如下假設:
假設1:董事和高管的持股比例與公司環境會計信息披露質量顯著負相關。
信息不對稱理論在管理層和所有者、管理層和公司投資者之間均普遍存在。雙方信息的不對等,使得管理層可能會違背所有者的初衷,從自身利益出發,關注企業的短期發展,從而減少環境會計信息披露;另外,從投資者角度來看,管理層很少披露環境會計信息,會對投資者投資帶來風險。考慮到監事是管理層中的監督者,它的職責是監督公司的財務狀況、高管的職務履行情況等,監事持股可能會與后兩者產生不同的效應。本文認為采礦業公司監事會從公司所有者角度出發,關注企業的長遠發展,進而會比后兩者更加注重于公司的可持續發展,提高公司的環境會計信息披露質量。監事會持股比例越高,在公司中的話語權也會有所提升,更有利于其職能的履行。據此,本文提出如下假設:
假設2:監事會持股比例與公司環境會計信息披露質量顯著正相關。
董事會中除了一般董事外還有一類特殊的董事,即獨立董事。他們獨立于公司經營,能夠對公司事務做出獨立判斷,常常由經驗充足的有學之士擔任。獨立董事代理成本理論的出現,點明了獨立董事的重要性。獨立董事會從公司所有者角度出發,通過監督、制衡管理層,提高管理層的效率,從而減少代理成本。因此,本文認為獨立董事憑借專業素養和本身的獨立性,對目前的環境形勢可以做出更長遠的認識,能夠促使公司提高環境會計信息的披露質量。蒙立元等(2010)[5]發現獨立董事人數與環境會計信息披露質量正相關但不顯著;陳健等(2018)[7]通過對39 家林業上市公司的研究,得出獨立董事占董事會人數比例與環境會計信息披露質量顯著正相關的結論。據此,本文提出如下假設:
假設3:獨立董事占董事會比例與公司環境會計信息披露質量顯著正相關。
本文以采礦業上市公司為研究樣本,考慮到2015 年正式實施環境法,在法律法規加強的情況下盡量排除外界影響,故選取了2015—2018 年的數據,并按照以下標準對數據進行了篩選:(1)剔除了ST、*ST 等非正常交易狀態的上市公司;(2)剔除了缺失相關數據的上市公司;篩選后獲得了53 家公司,212 個觀測值。本文的數據來源于國泰安數據庫和巨潮資訊網上公布的公司年報、社會責任報告以及環境報告等。
1.被解釋變量:本文研究的是采礦業環境會計信息披露,使用環境會計信息披露指數(EDI)來表示。采用內容評分法,這一方法在環境會計信息披露領域廣泛使用。另外借鑒了宋子義等編制的《環境會計信息披露研究》[8]和其他相關文獻的內容(例如:常雅嫻,2019)[9],選取了以下16 項分類作為評分指標(見表1)。
第15 個項目包括但不限于:環保公益活動,宣傳教育,職工環保培訓,品牌效應,碳管理,重點排污公司之外的信息披露等。
評分標準:未披露0 分;簡單定性披露(100 字及以內)1 分;詳細定性披露(100 字以上)2 分;定量披露3 分。選取100 字是作者在大量閱讀公開的報告中思考確定的。在本次披露項目的評分中,披露項目的最高得分為40,本文將各個項目累計總和除以最高分40 計為環境會計信息披露指數EDI。該指標越大,環境會計信息披露質量越高。

表1 評分指標表
2.解釋變量和控制變量:對應不同的假設,本文涉及到的解釋變量有董事持股比例、高管持股比例、監事持股比例和獨立董事占比。另外,借鑒前人研究,選取了兩個控制變量:公司資產規模和凈資產收益率;根據前文分析,本文認為這兩個控制變量與公司環境會計信息披露質量顯著正相關。變量定義如表2 所示。

表2 變量定義表
為研究公司內部治理與環境會計信息披露質量之間的關系,本文選取了董事、監事、高管的相關數據作為解釋變量,建立了以下回歸模型:

其中,α 是常數項,β1~β6是回歸系數,ε 是殘差。
根據描述性統計結果(見表3),環境會計信息披露質量的平均數為0.539 3,總體披露水平不高,最小值為0.125,最大值為0.9,樣本公司間披露水平差異較大;從董事、高管的持股比例的平均數來看,沒有超過0.02,說明確實可能存在小股東效應,標準差均很低,表示企業間差異并不大;采礦業監事持股比例幾乎沒有;獨立董事比例均值為0.378 0,最小值0.285 7,最大值0.666 7,差異較大;公司資產規模的標準差為1.772 2,說明采礦業中各公司的資產規模差異較大;樣本公司凈資產收益率的最大值為0.741 5,最小值為-1.138 4,說明公司間的盈利能力差異較大。

表3 描述性結果統計表
根據相關性分析結果(見表4),所有變量間的相關系數均在0.6 以內,不存在嚴重的共線性問題。同時董事持股比例(BS)和高管持股比例(ES)均與樣本公司環境會計信息披露質量負相關,監事會持股比例(SS)與樣本公司環境會計信息披露質量正相關,初步驗證了前文假設1 和假設2 的正確性。但是獨立董事占比(IDP)與樣本公司環境會計信息披露質量負相關,不符合前文假設。具體分析還得進一步通過回歸分析確定。

表4 相關性分析檢驗表
本文使用STATA 進行回歸分析,回歸結果如表5 所示。

表5 回歸結果
根據表5 的回歸結果,可以看出:
(1)VIF 均遠小于10,進一步說明各變量間不存在多重共線性關系;模型回歸的調整R 方為0.393 8,表明環境會計信息披露質量可以被估計的方程較好地解釋。F 值為23.85,在1%的水平上顯著,說明模型整體的擬合度良好。
(2)董事和高管持股比例與環境會計信息披露質量分別在在10%和5%的水平上顯著負相關,表明假設1 通過檢驗。監事會持股比例與環境會計信息披露質量在5%的水平上顯著正相關,表明假設2通過了檢驗。獨立董事比例與公司環境會計信息披露質量的回歸系數為正,但不并顯著,假設3 未通過檢驗。本文認為一方面可能是由于我國獨立董事的作用還未完全發揮出來,另一方面可能是由于公司管理并沒有將環境層面納入其中,使得獨立董事對這方面的監督和意見較少。
(3)控制變量資產規模與樣本公司環境會計信息披露質量呈現顯著的正相關關系,符合前文假設。但是凈資產收益率與環境會計信息披露水平顯著負相關,本文認為這可能是因為本文選取的樣本數據年限較短導致的,因為前期的環保設備、環境治理投資金額較大,要想看出其對公司長遠發展的作用,需要較長時間的觀察。由于本文研究的是內部機制問題,在此不對控制變量多加敘述。
本文在外部環境管制加強下,研究采礦業公司內部管理與環境會計信息披露質量之間的關系,最終發現:董事和高管持股比例與公司環境會計信息披露質量顯著負相關;監事持股比例與公司環境會計信息披露質量顯著正相關;獨立董事占董事會人數比例與公司環境會計信息披露質量正相關但并不顯著。據此,本文為提高采礦業上市公司環境會計信息披露質量,提出了以下建議。
1.完善環境會計信息披露相關法律法規和會計準則,加強環境監管。2015 年對環境保護法的修訂和完善確實對公司環境會計信息披露產生了積極影響,但是目前的法規仍然有待繼續完善。觀察采礦業上市公司環境會計信息披露中存在的披露位置雜亂、披露信息可用性低、重復率高等現象,本文認為應明確好信息披露的細則,包括信息披露的方式、內容、形式等。最好可以盡快在公司會計準則中建立起環境會計核算準則,這將對公司的環境會計信息的詳細披露提供重大助力[8]。有法可依后,還要做到有法必依和違法必究。提高違法成本,讓違法的公司得不償失,才是震懾這類公司的最好措施;同時,對于公司環境會計信息披露中的佼佼者應該予以嘉獎和鼓勵。
2.將環境保護納入公司經營目標。從目前政府和社會對環保的重視來看,重污染公司要想長遠健康的發展,一定要注重環境保護、承擔環境責任,采礦業公司也不例外。考慮到管理層采取的經營策略很大程度上就是為了完成年初設定的經營目標,因此建議股東會可以將環境保護、治理相關的期望納入公司的經營目標中,并將經營目標的完成情況與管理層的薪酬結合起來,這將會在很大程度上督促管理層增加對環保的重視,提高環境會計信息披露質量。
3.將對環保措施的評價與監督納入獨立董事和監事的履行職責。獨立董事由于不在公司工作,具有客觀性和獨立性,并且他們大多為有學之士。公司要盡力發揮獨立董事的作用,加強與獨立董事的溝通,讓獨立董事對于公司環境保護層面的措施給予評價。另外,本文認為應在公司章程中確立監事監督公司環境保護、環境會計信息披露情況的權利和義務,這不僅可以讓監事有權監督,增強其話語權,而且是為了讓監事更好地履行義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