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佳麗
(溫州職業技術學院,浙江 溫州 325035)
溫州作為我國民營企業發達、輕工產業富集的地方性城市,是長三角重要的制造業基地,第二產業和第三產業發達,對外貿易活躍。根據《溫州市第四次全國經濟普查主要數據公報》顯示,2018 年末,全市共有從事第二產業和第三產業活動的法人單位近209 926 個,個體經營戶505 425 個,其中制造業、批發和零售業、租賃和商務服務業、住宿和餐飲業法人單位和個體經營單位位居前列(見表1)。
2018 年末,全市第二產業和第三產業法人單位從業人員342.47 萬人,個體經營戶從業人員125.39萬人,其中制造業、建筑業、批發和零售業、住宿和餐飲業幾類從業人員占比位居前列(見表2)。
根據溫州市統計局最近數據顯示,2020 年2月,溫州市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20.22 億元,比上年同月下降56.1%;規模以上工業銷售產值94.69 億元,比上年同月下降54%;新產品產值28.22 億元,比上年同月下降51.3%。從這些數據上可以看出,溫州市的整體經濟下滑明顯,涉及從業人員人數龐大,而溫州以中小企業和為主和個體經營戶居多的經濟結構,意味著多數企業抗風險能力弱、可流動資金少、從業人員不穩定因素多,在此背景下,中共溫州市委、溫州市政府和縣(市、區)政府制定出臺了系列惠企政策,幫助支持中小企業共克時艱、共渡難關,扶持中小微企業平穩發展。

表2 按行業分組的法人單位及個體經營戶從業人員(前三位)
2020 年初溫州市推出系列惠企政策,以政策為基石,以解決中小企業的難點痛點、保障溫州市經濟持續穩定健康發展為目標,主要包含以下四方面內容。
1.減稅延稅抵稅。鼓勵企業用足用好減稅降費措施。納稅人可申請房產稅、城鎮土地使用稅困難減免,優先落實重要物資生產企業相關稅費減免政策。對不能按期辦理納稅申報和繳納的企業,給予3個月延期申報和繳納稅款。
2.加大租金減免。對承租國有資產類生產經營用房的民營企業及個體工商戶,房租免收3 個月;受影響的政府特許經營項目,免收3 個月特許經營收益;對租用其他經營用房的,鼓勵業主為租戶減免租金,關閉的大型商務樓、商場、酒店給予租賃費用30%、不超過50 萬元的財政補貼。
3.降低用能物流成本。用電價格根據國家政策及時調整,用水、管輸氣到戶價格均下調10%,期限為3 個月。確未生產或復工的兩部制電價企業,按實際停產時間減免基本電費。同時,至2 月17 日起免除公路全部車輛通行費政策,降低企業物流成本。
1.加大企業穩崗補助。一是設立2 億元的穩崗專項資金,對為務工人員“留崗留薪”的企業,按照溫州市月最低工資標準的一定比例核定予以企業一次性補助。二是返還緩繳社會保險費,對不裁員或少裁員的參保企業,可返還其上年度實際繳納失業保險費的50%;根據企業不同情況,可返還1—3個月不等的社會保險費;對目前無力足額繳納社會保險費的企業,給予3 個月緩繳社會保險費政策。三是加大返工路費補貼。企業復工后,鼓勵更多外地務工人員來溫就業,企業出資包車接員工返溫的,以“你來溫州,我出路費”的模式按政府、企業2∶1 比例共同分擔解決。
2.實行企業招工獎勵。一是對企業直招市外首次來溫就業員工,簽訂1 年以上勞動合同的,給予每人1 000 元的補貼。二是鼓勵企業多途徑擴大招工規模,推廣“以工招工”模式,給予相應獎勵及新居民積分獎勵。三是加大人力資源中介機構補助。組織和引導人力資源服務中介機構加大線上招聘力度,推行視頻招聘、遠程面試,動態發布崗位信息,鼓勵人力資源機構積極協助企業解決招工難問題,人力資源機構為溫州市成功招聘員工的,根據上崗時間不同給予200 元~400 元補貼,引進首次來溫員工的,補貼提高至300 元~1 000 元。
3.保障員工利益。對因客觀原因不能提供正常勞動的企業職工,溫州市責令企業不得隨意解除職工勞動合同,允許企業與員工協商工資額度和發放方式。
1.加強信貸保障。一是針對重點行業領域的應急資金需求,開通綠色通道、預留專項信貸規模,并在放款定價方面給予優惠。二是支持相關銀行加大對保障物資供應企業的信貸保障力度。三是定向支持金融機構向企業提供優惠利率貸款,增加再貸款再貼現5 億元以上。
2.降低融資成本。一是鼓勵支持金融機構提供低息貸款和延期還款服務,設定合理寬限時間,各金融機構不得盲目對生產經營困難的企業抽貸、壓貸、斷貸。二是為金融機構提供低成本放貸資金,力爭2020 年普惠小微貸款綜合融資成本降低0.5%左右。三是政策性融資擔保機構對小微和“三農”企業,擔保費率下降20%以上,平均擔保費率控制在1%以內。
3.融資擔保服務雙向補助。一是對政府性融資擔保機構和承擔分險合作的銀行業金融機構,如對小微企業、“三農”提供擔保業務發生損失的,市級財政給予單筆實際損失30%(不超過240 萬)和損失20%(不超過60 萬元)的風險補償。二是向需政府性或非政府性融資提供融資擔保業務的中小企業,根據情況不同擔保費率可享受25%~30%的財政補助。
1.外貿企業幫扶。針對溫州外貿企業多的現狀,從完善商事服務功能、加大參展補助、加大出口保費補助、優化通關服務、優化檢疫流程五個方面全面幫扶企業涉外經營活動,力爭將企業的損失減少至最小。
2.旅游企業幫扶。面對旅游及相關產業影響基本停擺的狀態,溫州市自2020 年2 月5 日起,對經營規范、信譽良好的旅行社,逐批暫時退還旅游服務質量保證金80%,以緩解旅游企業資金鏈壓力。
3.發展“無接觸服務”商業模式。加快發展新商業模式,大力發展“線上接單,線下配送”相關產業,對銷售額超過100 萬元以上的農業電商平臺和寄遞量達到100 萬件以上的物流企業,給予不超過10萬元的獎勵補貼。
4.涉農企業幫扶。加強對重點農產品的收購力度和生產補助,對從事速生蔬菜種植和糧食應急加工企業給予300 元/畝和3 萬元/千噸的一次性補助,組織蔬菜、糧食等重要農產品調溫保供,造成經營虧損的,由企業提供詳細清單并經核實后,由財政給予補貼,解決涉農企業生產和銷售的后顧之憂。
5.指定物資生產企業補貼。企業因生產、營銷政府指定物資造成虧損的,由企業提供詳細清單并經核實后,由財政給予補貼。對因制造指定物資過程中出現的原材料、工資上漲,上漲部分經認定后由政府全額給予補貼;對于因產能擴大可能出現的產品過剩,由政府收儲、統一兜底。
溫州市惠企政策主要呈現以下三個特征。
針對企業運營資金運轉難、招工難等問題,政府給予巨大的支持力度,幫助企業渡過難關。一是社保政策福利(包括社保費免征、減征、返還和緩繳四類)方面,據初步預算,該項政策僅市區企業的減免額度就超15.72 億元,惠及企業7.5 萬余家,若溫州市各縣(市、區)參照執行,預計全市減免額度可達33.02 億元。二是金融支持方面,截至2020 年3月8 日,工商銀行、農業銀行等9 家金融機構已向135 家企業,累計發放優惠貸款35.29 億元,加權平均利率2.68%,最低2.05%(此貸款利率未扣減企業實際獲得貸款利率50%貼息)。
惠企政策不僅為企業經營者排憂解難,也充分體現人文關懷,面向返溫復工企業員工,推出返工交通補貼、老員工帶新員工補貼、定制復工高鐵專列、員工勞動關系保障措施,讓企業員工能安心返工,也能安心治病,提升企業老員工的安全感和歸屬感,增加對新溫州人的吸引力。同時,為企業提供招工的人力資源服務機構和金融擔保等服務支持機構,給予了相應的補助補貼,激發動力,為企業復工復產做好服務工作。
政策的宣傳推廣是實現政治意圖、保障政策落地實施的必要手段[1],為了讓溫州市中小企業更好地全面了解運用惠企政策,溫州市經濟和信息化局指導編制《溫州市惠企政策匯編》電子書,收集從國家層面到溫州市縣市區一級相關政策共142 個,利用新型信息化載體,讓企業相關人員閱讀便利、轉發便利、收藏便利,獲得了較好的宣傳推廣效果,截至2 月23 日該匯編流量總數達116 046 次,分享轉發16 044 次。
一項完整的政策是融合政策制定、執行、評估、調整以及反饋確定的循環遞進的系統性工程,政策能否惠及目標群體、能否精準地落地實施,直接影響政策的運行效能,因此,需著力在以下方面開展進一步的探索實踐。
政策需求是社會各階層基于對社會問題的認識,向政策制定者表達的以促使政策制定者制定相應政策的愿望和要求[2]。惠企政策在制定過程中,應要有明晰的定位,明確的目的,切實的時間要求,應要重視政策制定的科學化、可操作性,各區(縣)各部門應力量下沉、重心下移、靠前服務,避免政策懸空,出現落地困難的情況。同時,政府在指導惠企政策制定的過程中要高度重視每個環節的規范性,確保惠企政策能夠充分契合企業當前發展要求和實際情況,能夠在企業復蘇過程中發揮應有的指導作用。
政策體系的健全關乎政策是否能落地實施,關乎惠企政策成敗,溫州市2020 年初發布的系列惠企政策由中共溫州市黨委、溫州市人民政府發布,具有權威性,每條政策都有牽頭負責部門,橫向上涉及市財政局、市稅務局、市人力社保局、市住建局、市金融辦、市經信局、市發改委、市公用集團、中國人民銀行溫州分行等33 個政府機構和國有企業,縱向上以市級政策為框架,溫州市下屬14 個區(縣)、開發區相應推出具有區域特色的惠企政策。
在政策實施過程中,橫向上應強化各部門之間的互動溝通配合,聯合推進機制,主動研究政策間的對接,確保彼此政策相容;縱向上應明確各級相應職責和任務,市級部門要重點強化標準制訂、規劃審定、協調監督等方面工作,區(縣)政府應成為推進本行政區內惠企政策工作的主體,具體負責項目的組織落實。橫縱向交叉貫穿,真正做到政策覆蓋無死角。
此次推出惠企政策時效性強,為了保證各項政策能夠得到順利落實,相關部門應當不斷加強考核工作,要系統評估、梳理既有政策的實施情況與難點問題,開展有針對性的專題研究工作[3]。惠企政策涉及的各個牽頭部門應當對政策的目標、計劃等進行明確,從而制定出清晰明確的任務表、問題表、責任表等[4],再進行任務、問題、責任等進行細分和量化,并且制定科學合理的考核指標,從而增加政策執行部門的重視程度,保證各項惠企政策能夠按時按量地落地。緊緊圍繞政策制定的初衷,以企業復工復產是否得到保障、企業經營者是否滿意、企業員工是否認可作為最終評價目標。
綜上所述,隨著企業復產復工工作的持續深入開展,溫州市政府推出了一系列的惠企政策,對各類企業經營發展等方面給予了支持,以期推動溫州中小企業脫離困境。在當前形勢下,一方面相關部門應當通過科學化制定政策、規范化構建政策體系、明確化落實政策開展,解決企業運營的突出問題、難點問題;另一方面企業應當全面了解政策、充分享受政策,以期盡快渡過難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