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靜寧蘋果種植戶視角"/>
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曹 彤,王文棣
(甘肅農業大學 管理學院,甘肅 蘭州 730070)
甘肅省平涼市靜寧縣位于甘肅省東部,六盤山以西,華家嶺以東,東經105°20'~106°05',北緯35°01'~35°45'。靜寧縣屬于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六盤山片區特困地區和甘肅省23 個深度貧困縣之一,也是農業部劃定的全國蘋果優勢產區之一[1]。靜寧蘋果產業歷經30 多年的發展,全縣果園總面積保持在百萬畝以上,是全國果園規模第一縣。2018 年果品總產量76 萬噸,產值35.5 億元,農民人均果品純收入達到5 500 元[2]。累計直接出口果品10.7 萬噸、果汁0.68 萬噸,創匯1.17 億美元。靜寧縣先后被國家林業總局、中國果品流通協會評為“中國蘋果之鄉”“全國經濟林建設先進縣”“全國經濟林產業百強示范縣”[3]。靜寧蘋果產業經過幾十年的長足發展,歷經了探索階段、推廣示范階段、再到產業化、規模化階段,靜寧蘋果產業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靜寧蘋果產業的發展,幫助當地村民脫貧致富,生活、工作條件大大改善,縣域經濟取得飛速發展。但靜寧蘋果產業受到地理位置、氣候變暖、勞動力不足等的影響,目前仍然面臨著抵御自然災害能力差,生產方式粗放、果園老舊等一系列的問題。在全國蘋果產業出現“西移北擴”的趨勢下,靜寧蘋果產業轉型升級的問題也就應該得到解決。
30 多年的蘋果產業發展,蘋果產業已經成為靜寧縣主要的經濟支柱,是農民增加收入的最主要來源,是發展靜寧縣農村經濟的基礎,是靜寧縣實現鄉村振興戰略的有利支撐。為了確保全面、準確的了解當前靜寧蘋果產業的發展現狀,通過問卷調查的形式,經過數據分析,發現靜寧蘋果產業在發展過程中的突出問題并給出相應的對策及建議,為今后全縣蘋果產業的全面升級做好充足準備。2020 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勝之年,通過解決靜寧蘋果產業在發展中遇到的問題,能夠為當地貧困縣摘帽、農戶脫貧致富提供重要支撐。
靜寧蘋果產業可以根據海拔和地勢不同大致分為山地蘋果和川地蘋果,在進行調查時,根據不同的地理位置,確定六個村作為調查點。分別是李店村、仁大村、劉和村、劉川村、高溝村和賈河村。
本次問卷數據真實有效,均由當地村民填寫,保證數據的真實性。
本次調查共選取李店村、仁大村、劉和村、劉川村、高溝村和賈河村作為調查地點。樣本采取抽樣原則,共發放調查問卷120 份,回收有效問卷107份,共調查農戶120 戶,有效回收率為89.2%。調查內容主要包括:農戶年齡分布、家庭成員結構、受教育程度、家庭年總收入、林果業總收入、種植品種、生產成本、果品銷售方式、儲藏方式及儲藏量、果樹協會或專業合作社加入情況及農技培訓情況。
靜寧縣地屬黃土高原,屬于暖溫帶半濕潤氣候區,全年無霜期超過155 天,同時,靜寧地區晝夜溫度變化大。就土壤而言,蘋果產業種植區均為黃綿土,且土壤有機質含量較其他地區高,全氮含量更是有0.006%[4]。整體自然環境質量具備種植蘋果的7 項最優指標。此外,由于氣候原因,病蟲災害較少發生,不僅有助于農戶降低病蟲害防治的投入,且土壤農藥殘留量少,有助于果園保持較高產量。
自20 世紀80 年代開始,靜寧縣就開始依托有利的自然環境,開始將蘋果種植作為全縣農戶經濟收入的主要來源[5]。靜寧蘋果產業目前形成了三條產業線,分別為南部、北部與中部產業線。南部產業線:靜寧南部產業線起步最早,發展最為成熟,生產的蘋果較為優質,獲得了國際、國內多方認證,因此南部果業的銷售主要方向是出口以及國內高端市場。北部產業線:與南部產業線相對應的北部產業線主要與生態保護相結合,大量新果園的種植提高了全縣的綠化面積。中部產業線:中部產業線是更為綠色化、規模化的生產基地。主要表現為:果樹品種新,種植手段先進。
靜寧蘋果產業在近幾年的發展過程中,獲得各類國內外大獎,共計14 個,2008 年,靜寧蘋果擊敗各路競爭對手,成功成為奧運會專屬蘋果特供商[6]。當地政府與龍頭企業將基地認證工作,全國范圍內的品牌營銷作為主要手段,積極參加國內外果品交流會,將“靜寧蘋果”的名片發往全國各地。截至2018年,全縣共認證良好農業規范(GAP)基地達到一萬畝。2015 年12 月,“靜寧蘋果”獲得在國家質監總局地理標志產品價值評價第16 位的好成績。在線下活動中,靜寧縣在深圳、蘭州、上海等地建立靜寧蘋果直營店,拉近蘋果產區與消費者之間的距離。靜寧蘋果影響力擴大推動出口創匯能力的提升,2019年,靜寧蘋果產業出口創匯達1.17 億美元[7]。
任何果品產業的發展離不開龍頭企業的“火車頭”作用。通過招商引資、農戶集資、政府扶持等方式,當地先后成立了常津果品有限責任公司、靜寧恒達包裝有限公司、鼎元物流中心等60 多家倉儲運輸、果品包裝、加工增值型龍頭企業。其中大型倉儲企業達到32 家,年總儲藏能力達到50 萬噸,基本能夠滿足當前蘋果種植戶的倉儲需求[8]。同時,全縣共有6 家大型加工增值型企業,年果汁生產總量超過1.1 萬噸,蘋果醋、蘋果酒等高附加值產品年生產總量超過1 000 噸。逐漸明確“公司+基地+合作社+農戶”的發展方向。除線下發展模式外,當地也摸索出一條線上發展的道路,在蘋果成熟季節,利用互聯網信息傳播快的優點,并與當地電子商務物流展開合作。
2019 年,靜寧縣掛果果園面積達到72 萬畝,總產量達76 萬噸,產值約35.5 億元。較2009 年產值增加約26.6 億元。農戶人均果品收入達到5 550,占到農戶總體收入的70%以上。據統計,靜寧蘋果產業已幫助超過15 萬人脫貧,根據調研數據,家庭總收入在1 萬元~5 萬元的家庭有33 戶,占30.8%(見表1)。有80%的家庭收入集中在3 萬元~5 萬元。家庭總收入在6 萬元~10 萬元的家庭有52 戶,占48.5%,其中70%的家庭集中在8 萬元~10 萬元。家庭收入在11 萬元~15 萬元的家庭有14 戶,占13%。家庭收入在16 萬元~20 萬元的家庭有6 戶,占5.6%。家庭收入在20 萬元以上的家庭有2 戶,占2.1%。在林果業收入中:收入在1 萬元~5 萬元之間的家庭為37 戶,占34.6%(見表2)。收入在6 萬元~10 萬元之間的家庭為50 戶,占46.7%。收入在11萬元~15 萬元之間的家庭為14 戶,占13%。收入在16 萬元~20 萬元的家庭為5 戶,占4.6%。而林果業收入超過20 萬元的家庭為1 戶。占1.1%。通過數據可知,靜寧蘋果產業已經成為該地區農戶增收,實現脫貧致富的主要產業以及最為重要的經濟來源。

表1 2018 年種植戶年總收入

表2 2018 年種植戶林果業總收入
靜寧縣蘋果產業整體空間布局不合理,產業發展早期以東南區域為主。以東南區域為中心,產業鏈較為成熟,但西北區域發展較為遲緩,目前西北區域雖有所發展,但在整體上仍落后于東南區域。主要表現在:栽種區域不集中,多為零星栽種,經營方式粗放。同時:靜寧蘋果產業的果品品種過于單一,整體品種搭配不合理。全部為鮮食品種,無加工品種,而加工品種可以帶來更高的經濟效益。果品結構單一導致整體蘋果產業抵抗風險能力差,多元化的品種經營可以分攤風險,使整個產業結構更加合理。優質早熟和中熟品種嚴重短缺,同時優質晚熟品種又嚴重過剩。在晚熟品種中紅富士“獨占鰲頭”,在調查的107 家農戶中,無一例外都是以紅富士為主要種植品種。由42 家農戶會種植少量秦冠作為補充。但秦冠種植面積很小,每戶基本不超過1畝。同時大部分農戶種植秦冠為自家食用,極少進入市場流通環節。
在調查中,年齡在21~30 歲之間的人數為4人,占3.8%(見表3);31~40 歲之間人數為16 人,占15%;41~50 歲之間人數為45 人,占42%;51~60歲之間人數為30 人,占28%;年齡在60 歲以上者為12 人,占11.2%。由調查數據可知,當前蘋果種植者年齡偏高,大部分種植者年齡在40 歲以上。隨著中國城市化的進程越來越快,農村中進入大型城市學習,務工的年輕勞動力越來越多,且多聚集于第二、三產業。造成農村年輕勞動力流失。同時,根據受訪者的受教育程度不識字人數為16 人,占15%(見表4);小學及以下文化程度的人數為20 人,占18.6%;初中文化水平人數為53 人,占49.5%;高中文化人數為11 人,占10.2%;大專及以上文化水平人數為7 人,占6.5%。經過對比發現,年齡在40~50歲之間的人群以初中文化人數為主。具有大專及以上文化人數很少。同時,年齡偏高的農戶對新型技術不感興趣,對新技術、新觀念接受能力差,從而導致種植技術落后,銷售觀念停滯。

表3 2019 年種植戶年齡分布

表4 2019 年種植戶文化程度
自2017 年,靜寧蘋果產業連續三年來整體生產成本逐年增加,其主要原因是人工成本的逐年增加。人工成本隨果園面積增加而增加,果園面積不超過十畝時,果農不需要額外雇傭更多人力幫助種植。生產成本最高為施肥費用,其次為農藥病蟲害法治等投入,當果園面積超過十畝時,人工費用則迅速增加,人工費用在成本支出中占到第一。人力資源的流失,是造成人工成本升高的最主要原因。近10 年來,靜寧蘋果產業平均以每年4 000 畝的速度擴張,果園面積的增加意味著果園管理人數的增加,從而也導致了整體人工成本的增加。
在蘋果戶加入“參加果樹/品協會或轉業合作組織”一項調查中,只有把8 戶果農加入,占到整體調查的7.4%(見表5)。專業性合作社在靜寧蘋果產業中沒有發揮應有作用。由調查可知,蘋果戶對于加入專業合作具有一定的抵觸情緒。而造成此結果的原因有以下幾點:第一,蘋果戶加入專業合作社誘因少。由于專業合作社發展方向出現偏差,專業合作社本質是一種以農業生產者為導向的互助性合作組織,但目前來看,專業合作社正在向企業組織方向發展,農戶話語權不強,且由于專業合作社收購蘋果價格一般低于農戶自產自銷的價格,在農戶心中形成一種價格落差,導致農戶加入合作社的合理誘因不足。第二,專業合作社從起步建立到盈利需要一段時間。在此期間需要蘋果戶付出一定的時間成本和機會成本[9]。同時,在合作社遇到經濟、自然災害等風險時,會優先考慮集體利益,再考慮社員利益。從而導致一部分農戶不愿意加入到專業合作社。第三,專業合作社操作不透明,資金用途不明確。根據種植大戶訪談資料,加入專業合作社的果農認為:蘋果專業合作社在經營過程中,對未來合作社發展方向不清晰,背離了專業合作社建立的初衷。

表5 2019 年種植戶合作社加入情況
根據調查結果:107 戶蘋果戶中,有35 戶種植戶在3 年之內參加的技術培訓不超過5 次,占整體的32.7%(見表6),有71 戶種植戶在3 年內沒有參加過技術培訓,占整體的66.3%,只有1 戶種植戶在3 年內的培訓次數超過5 次(不超過10 次)。由此可見,當地農戶對于蘋果種植的專業知識更新并不及時。靜寧縣全縣海拔1 345~2 245 m,得益于自然條件,靜寧地區的蘋果相較于其他地區病蟲害侵害較少。但近些年來,由于全球氣候變暖,果園種植面積不斷擴大,部分果園樹齡偏大等原因,病蟲害的發生率不斷上升,造成的經濟損失也在不斷增加。由于蘋果戶專業知識更新不及時,不僅在病蟲害防治方面動作有所延遲,同時在果樹修剪、栽培技術由于勞動力整體年齡偏大,接受新知識能力差。傳播技術的主要機構是技術推廣站和農藥、化肥、農機企業。

表6 2018 年種植戶農技培訓情況(2016—2018)
雖然近些年來,靜寧縣政府大力提倡果園標準化,但果園標準化普及力度遠遠不夠,在防災抗災能力、綜合治理等方面,與標準化果園有較大差距。同時,從良種選育、果樹修剪、有機肥料選用、農機使用、果品裝袋等方面的技術掌握不均衡,且在個別方面存在空白。在整體設施裝備與使用方面,大部分果園水電設施不齊全,無災害防護設施,導致整體果園抵御自然風險能力差。加之部分種植戶“靠天吃飯”的觀念,對果園生產可控能力不強。
靜寧縣東南區域蘋果產業起步最早,發展速度較快,產業更為成熟。其他區域起步晚,近些年來雖然取得了長足的進步,但部分地區仍是零星栽種,果園經營方式粗放。在穩步提升東南區域蘋果產業發展的同時,應該在其他區域發展特色果業。例如,在中部地區除富士品種外,還可以栽種紅將軍、蜜脆、黃色、靜寧一號等。在北部地區,除了種植蘋果外,可以因地制宜選擇梨、核桃等作物。在有序優化產業區域布局的同時,也要逐步調整果品結構。在調整果品結構時,應該注重“早,中,晚品種均衡發展,加工、鮮食比例協調”早、中、晚的比例應為5%、20%、75%。不再擴大紅富士的種植面積。相應的在西北區域內增加早熟品種和中熟品種的種植面積。例如:新優富士,靜寧一號等。及時將老舊品種用新優品種進行代替,適當的發展一些加工專用品種。在保證蘋果品質的基礎上,做到果實增色、規范果樣。優化產業區域布局與調整果品結構應該同步進行,兩者相輔相成,互相作用。
培育新型職業農民、實現生產者知識化是適應農業勞動力老齡化,破解勞動力供給約束的重要途徑。以下建議有助于解決目前靜寧蘋果產業勞動力短缺的問題:(1)當地合作社應與科研機構、院校、農技站、企業等加強合作,根據種植者的年齡在教育方式上采取恰當的措施。面對高齡種植者,可采取田間地頭授課,方言講解等方式。對于中青年種植者,可采取集中授課,結合線上教學等方式展開教學活動。使種植者可以按照標準化、模塊化、科學化的方法經營管理果園。(2)鼓勵中青年勞動力返鄉從事農業活動,可學習日本“農業后繼人工程”對于返鄉的農戶子女、大學畢業生、城市務工返鄉人員、退伍軍人給予政策上的鼓勵。例如返鄉創業無息貸款等方式,鼓勵青年勞動力加入蘋果產業。從而從根本上解決勞動力供給不足的問題。(3)加強對蘋果種植戶的健康管理。目前情況來看,蘋果種植作業大都需要人工完成,機械代替人力勞動的范圍十分有限,高強度的勞作致使果農身體狀況欠佳,通過完善醫療基礎設施,普及健康知識來提高果農的身體健康程度。(4)建立老齡果農的“退休”機制。對準備“退出”的高齡果農,在沒有繼任者的情況下,要保證果園的順利流轉。當地政府和蘋果專業合作社應該“牽線搭橋”,幫助小型果園向蘋果種植大戶手中流轉。
對于一些樹齡老化、樹勢衰弱、結果率低、病蟲害發生頻繁的老舊果園,應該及時淘汰。老舊果園的淘汰有利于整體蘋果產業的發展。首先,有利于整體蘋果產業果品品種調整。在目前紅富士“一家獨大”的局面下,急需改變目前果品單一的現狀,更新后果園可栽種加工型品種、早熟型或中早熟型品種的數量。其次,老舊型果園是病蟲害的高發地,在影響自身果園的同時,會作為傳染源影響其他健康果園。因此,老舊果園的淘汰也有利于整體蘋果產業的健康運行。最后,淘汰老舊果園,可以積極探索果園種植的新思路。目前,靜寧在“喬化砧+短枝型品種”密植栽培模式已積極探索且效果較好,具有樹勢穩定、進入結果期早、管理簡單方便的特點,值得進一步推廣[10]。老舊果園的淘汰有利于新型技術的推廣與應用。
目前來看,靜寧地區基礎設施建設不完善,主要集中在兩個方面:第一,交通不便。第二,水利設施不完善。靜寧地區缺水少雨,農業用水基本上全靠自然降雨。有少數靠河較近的種植戶可以使用水泵或人力挑水的方式進行灌溉。此次調查,進村道路崎嶇不平,車輛行駛困難,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果品銷售的難度。政府應大力支持縣級公路,鄉道的建設。著力解決在蘋果收獲交易期間的交通運輸問題,在水利設施建設問題上,做到專款專用,建立糾察機制,及時解決種植戶農業用水欠缺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