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萬琛
【內(nèi)容摘要】越來越多的語文老師開始倡導整本書閱讀,他們意識到整本書閱讀無論從內(nèi)容的廣度還是思維的深度都要比單本有意義得多。在嘗試整本書教學中,我嘗試從課前讀書的氣氛,指導過程中的猜測法、反讀法、表現(xiàn)法和課外延伸活動中最大程度給學生營造和引導快樂閱讀的感受,讓學生從整本書閱讀中汲取必需的營養(yǎng)滋養(yǎng)自己的一生。
【關(guān)鍵詞】整本書閱讀 ? 猜測法 ?反讀法 ?表現(xiàn)法 ?養(yǎng)分滋養(yǎng)
葉圣陶先生在1941年就告訴我們要重視整本書閱讀,一篇篇優(yōu)秀文章只能作為輔佐材料。2017年出現(xiàn)的《語文課程標準》也提到學生在做到“多讀書,好讀書,讀好書”的基礎(chǔ)上特別又多加了一項“讀整本書”的要求,可見整本書閱讀的重要性。那么整本書閱讀給我們學生帶來什么樣的影響呢?
蘇軾曾經(jīng)說過,孔子學習就是從看書開始的,可見閱讀歷來就是很重要。而名著這樣的整本書是人類在歷史長河的漫長淘汰中保留下來的瑰寶,對后世的影響特別顯著。初中的孩子就是早晨的太陽,他們是一張白紙。他們的思想還沒有完全形成,整本書的閱讀對于他們形成正確的人生觀來說就顯得尤為重要了。名著作為整本書閱讀能讓學生接觸到最豐富的語言環(huán)境(名著是作家個人最鮮明的展現(xiàn)),使學生的語言思維得到發(fā)展,供給他們一生的文化營養(yǎng)。在閱讀過程中,整本書的閱讀給學生提供更多的思考空間,情節(jié)的猜測,人物命運的琢磨,思維的鍛煉,更不要說在整本書閱讀中讓學生受到的各種文化的熏染和自身境界的提升了。于是我開始嘗試如何讓學生進行整本書閱讀。
一、課前準備
端正態(tài)度營造讀書氣氛。葉圣陶先生告誡過我們,如果我們只是給學生單篇的優(yōu)秀文章,只會讓孩子們眼花繚亂,仿佛在鬧市中經(jīng)過,不能在心中留下更深刻的印象。一篇文章學完了只能了解人物片面的性格,我們只有融入到整本書中才能聆聽人物的真實內(nèi)心。一個學生要想真正讓自己融入到整本書的境界中,讀書的氛圍一定要營造好。于是每天早晨有30分鐘的晨讀,每天中午有30分鐘的午讀,我甚至在晚飯后策劃了20分鐘的晚讀。于是孩子們在逐漸的適應中習慣了讀書。我們感受了《艾青詩選》,欣賞了《小王子》,走進了《水滸傳》……我還想著在班級建立班級書庫,撰寫班級書單,互相借閱,形成一個讀書的大氛圍。
二、課堂實施
1.猜測法
偶爾有一次我聽一名外教教小學生看英文書。從封面上著手,介紹作者、標題、國別甚至顏色與開本都介紹的很詳細,孩子們聽得津津有味。我是不是也可以嘗試一下呢?于是我也引導學生關(guān)注故事與作者,標題、目錄提示的內(nèi)容,前言以及圖畫表達的意義等。預測、猜測、理解、推理及想象設(shè)計了以下的問題:你覺得作者為什么用這樣的標題?故事關(guān)于什么的?你最喜歡和最不喜歡的角色是誰?為什么?你最像哪個角色,像在哪里?甚至在讀書的過程中也可以進行猜測。如我?guī)ьI(lǐng)學生看《駱駝祥子》時,當知道祥子的最大愿望是買一輛車時,我問出問題:祥子的車子能買上嗎?當讀到第一次祥子因為遭遇戰(zhàn)亂而丟車,我問出問題:祥子會不會就不買車子了呢?這樣在閱讀的基礎(chǔ)上進行猜測,又繼續(xù)閱讀檢驗自己的猜測。讓學生帶著問題始終用積極又新奇的思維去讀,學生越讀興趣越濃厚。這樣一整本書不知不覺就讀完了。用這樣的方法,我也“騙”了不少同學讀了好幾本書了。猜多了,學生的創(chuàng)作能力自然會得到訓練,也就知道自己的作文該如何寫了,這是讀一整本書猜測法的附屬產(chǎn)品了。
2.反讀法
一本書讀完不需要設(shè)計那么多的問題去考學生。讓他們再反過來講給我們聽,對書中比較感興趣的地方和自己特別喜歡的內(nèi)容都可以。我在語文課堂開始三分鐘設(shè)計了一個環(huán)節(jié):“你聽我說”。這是我從日本和韓國的作家那里學來的。松居直是日本圖畫書的靈魂,他這樣告訴我們:“高水平的老師會讓孩子自由的說出來。”韓國兒童文學作家金仁子創(chuàng)作的圖畫書《為愛朗讀》中也告訴我們:讀后說一說,讓學生學會表現(xiàn)。于是《西游記》看完了,我們講故事。連續(xù)一個月,每天請一位同學講他喜歡的故事情節(jié)。不光訓練了自己的表現(xiàn)能力,也帶動了一批落后的學生有興趣的讀書。《海底兩萬里》讀完了,全班自己組成小組,自己找一個喜歡的方面探究。一個星期換一個話題,小組成員每天都會補充說明之前闡述不準確的話題。雖然不見得有多深刻的道理,但學生自己研究的高興,那就有效果了!學生自覺讀書就能讓整本書的閱讀真正有意義的繼續(xù)下去。
3.表現(xiàn)法
我曾經(jīng)聽過這樣一個故事,是關(guān)于大數(shù)學家陳省身和吳文俊的。吳文俊要拜陳省身為師。陳教授把他帶到圖書館,什么話也不講,就走了,以后也不管他。一年過去了,陳省身與吳文俊又見面了,陳教授跟吳文俊說:“看了一年的書了,總得要還債啊,就自己寫書吧。”于是吳文俊成了世界上讀書最多、寫書最多的大數(shù)學家之一。看書是基礎(chǔ),讀寫結(jié)合才是真正的讀書啊。為了讓孩子多寫,我想了很多辦法。我們經(jīng)歷《湯姆索亞歷險記》,我要求孩子們想象自己就是湯姆,給哈克寫封信,向他傾訴你在洞中的歷險。我們欣賞《鋼鐵是怎樣煉成的》,要求孩子們想象自己就是保爾,為留下自己青春的歲月寫周記。我們閱讀《紅星照耀中國》,想象假如組織活動請作者來參加,把自己當成主持人向聽眾介紹作者和他的書。我們讀《草房子》,曾經(jīng)要求把當中的一個小故事改編成劇本。有孩子就改編了桑喬和桑桑去打獵的片段,有動作,有神情,有語言,很是像個樣子,能力得到大大的提高。在表現(xiàn)中更深入人物內(nèi)心!
三、課后延伸
整本書的閱讀更多的時間是在課后。創(chuàng)造生動活潑,形式多樣的課外活動,形式越多樣、越活潑、越生動,閱讀成果就越能展示得充分,學生享受到的成功的喜悅越多,越激烈,學生的閱讀的興趣就越能夠鞏固起來。趣味濃了,學生的自豪感和求知欲就增強了,主動閱讀也就更好的行動起來了。如果你喜歡畫畫,你可以根據(jù)你的專長為你熟悉的故事情節(jié)繪一幅畫,為《西游記》制作一本圖畫冊,再請人給你這本圖畫冊寫小序,編成一本繪本書。如果你喜歡寫作,你幫四位主角寫一份推薦詞給感動西天委員會,參加感動人物大選。如果你擅長策劃,你幫四位主角想一想他們最適合的職業(yè)是什么。我們在讀《草房子》時利用“小靈通講壇”從四個主要人物當中評選出“最……少年”(調(diào)皮、英俊、幸福),樂趣多多。我們再讀《海底兩萬里》時有同學繪制了尼姆船長的航線圖,我們隨即安排了“我是探險家”的活動,解決了這樣的問題:為什么尼姆船長走出了這樣的一條航線?這些地方有著怎樣的人文社會現(xiàn)象?隱藏著他怎樣的意圖呢?孩子們越看越有勁。
數(shù)千年來傳統(tǒng)文化的積淀而成的名著,更是作家們知識的積累、智慧的結(jié)晶。于漪老師告訴我們,在少年時代閱讀大量的文學作品對一個人是有著重大的影響啊!整本書閱讀對一個人一生的發(fā)展也起著最直接的作用。作為一名中學語文老師,我愿意領(lǐng)著我的這幫學生向整本書閱讀進軍!
【參考文獻】
[1] 吳建英. 整本書共讀:為童年播下美妙的種子[M]. 福建:福建教育,2019:51.
[2] 周益明. 靜悄悄的課程建設(shè)[M]. 上海:華東師范大學,2017:48.
[3] 鄭桂華. 提高整本書閱讀教學效益的三條途徑[Z]. 新浪博客,2018-3-20 (3).
[4] 鄭鋼. 美國課堂里的整本書閱讀[Z]. 外灘教育,2018-4-17(3).
(作者單位:江蘇省揚州市邗江區(qū)陳俊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