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曉進
【內容摘要】本文研究了初中化學教學中兩極分化的現象,分析當前提高教師教學和學生學習質態的方法和原則,并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提出一些防止初中化學學習中出現兩極分化的方法和措施。
【關鍵詞】避免 ?兩極分化 ?方法 ?措施
九年級化學是啟蒙階段,學生初次接觸化學知識,有著學好化學的沖動和愿望。教師要研究學生的心理特點,學習能力,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分析初中生化學學習兩極分化的原因,從多個策略出發,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
一、導致初中生化學學習兩極分化的原因
當前初中化學教學中,造成學生兩極分化的原因主要有學生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共同影響,先天的智力因素除外,教師可以改變和發展學生的非智力因素。但是很多學生初一和初二成績不好,影響到他們學習化學的信心,普遍有自卑感,覺得自己不是學習的料子,從心理上排除學習,不想學習,不愿意學習,對化學的學習停留在淺層,上課的時候也難以打起精神,教師要徹底改變學生的學習面貌,花費大量的時間研究學生,從非智力因素的發展上下功夫,想出辦法來,改變學生成績兩極分化的現象。教師的教學水平、組織管理水平等,影響著教師的教學水平,影響著學生的學習水平。教師要改變自己的教學方式,發揮自己的教學智慧,從立體化的多樣化的教學方式出發,改變學生學習的質態,改變自己的教學的質態,發揮自己的人格的魅力,發揮教師的教學的魅力。
二、怎樣減少和防止兩極分化
1.養成學生好的學習習慣
首先,教師要培養學生一邊聽課一邊思考一邊記錄筆記的學習習慣,教師要兩手都要抓,既要抓優秀的學生,也要抓問題學生,這些學生思維慢,接受能力弱,教師要引導學生主動參與交流和討論,爭取更多的時間來讓學生學習新知識,復習舊知識。教師要避免學生留在腦海里的難點越來越多,學生成績要逐步穩重提高,不能被輕易放棄。
2.教師要對學生針對已經學過的知識,進行及時復習,反復訓練,針對基礎不夠好的學生,思維能力和接受能力都比較差的學生,教師要按照知識的規律來進行分析,引導學生消化知識,吸收知識,轉化為自己的知識,針對一些重點的知識點,教師要變換各種形式,創造問題的情境,來讓學生學得快樂,學得有情趣,不能產生學習的疲勞的感覺。
3.教師要讓學生堅定信念,建立信心
教師要鼓勵學生擁有信念,在困難面前,勇敢直前,教師要讓學生增強克服困難的意志力。例如,教師在教學化學第一課的時候開始,就要向學生介紹化學的特點,學生起點一樣,基礎一樣,只要認真學習,都能學好化學。教師要讓學生牢固樹立這樣的信念,就是只要自己認真學,一定能夠學好化學。教師也要給學生介紹化學在當今社會的重要作用,不僅僅是為了升學,對今后的提高生活質量大有幫助。因此,初中生光了解一些化學知識是不夠的,還要樹立起我要學好化學的信念。
4.教師要激勵學生,為學生揚帆遠航
第斯多惠說:“教學的藝術不在于傳授本領,而在于激勵、喚醒和鼓舞。”教師可以發揮出激勵性的作用。我們知道,激勵性的語言就像是前進的動力,很多學生到了初三,成績仍然不理想,那么,心情就壓抑自卑,對學習甚至失去了信心。教師更要發揮激勵性的評價,激起學生的信心,引領學生品嘗到學習的成功的滋味。教師要用溫暖的話和關注的眼神來鼓舞學生的學習的信心,產生強大的學習的動力。教師要把更多的經歷放在學習困難的問題學生身上。教師要多提問,多鼓舞,多激勵學生,讓學生有進步,再努力。教師要引導學生多多參與討論學習,教師也可以帶領學生一起探究化學問題。教師的激勵不僅能夠幫助學生獲得好的學習習慣,還能幫助學生獲得成功的體驗,增長學生學習的信心和自主性。也就是說,教師用激勵性的語言,來點燃學生智慧的火花,就能讓學生感到滿足和動力。教師要明白,初中生不能被分化開來,否則他們的信心會缺乏,教師只有鼓舞學生奮發進取,增長學生的信心,喚起學生的學習潛力,這樣,學生才不會比別的學生差很多。
5.加強分化點的教學
九年級的化學是啟蒙學科,很多知識趣味性很強,實驗很多,學生很喜歡。但是也有一些理論知識很強,例如化學方程式的計算等。這個時候就沒有化學實驗來吸引學生的眼球,要學生發揮想象,通過思維來領會知識。這對很多學生來說是很難的,一些學生往往就能分化開區,對于這些知識,教師要放慢教學的進度,降低教學的難度,一步一步教學,穩抓穩打,隨時解決學生學習的問題,保證每個學生都掌握。此外,對于一些知識難度大,比較抽象的知識,教師要用生動形象的語言,恰當的比喻,來幫助學生理解和內化。教師還要通過多媒體技術來進行展現,通過三維的動畫等,生動形象地演示微觀的知識。例如,在學習物質的溶解的時候,教師可以用視頻動畫向學生展示蔗糖分子在水分子中消失的情境,進而將微觀問題宏觀化,實現抽象的知識具體形象化,方便學生容易理解知識,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
6.發揮集體的智慧,做到愛心幫扶
教師的時間和精力是有限的。教師不可能密切關注到每一個學生,針對一些接受能力弱的學生,一節課下來,他們總有一些難以解決的問題,這些問題如果不能得到及時地解決,那么就會逐漸累積和增加,成為學生學習的阻力,這樣就會讓學生失去對化學學習的信心,學生缺乏興趣,就會缺乏動力和斗志了。教師可以建立班級幫扶小組,用優秀的學生帶動后進的學生,平時督促學生學習,及時幫助學生解決學習中的問題,幫助學生共同成長,共同提高。這樣,教師可以開展小組學習競賽,比一比哪個小組學習效果大,激勵學生不斷進步。實踐證明,初中化學教師運用愛心幫扶能促進后進學生進步,有效改變兩極分化的局面。
7.實現學生主動接受知識
這是一個教學觀念的改變。化學重視實驗教學,課堂要提高學生動手實踐的能力。教師可以讓學生在動手操作中明白各種化學現象包含的道理。教師可以引導學生主動提出問題。化學教學中有著各種各樣的問題。學生成績不夠好,不代表動手能力就不好。教師要讓學生主動接受知識,形成良性循環,提高初中生自主學習的能力。教師可以引導學生自己發現,自己努力解決問題。學生是在解決不了的問題,教師再進行解答,這樣就能最大程度上開發學生的智力。教師不能把答案說得過于直接和明白,要留給學生去思索去回答。教師要讓學生習慣自己獨立思考,要讓學生尋找解決問題的辦法,實現學生舉一反三地學習。這樣的學習方式也可以運用到今后的化學學習中。
8.靈活布置作業,重視作業批改,發揮考試的功效
作業是檢查學生學習能力,鞏固學生知識,檢查學生學習效果的路徑。因為學生知識水平不一樣,學生如果做難度大的作業,就會產生畏難的情緒。這個時候,有的學生做不出來,就會抄作業,甚至不交作業等。因此,初中化學教師可以在布置作業的時候,布置一些有彈性有層次的作業,不同層次的學生做不一樣的作業,保證每一個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獲得不同程度的發展,保證學生學習有能力,有信心,能獨立完成作業。教師可以對后進學生采取面批的批改方式,幫助學生尋找做錯的原因,查找出學生的弱點,耐心輔導學生。教師可以在進行單元測驗的時候,設計80%的基礎題目,這些題目都是課本題目和例題等進行變化,讓后進生通過努力考到及格以上不困難,保證后進學生的信心的增長,激發后進學生的學習興趣。
初中化學教師在教學中要正確認識到學生兩極分化的現象,分析學生兩極分化的原因,采取積極有效的措施去防止學生出現較大的差距。教師要勇敢直前,發揮自己的教學智慧,澆灌初中學生的心靈,引導學生直面困難,保證學生在化學學習中揚帆遠航。
【參考文獻】
[1] 王立文. 淺析九年級化學兩極分化的原因及對策[J]. 新課程(中),2016.
(作者單位:江蘇省興化市板橋初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