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焱
摘 要:近兩年,網絡直播迅速發展成為一種新的互聯網文化業態。2020年初,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直播帶貨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席卷出版業。出版社除了編輯、營銷或者社長上陣自播,還與網紅聯手直播,都嘗試在直播中分一杯羹。出版社對當前圖書直播現狀進行復盤和制定下一步工作計劃時,不妨眼光放得更遠一些,對未來的圖書直播多一些猜想。
自直播帶貨模式興起以來,大量作者和出版社通過直播的方式,為圖書產品的宣傳推廣帶來了新的可能。在這種模式下,出版社的品牌和產品能夠被更多、更廣泛的用戶喜歡,而且能更直接、更精準地觸達用戶,還能夠在圖書銷售方面延展出更多可能。本文試圖分析出版行業直播的現狀及未來的走向,也許能為當前出版社做好圖書直播帶來一些新的思考。
一、圖書直播代言
如果說2019年的圖書直播營銷還屬于試水階段,那么2020年的新冠疫情讓這種營銷模式迅速席卷出版行業。除了與“流量王”薇婭合作有較成功的案例,許多出版社的編輯、營銷甚至總編、社長親自上陣當“網紅”,各盡其能給自家的圖書宣傳賣點。原本在圖書銷售幕后的編輯紛紛站在讀者面前,找賣點,說痛點。多年以前,編輯的角色主要是找選題跟作者,最多也就是參與發行的前期工作。時至如今,編輯早已充當產品經理的角色,作者、設計、印刷、發行、營銷各個環節都要深度參與。拿視頻直播來說,對出鏡編輯的要求是相當高的,除了專業水準要高,還要形象好氣質佳、口齒伶俐、激情投入,讓讀者隔著屏也幕感受到這份熱情。
直播時代,編輯要努力適應線上宣傳的新要求和新趨勢,要找到適合自己的方式給圖書代言。長江文藝出版社今年在快手直播開辟了直播專欄,先后進行了《孩子閱讀寫作百寶箱》《品歷史,就讀文化散文》《最好的課堂在大自然中》《如何學懂古詩詞?直播送書啦!》等直播活動,直播主角為圖書編輯和營銷人員,直播形式有導購、有分享、有互動,單場最高觀看人數破10萬人。在直播前,編輯要做一系列準備工作,首先進行主題設計,帶話題性的主題往往更能吸引用戶進入直播間;然后是做好直播預告的海報圖、預告視頻、推文等宣傳資料;隨后進入選品環節,針對直播主題和視頻的特性挑選適合直播的圖書;最后準備促銷優惠方案,確認直播間商品折扣和直播互動玩法等。無論是編輯自己直播,還是邀請其他嘉賓直播,這些準備環節都必須盡量精細化。
二、交互內容為王
互聯網到底應該是內容為王還是渠道為王?這個話題本身其實就是一個偽命題。不管什么時候,好的內容投放到合適的渠道,讓更多的用戶接受,才是出版社追求的終極目標。那么好的內容是什么?綜觀圖書直播現狀,大多出版社主要從作家或圖書定位的角度提煉賣點,并做全方位的闡釋。雖然出版社都拿出當家優質內容在做,但是結果并不如我們預期的那樣。
拋開直播平臺的“話語權”和渠道的折扣,單從內容的角度來看,目前出版社在做圖書直播的時候用戶的參與感不夠。出版社強調內容為王,但是在圖書直播領域,應該說是交互內容為王。直播不是靠一個主播講自說自話,而要調動消費者的參與感和激情。吸引用戶進入,保持用戶停留,說服用戶購買,每一個環節都需要精心設計互動。
直播的優勢就是其強大的互動性和參與感。一場成功的直播,編輯除了有較好的形象、聲音和鏡頭感外,還要有較強的互動能力,能與用戶隨時進行直播答疑、互動,而且還要注意直播節奏,這就要求編輯盡量熟悉直播臺本,根據人氣情況穿插直播福利。編輯和用戶同時在線,觀眾可以隨時發表意見,如果在這個過程中,用戶的行為能及時得到反饋,那么就可以強化用戶的不斷參與,可以延長其新鮮感,從而增加用戶的黏性。編輯通過不斷的嘗試和總結,最終形成鮮明的個人特征,利用衣著、口頭禪、裝飾等工具讓自己的形象標簽化,打造某一類別圖書的直播品牌。
長江文藝出版社編輯在做兒童節童書專場直播時,主要針對暖心美讀書、秦文君等名家美繪或插圖圖書進行直播帶貨,每本書都撰寫了直播臺本內容概要,設計聊天話題。兩個編輯在直播中互相補充。正常直播3.3萬人次觀看,在線峰值超過5000人。
三、優化場景體驗
說到全場景直播,繞不開“云經濟”。在其他行業,已初見全場景直播的端倪,比如“云看房”“云逛街”“云吃飯”“云旅游”“云試駕”等,把線下體驗搬到線上,讓用戶的感受更沉浸更真實。
出版社直播通過優化場景體驗,將推動直播平臺向出版產業鏈各端滲透,促進內容創新和融合創新。出版社積極推動“直播+”布局,與教育、文化、旅游、影視、游戲等產業相結合,努力構建多元化、差異化、高品質的直播生態體系。
比如,在一場圖書直播中,主播正在直播間向讀者介紹圖書漂亮的裝幀設計,這時候可以將畫面切換到印刷廠,讓讀者真切感受圖書印制過程,還可以讓讀者與印廠工人交流互動,滿足讀者的好奇心,促成下單。又比如,直播正在介紹圖書選題的亮點,這時候可以將畫面切換到圖書選題會現場(提前錄制好),讓讀者更直觀地了解這本書的賣點。全場景直播打破了直播的空間限制,再不僅是鏡頭前固定的主播舞臺,“云游出版社”“云逛書店”等都可以成為下一階段圖書直播的場景。當全場景直播盛行后,出版社圖書直播會呈現馬太效應,優質的原創內容,編輯的工匠精神,流程的精細管理都將是讀者選擇產品的優先理由。
長江文藝出版社目前的快手直播間搭建在會議室,除了閱讀推廣人的時間具體而定,直播時間都在下午。長江文藝的直播在考慮用戶場景體驗方面尚處于初級階段,直接導致直播流量不高,圖書宣傳功能大于直播帶貨功能。出版社在制定下一階段的直播計劃時,需要考慮直播場景和時間的用戶體驗感。
四、打造私域流量
做視頻直播,必須要有私域流量思維。那么,什么是私域流量?它其實是對于公域流量而言的,就是可以自由反復利用,無需付費,又能隨時觸達,被沉淀在公眾號、微信群、個人微信號、頭條號、抖音等自媒體渠道的用戶,屬于“私有資產”。目前大多出版社都在抖音、快手等平臺上進行直播,要把公域流量變成私域流量,出版社必須建立個性化的人設和獨特的品牌特征。其本質就是做用戶運營。而用戶運營要關注的問題是用戶該從哪里來;如何留住更多用戶;當用戶量慢慢多起來,如何增強出版社對整個用戶生態的影響力和掌控力;用戶如果出現流失怎么辦;等等。
那么,如何做好私域流量的準備工作呢?首先出版社需要明確重點抓取的用戶是誰,針對種子用戶建立優質成長路徑。然后給予用戶必要的維系和激勵手段,比如通過大量日常溝通變成好朋友、贈送暖心小禮品、舉辦線下活動等。
長江文藝出版社在復盤視頻直播時也是基于這一思路,明確做視頻直播除了滿足日常的營銷宣傳和直播帶貨目的以外,還應該著力為自己的讀者和用戶提供額外增值服務,最終將用戶打造成自己的私域流量。任何一場直播,流量是需要解決的首要問題,沒有人流進直播間,直播帶貨是空談。人進來了,還要留得住。編輯通過自己獨特的人設和風格,增強用戶黏性,是保持人流穩定的關鍵。如果發生用戶流失,或進來沒多久就離開直播間,則要思考選品是否具備新、奇、特,或者折扣促銷是否拿出誠意打動用戶。通過反復的嘗試和復盤,最終達到沉淀私域流量的目的。
視頻直播是移動互聯網時代的產物,尤其是5G網絡方興未艾,為視頻直播提供了新的可能和流量便利。出版社要抓住視頻直播的萬億風口,樹立“技術+內容”的融合發展理念,用新型科學技術手段為出版內容賦能,提供多元化的營銷模式,打通內容和互聯網的通道,實現真正的轉型和融合發展。
(作者單位系長江文藝出版社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