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艷霞
(鄭州市第六人民醫院,河南 鄭州 450061)
肺癌是最常見的肺部原發惡性腫瘤,發病率和死亡率均居我國惡性腫瘤的首位[1-3],肺結核是由結核分枝桿菌引起的慢性傳染病,我國是肺結核高負擔國家,發病率居全球第2位[4-5],2種疾病均嚴重危害著我國居民健康。肺癌和肺結核均在肺部發病,臨床癥狀和影像學表現均相似,臨床中容易出現誤診情況。肺結核診斷的黃金標準是病原學陽性,但由于技術手段和標本質量的問題,導致病原學陽性檢出率過低,不利于早期診斷。近幾年,一種新的結核病感染檢測方法γ-干擾素釋放試驗逐漸應用于臨床,成為結核病診斷的重要輔助手段。γ-干擾素釋放試驗根據原理不同分為結核感染T淋巴細胞酶聯免疫斑點試驗和全血γ-干擾素釋放試驗,前者是通過計數產生免疫應答的T淋巴細胞來進行定量分析,后者是通過酶聯免疫吸附試驗檢測全血中γ-干擾素的釋放水平。全血γ-干擾素釋放試驗在結核分枝桿菌潛伏感染方面敏感性和特異性較高,在國內外已被廣泛報道[6-8]。本研究利用全血γ-干擾素釋放試驗對肺癌、肺結核和健康體檢者進行分析,探討該方法在肺癌和肺結核鑒別診斷中的應用價值,為臨床診斷提供一些參考,以期減少誤診的發生。
1.1 一般資料選取2017年6月至2019年6月期間在鄭州市第六人民醫院治療的肺結核患者67例(肺結核組)、肺癌患者59例(肺癌組),另選取同期在鄭州市第六人民醫院體檢中心健康體檢的61例健康體檢者作為對照組,所有患者均進行全血γ-干擾素釋放試驗。肺癌組59例均經病理檢查確診,并排除活動性肺結核,診斷依據為中華醫學會肺癌臨床診療指南(2018版)[9],其中男34例、女25例,年齡(61±13)歲。肺結核組67例,病原學陽性確診,診斷依據為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行業標準肺結核診斷(WS288-2017)[10],其中男39例、女28例,年齡(49±15)歲。對照組健康體檢者61例,其中男37例、女24例,年齡(46±14)歲。
1.2 全血γ干擾素釋放試驗全血γ干擾素釋放試驗試劑盒QuantiFERON-TB Gold(以下簡稱QFT試劑盒),購自德國凱杰公司。具體方法:第一步采集全血,使用2種方法中的1種,將1 mL全血分別直接收集到3個QFT血液收集管中,并在室溫下保存16 h,然后孵化。或者將3 mL全血收集到單個肝素鋰管中,在室溫下或冷藏條件下靜置53 h,然后轉移到QFT管和孵育器中。3個血液收集管分別為TB檢測管、Nil管和Mitogen管,TB檢測管含有肺結核特異性檢測抗原[ESAT-6、CFP-10、TB7.7(P4)],Nil管為陰性對照管,Mitogen 管為陽性對照管。第二步37 ℃孵育16~24 h,用酶聯免疫吸附試驗檢測血漿中釋放的γ-干擾素。第三步使用QFT分析軟件分析結果。QFT結果判讀標準見表1。

表1 QFT 結果判讀標準 IU/mL
注:1)以Nil管的反應做校正
1.3 統計學處理采用SPSS 18.0進行統計學分析,計數資料用百分數表示,比較用χ2檢驗,檢驗水準α=0.05。
肺結核組、肺癌組、對照組全血γ-干擾素釋放試驗結果陽性率分別為94.93%(63/67)、55.93%(26/59)、16.39%(10/61),總體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79.973,P<0.001)。肺結核組陽性率明顯高于肺癌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33.456,P<0.001);肺結核組陽性率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77.921,P<0.001);肺癌組陽性率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10.938,P=0.001)。全血γ-干擾素釋放試驗在診斷肺結核感染中的敏感性為94.03%,特異性為70.00%。
2019年10月17日,WHO發布的2019年版全球結核病報告顯示,2018年全球新發結核病患者1 000萬例左右,中國新發肺結核患者86.6萬例(占全球的9%),居30個結核病高負擔國家的第2位。2018年全球結核病死亡數124萬左右,死亡率達到16/10萬,連續十幾年位居單一傳染病死因第1位[4]。有研究[11]對我國2015年癌癥統計數據分析發現,肺癌位居我國惡性腫瘤發病和死亡率的第1位,當年新發肺癌78.7萬,發病率57.26/10萬,當年死亡人數63.1萬,死亡率45.87/10萬。肺結核和肺癌已經成為嚴重影響人們健康的全球重大公共衛生問題,但兩者在臨床早期診斷上都存在一定的困難,尤其是肺結核的早期診斷。肺結核診斷臨床常用方法包括病原學檢測方法(痰涂片、痰培養、分子生物學檢測等)、影像學方法、結核抗體檢測、結核菌素試驗等,其中影像學方法只是肺結核診斷的一種輔助方法,結核菌素試驗由于受到卡介苗接種的影響假陽性率過高,結核抗體由于抗原的差異導致假陰性率和假陽性率偏高,已失去臨床診斷意義。另外,目前常用的病原學檢測方法陽性率太低,達不到早期診斷目的。黃芳等[12]報道痰涂片顯微鏡檢查陽性率僅為24.6%,液體培養陽性率為49.7%。近幾年國內外已廣泛報道全血γ-干擾素釋放試驗在結核分枝桿菌潛伏感染方面敏感性和特異性較高,其原理是機體初次感染結核分枝桿菌會導致產生致敏T淋巴細胞,若再次遇到同樣的結核分枝桿菌抗原時,該細胞立即活化為效應性T淋巴細胞,效應性T淋巴細胞會釋放出細胞因子,比如γ-干擾素等。因此,我們可以通過檢測γ-干擾素水平來判斷結核分支桿菌的感染情況,進而確診或排除肺結核。高磊等[6]在我國東部、中部、西部開展了大規模的結核分枝桿菌感染流行病學調查,其結果顯示我國人群結核分枝桿菌潛伏感染率在15%~18%之間。本研究發現健康體檢者的檢測結果陽性率達到16.39%(10/61),與前述研究結果一致。另外本研究還發現肺癌組陽性率為55.93%,與黃毅等[13]的50.00%基本一致,但高于劉旭輝等[14]的27.30%(6/22),其原因可能與試劑盒、標本質量和樣本量不同有關。本研究結果還顯示,肺結核組陽性率94.93%,明顯高于肺癌組和對照組,肺癌組陽性率也明顯高于對照組,可能原因是結核分枝桿菌更容易感染機體免疫力低下者,而肺癌患者由于放、化療的原因致使機體免疫力下降,引起結核分枝桿菌潛伏感染的可能性增加。另外,黃毅等[13]認為在腫瘤形成過程中可能產生一些相似的效應性T淋巴細胞,在受到EAST6、CFP10蛋白刺激后釋放γ-干擾素,從而出現假陽性的結果,具體原因需進一步考證。
綜上所述,全血γ-干擾素釋放試驗在診斷肺結核感染中具有較高敏感性和特異性,可用于肺癌和肺結核的鑒別診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