竇龍人
【摘 要】閩劇老生的表演彰顯了福建地區的傳統文化。傳承、創新閩劇老生表演是保護傳統文化的重要手段。為推動閩劇老生表演藝術的繼承以及創新,就要探究合理的模式與手段。對此,文章從傳統戲曲繼承與創新的角度對戲曲老生表演繼承以及創新進行了簡單的研究和分析。
【關鍵詞】閩劇;老生表演;繼承與創新
中圖分類號:J825文獻標志碼:A? ? ? ? ? ? ? 文章編號:1007-0125(2020)15-0024-02
中華民族有著悠久的歷史文化,在發展中形成了各種優秀的民間傳統藝術形式。這些民間藝術有著濃重的歷史文化價值,可以有效地增強民族認同感,提升歸屬感。閩劇作為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其有著較為豐富的文化內涵與價值。
一、閩劇歷史發展與閩劇老生表演
閩劇是福州傳統的民間藝術形式,也是福州戲曲發展史上的瑰寶。閩劇迄今為止具有四百多年的歷史,是福建省福州市的地方劇種,其劇種有著有容乃大、海納百川的發展精神,是由儒林戲、江湖戲、平講戲融為一體的多聲腔劇種。表演形式更是結合了昆曲、京劇、越劇等具有較為顯著的通俗性、民族性的傳統藝術。老生是閩劇中較為重要的行當,主要扮演男性人物,主要指在戲曲劇目中的男主角。根據戲曲種類不同、扮演人物的年齡與身份的不同,在表演上各有特征。老生也稱之為須生、正生。胡子在戲曲中的專有名詞為“髯口”。
老生角色的塑造多為中國古代的階層,其具有獨特的風貌。在古代社會中,老生行當主要的角色有英雄好漢、王侯將相或忠義人士,通過戲曲的形式傳遞士人階層的演變以及歷史,其具有較強的感染性。不同的角色有著不同的特征,在老生表演中要根據自身的條件合理選擇,根據戲曲表演的側重點以及分工進行調整,要避免機械化的人物形象,要文武兼備、唱做并存。
二、閩劇老生表演的繼承和創新發展瓶頸問題
(一)人才斷層,不利于傳承發展
閩劇有著悠久的歷史,而閩劇傳承中存在的最主要問題就是人才斷層、匱乏的問題。隨著社會多元化發展,一些老一輩藝術家的藝術財富不能及時地保存和傳承,年輕一代從而缺乏對傳統閩劇的了解,缺乏挖掘與學習傳統閩劇的興趣與積極性,導致閩劇老生藝術傳承中出現了人才斷層的問題。
在古代的技藝傳承中主要通過師徒的方式傳承。而閩劇老生具有較強的專業性,行業分布相對較為集中。在現實文化傳承中主要通過口傳心授的方式實現藝術傳承,但是此種方式容易導致人員出現損失的問題與風險,人才流失問題嚴重。
雖然現階段人民對非物質文化遺產較為關注,也加強了對閩劇的保護與傳承,但是受到資金以及推廣宣傳等多種因素的影響,導致群眾不了解閩劇的藝術價值。
也有的人認為閩劇藝術形式的受眾范圍相對較小,老生這個行當的社會影響力不足,尤其是其他行當,例如,花臉、武生等在閩劇里屬于冷門的行業。這樣就會導致專業性表演人才缺失的問題尤為嚴重,導致技藝面臨著失傳的尷尬境地。
(二)觀眾群體減少,市場受眾不大
整體上來講,閩劇的傳播方式與渠道相對較為單一,社會影響力較小。在多元化、網絡化的文化沖擊之下,嚴重地制約了閩劇的傳承與發展。一些青少年甚至都不知道何為閩劇、什么是老生,導致在新一代群體中缺乏對閩劇文化的認同感。而今社會老齡化問題逐漸嚴重,閩劇活動空間較小,閩劇受眾基礎不大,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閩劇老生行當的傳承與發展。
三、閩劇老生表演的繼承與創新探究
在社會高速發展過程中,要想有效地解決閩劇傳承與發展的危機,就要在戲曲內容以及形式的基礎之上實現創新,通過現代化的技術手段進行宣傳,這樣才可以拓展閩劇的受眾范圍。
(一)傳承文化,繼承閩劇老生表演精髓
老生的表演程式是一種在閩劇發展過程中,通過演員在實踐中不斷探索、錘煉、修正和完善形成的一種模式。這些程式融合了幾代藝人的心血,是通過師徒傳承、創新和發展形成的表演形式,這不僅僅是藝術的沉淀,也是文化的傳承。
在老生表演藝術傳承中要端正態度,尊重戲曲藝人的勞動成果。要在繼承的基礎之上進行發展創新,要避免過于武斷地否定傳統的戲曲表演程式,導致戲曲出現斷層的問題。
(二)培養創新意識,做到融會貫通
在閩劇老生的傳承與發展過程中,要以閩劇自身的發展為基礎,通過對傳統藝術表演形式以及方法的創新,實現閩劇藝術的傳承,進而達到提升藝術價值的目的。創新發展是實現傳統戲曲受眾拓展的重要手段,有利于保護我國的傳統文化。閩劇的創新發展要基于時代發展特征為基礎,堅守傳統文化內核,真正做到傳承與發展。
閩劇老生表演的創新與發展必須要通過專業的演員及教師來完成,要充分地發展閩劇老生唱腔及表演,來提升表演者的創新意識。通過對閩劇老生唱法的演繹,在練習中分析自己的問題,通過對咬字、發音以及轉音的創新,根據自身的經驗進行調整,完善老生唱腔方式,達到繼承與創新的目的。
(三)閩劇傳統唱腔具有傳統的韻味與特點
在進行唱腔創新時,表演者不僅要充分意識到傳統唱腔的優點,也要了解傳統的唱法與特征,通過學習傳統的唱腔,增強整體的聽覺感受。
(四)基于生活角度合理運用老生程式
閩劇的程式在本質上來說就是反映生活本質的藝術形式。老生作為閩劇藝術的重要行當,在表演中不僅要遵循傳統的程式,也要具有一定的靈活性,不拘泥于程式。要從生活的角度出發,重視藝術的創新與發展,實現生活與藝術的有效統一。戲曲老生行當在傳承中要從程式與生活的角度出發,不能通過程式約束和死板的傳承,而是要對其進行充實、修改。閩劇劇目中不同的老生都有著不同的特征,因此在表演中要以程式化表演為基礎,從劇本與老生人物特征的角度分析,避免生搬硬套。從生活角度出發,融入人物特征,基于人物的角度創新,才可以達到畫龍點睛的作用。
戲曲程式的產生以及運用是一個變化的過程。老生這一行當在發展中不僅要尊重傳統的程式,也要在運用的基礎之上對其進行繼承和創新,要對程式進行改革與創新。在閩劇表演中,要從劇情、人物設定出發,調動各種表演手段,全方位、多層次地進行人物的塑造以及刻畫,要充分地吸取借鑒其他藝術的手段以及形式,要根據劇情的需求對原有的程式進行創新,通過借鑒其他劇種的表演技巧達到創新的目的。
四、閩劇老生表演的傳承與思考
第一,邀請閩劇界及戲曲界專家學者指導研究、挖掘整理閩劇老生的劇目與表演特色,加強對閩劇老生表演的傳承與創新。
第二,閩劇通過巡演的方式讓人們了解閩劇、了解閩劇老生表演的藝術價值,對于戲曲文化的傳承與發展來說具有重要的價值與意義。這種巡演的方式可以有效豐富人們的業余文化生活,在無形之中擴大戲劇影響力。
第三,通過閩劇戲劇社等方式進行閩劇的表演,在公園、廣場、茶樓等場所表演閩劇,加強宣傳,提升人們對傳統戲曲、閩劇藝術以及老生行當的關注。
第四,培養專業人才,提升文化認同感。閩劇老生的傳承與發展,要以年輕人為主要載體,要培養一批高素質的文化藝術群體。究其根本,傳統戲曲文化的斷層與落后的本質就是傳播方式相對落后。要想傳承傳統的戲曲形式,就要創新傳播形式。在網絡時代,要合理利用網絡化傳播方式,通過自媒體等方式進行傳播,達到擴大傳播范圍的目的,達到拓展其受眾群體規模的目的。
五、結語
閩劇作為一種具有福州文化傳統的藝術形式,在民俗文化傳承以及娛樂大眾傳遞價值中有著重要的作用。而在現代社會娛樂形式以及內容發展中,閩劇的發展與傳承受到了不小的影響。閩劇要想傳承,就要做到創新。創新是藝術傳承的有效形式。無論何種戲曲的發展也是通過無數次創新而形成的模式,但是細節上的創新與優化是其實現傳承的關鍵。傳統戲曲的傳承與創新要符合時代發展的需求。在內容形式上和中心思想上實現創新改革,從而可以更好地繼承閩劇老生表演、發展閩劇的老生表演特色。
參考文獻:
[1]李雪東. 探究我國戲曲表演中的老生角色形象[J].通俗歌曲, 2017.
[2]王秋.淺談戲曲老生角色唱腔的特點及創新[J].戲劇之家, 2018(30):28-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