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卉
【摘 要】在本文中,筆者將對迷彩的起源、色相分析及應用發展進行闡述,引領大家對迷彩的軍事應用方面進行深層次了解。
【關鍵詞】迷彩的起源歷史;迷彩的色相分析;迷彩的應用實踐
中圖分類號:TS941 文獻標志碼:A? ? ? ? ? ? ? 文章編號:1007-0125(2020)15-0133-01
一、迷彩的起源歷史
迷彩起源于蘇格蘭獵鳥人的偽裝服,最早可追溯到蘇格蘭的吉利服(以一位獵手的名字“吉利”命名)。《西方狩獵史》中記錄到,西方以狩獵為生的民族不止以打獵為生,隨著時代的發展,打獵同時作為貴族彰顯地位和身份的象征。在古代中國,狩獵同樣也是彰顯國威、維護領土、起到震懾他國的作用。在這樣一個存在生物狩獵、捕獵的優勝劣汰的自然環境中,大自然中的動物也會運用自身的“偽裝”來隱蔽自己防止捕食者和狩獵者的攻擊,例如變色龍、枯葉蝶、比目魚、螳螂等,大自然中這樣保護自身的防御方法被人類學習并沿用。在現代社會,迷彩更多地被應用于軍事領域,主要用于隱蔽己方、迷惑他方,起到戰術隱蔽、先發制人、突襲的作用。直到現今,迷彩服經歷了動物皮毛制成的軍服、不統一顏色的軍服、統一綠色或土黃色迷彩服、合成化學纖維制成的具有防可見光偵查的迷彩服等。迷彩源于自然世界,適應物競天擇的生存環境,在軍事行動中迷彩偽裝發展的歷史也相當悠久。
據史料記載,在春秋時期我國軍服就已經開始發展,公元前307年趙武靈王推行的“胡服騎射”在那時就形成了統一軍服的思想;宋代就有人指出“古者戎服,上下一致,皆重赤”,意思是軍隊官兵應穿著上下一致,穿重紅色的衣服,重紅色的衣服與黑紅色的車輪、很多軍中器物及發生戰爭時戰場的血跡顏色一致,可以在環境中隱蔽。西方的古羅馬時期輕騎兵也會給戰士配發由動物毛皮制成的軍服,以迷惑敵人。大約在公元4世紀,古羅馬人為了對抗海盜的入侵,將船員的臉部、衣服、船帆和繩索都涂成了相同的藍色,使其在視覺上與大海保持一致。在19世紀,英軍與其他國交戰中發現駐地環境復雜、黃土地裸露、風沙大,開始使用土黃色作為軍服的顏色。20世紀美軍在戰場上給女護士配發的一種罩衫印有樹干、石塊等圖案,也同樣利用了變形迷彩的偽裝效果。20世紀30年代,德軍推出了世界上第一套真正的迷彩偽裝服——“帳篷”式迷彩服,這種迷彩的底色是棕褐色或淡棕色,上面印有大塊的棕色和綠色幾何圖案,并點綴了一些碎石片花紋。20世紀60年代以后新制作的迷彩服采用合成化學纖維,在防可見光偵查方面比棉布優越,而且在色彩中添加了化學物質,使迷彩服的紅外光反射能力與周圍景物的反射能力大體相似,更加具有隱蔽的特點,在夜間作訓等高科技環境中更容易隱藏自身位置。現今社會,迷彩技術更多地應用于服裝、作戰工具、武器裝備上。
二、迷彩的色相分析
早期的迷彩人們把茶葉、泥土、咖喱粉和果醬汁等涂抹在衣服上,使軍服上出現了不同程度的土黃色、深褐色、鼠灰色、藍棕色等,在后來的戰爭中歐洲軍隊配發了土黃色的軍服,在實戰中被證明有減少傷亡的作用,這是最初的“隱蔽迷彩”。隨后的一段時間里,德國、加拿大等國的軍服逐步采用綠色,英國使用的茶色使得英國迷彩的服裝顏色更加地接近環境,后來俄國也開始把土褐色作為軍服的顏色。第一次世界大戰時期,德國軍隊迷彩開始由綠色、淺棕色和深棕色為主演變為黃褐色、淺綠色后又轉變為棕褐色、淡棕色迷彩。二戰時期的美國仍采用與第一次世界大戰相同的土黃色軍服,后還采用過灰綠和森林綠;意大利的軍服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始終沒有變化,即在淺棕和淺綠的底色上印有黑色和紅棕色斑塊。各國的迷彩各有不同,但大多統一為棕灰色調,主要用于叢林、山地等外界環境的隱蔽。中國迷彩在野外作訓、叢林作訓、山地作訓中都有相應的高級灰色相,目前是四色迷彩,將來還可能過渡到六色迷彩。根據具體環境軍隊迷彩設計的舒適度、服裝的柔韌性與隱蔽色的結合都與實地作戰有著相當大的關系,根據實地考察,軍隊迷彩的發展仍然需要進一步豐富提高,迷彩的顏色越接近實地,色相偏向越緩和,越能提高服裝的隱蔽性。
我們應當學習其他國家,豐富不同環境種類化,提高色彩分辨率,加強視覺混淆視感。美軍的迷彩發展已經較為完善,德軍的迷彩發展起源較早,我國的迷彩在發展數字化科技的同時應當提取更多顏色種類,根據樹木叢林式提取更加豐富的不同種類的顏色和紋式,根據航空提高武器裝備的隱蔽度、根據海洋環境設施不同種類細分軍種中的各類型作戰人員配發不同環境應有的環境色迷彩來進一步提高作戰的隱蔽性。在武器裝備上,早期的坦克、卡車和軍艦利用不同色塊顏色對比反差的幾何圖形來隱藏實際的輪廓,起到顏色迷惑偽裝戰術的作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這種炫目的迷彩降低了戰斗裝備的識別性被大規模應用。海上艦船裝備一般都采用黑色、白色、藍色、綠色,空中作戰裝備多運用黑色或亮色斑點,遠距離觀察時能夠起到破壞偽裝目標外形的變形偽裝效果。武器裝備迷彩色相的發展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現今武器裝備的運用和偽裝不只是運用顏色變化混淆視覺,同時還運用光學色相變化、紅外線、電子光波、雷達探測等實施多方面、多維度的隱蔽方式。
參考文獻:
[1]基于背景的迷彩偽裝設計與綜合評價方法:科學出版社,2017.6.
[2]歐亞皇家狩獵史.
[3]孫立華.軍事文摘:2016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