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宇
謝霖(1885-1969年),字霖甫,江蘇常州人,是我國近代會計師制度的創始人和實踐家,也是中國第一位注冊會計師。晚清時期,隨著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發展,面臨會計史上革新與守舊的轉折關頭,為適應經濟發展需要,他力主改革大清銀行會計制度,揭開了中國近代會計的新篇章。他為中國近代會計制度的發展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值得我們銘記。
會計師作為一個新生的職業,在產生之初受到重重阻礙,難圖發展。為了使會計師能廣泛的得到社會認可,站穩腳跟,謀得一席之地,謝霖做了大量的努力,如創辦會計事務所、成立會計師協會,培養會計師新生力量。
一、創辦正則會計師事務所
會計師事務所最早起源于十九世紀四十年代的英國,后來歐美各國紛紛仿效。中國人自己創辦的會計師事務所則始于謝霖。謝霖自1918呈請北洋政府農、商兩部,建立會計師制度,獲得中國歷史上第一個注冊會計師證書后,又呈請設立會計師事務所,遂與秦開、楊增詢等人合辦正則會計師事務所,先在北京、復又在天津設分所。由于正則事務所的會計師們業務水平優良,且在執業過程中認真、仔細,深得業界肯定,因此事務所規模不斷擴大,在全國經濟較為發達城市紛紛設立分所,抗日戰爭爆發后,謝霖又將其遷到四川成都,繼續營業,戰事結束復又遷回。經過數十年的發展,“正則”的分支機構遍及祖國大江南北,在北京、天津、上海、南京等二十多個大中城市,都開展了執業會計師業務。
二、發起成立京津會計師公會
會計師公會最早起源于英國,是從事自由職業的會計師聯合組成的社會團體。其目的是聯絡同業,溝通情況,交流業務經驗,開展學術活動。中國最早引進會計師公會思想的是徐永祚,他指出《會計師暫行章程》最大的缺點就是沒有會計師公會的規定,會計師只有加入會計師公會才能執行業務。
早期的會計師公會作用及執業范圍都根據徐永祚的這一主張設立。中國最早的會計師公會是成立于1925年的上海會計師公會,起初由徐光德、俞希稷、陳日平、王道興、徐永祚等七名注冊會計師發起,后增至十四人。謝霖于舉行第三次發起人會議時加入,并提出公會名稱不宜為“中華民國會計師公會”,而應稱為“上海市會計師公會”,后經大會討論予以采納。一開始籌組中華民國會計師公會時,把它作為一個全國性的同業組織。后來農商部批復為上海中華民國會計師公會,把他限定為一個地區性組織。謝霖雖是上海會計師公會的發起人之一,然因正則會計事務所總部仍在京津地區,其活動地點主要在北方,因此謝霖于1926年發起成立了京津會計師公會。京津會計師公會是繼上海之后成立的又一重要的會計師地區同業組織。
三、獻身會計教育事業——培養會計師
謝霖一直懷抱“母實業而父教育”的宗旨,在投身會計制度變革的同時,不忘會計教育事業的發展。謝霖很早就獻身教育事業,從1907年創辦成都商業講習所,歷時五十年有余。其中影響最為深遠的是創辦正則會計補習學校。在會計師極為稀缺的年代,正則會計補習學校培養了數以千計的會計師,緩解了資本主義工商業的迅速發展與會計人才稀缺的矛盾。謝霖在成立正則會計事務所時就附設正則會計補習學校,以學校為陣地宣傳復式簿記方法和理論。會計補習學校也是他變革舊式簿記的重要組成部分。第一所正則會計補習學校與正則事務所一同設在北京,謝霖在主持中國銀行、交通銀行會計改革時,就將兩行總行及分行的會計人員分批調京,讓他們在正則會計補習學校學習新的會計理論和會計方法,為兩行培養了一批新式會計人才,這也是中、交兩行會計改革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后隨著正則會計事務所的發展,正則會計補習學校也遍布全國。
四、謝霖開創會計師制度的意義
第一,壯大了這一新興社會階層——中產階級的力量。在國家的現代化過程中不可避免的會產生現代化的職業群體,中產階級就是以這些現代化的自由職業者為主體構成的。會計師作為一個自由職業團體的出現,不僅豐富了中產階級的內容,更為重要的是壯大了中產階級的力量。
第二,促進民國時期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發展。會計師是現代化的產物,他與經濟的發展程度密切相關。一方面,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孕育了會計師的誕生,另一方面會計師的存在又促進了經濟的發展。在近代早期的公司組織中仍然沿用傳統的上收下付式的單式核算方法,在財務管理和成本核算方面非常的不完善,嚴重阻礙了公司的發展。會計師制度產生后,以查賬、清算、出具證明、為公司制定會計制度為主要業務,相繼為一大批企業組織建立了現代意義上的會計制度,解決了企業組織內部賬簿混亂、成本利潤難以核算的問題。
第三,完善了國家在向現代化轉型的過程中相關法規、制度的建設。會計師的誕生引發了一系列制度的創新,自北洋政府1918年首次頒布《會計師暫行章程》標志著會計師在中國的誕生以來,會計師行業為謀得自身的發展通過會計師公會不斷與政府互動,從而影響相關政策的修改、制定。將有專業技能的會計師引入到公司的監察人中,大大增強內部監督機制,很大程度上完善了公司的內部治理,有利于企業組織的長遠發展。
第四,培養了一批適應社會發展需要的新式會計人才。自謝霖取得中國第一號會計師證書以來,就著手興辦會計事務所并附設會計??蒲a習學校,招收大量學生。通過對他們進行短期的培訓,雖然不能使他們成為注冊會計師,但可使其掌握新式會計的基本技能,不至于被逐漸發展的社會所淘汰。新的會計制度引進后,大大小小的工商業相繼將其記賬方式由傳統的單式簿記向現代意義上的復式記賬法轉變,對新式會計人才的需求旺盛,使會計??茖W校的畢業生有著較為廣闊的就業前景。會計??茖W校的開設,為某些生活在社會中下層的普通大眾提供了進入社會中、上層的機會,活躍了整個社會底層與上層之間的流動。
參考文獻:
[1]徐曉群.民國時期的國家與社會——自由職業團體在上海的興起?1927—1939[M].新星出版社,2007.
[2]金煒.中華民族恥辱史[M].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1995.
[3]郭道揚.會計史研究?歷史·現實·未來?第2卷[M].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2004.
[4]李錫奎.中外股份經濟理論與實務[M].中國金融出版社,1993.
[5]杜恂誠.近代中國鑒證類研究——上海注冊會計師[M].上海財經大學出版社,2008.
[6]徐永祚.會計制度之調查及研究[Z].徐永祚會計事務所,19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