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瓊卉
【摘要】商業銀行積極發展普惠金融業務不僅是國家提出的一個戰略要求,而且也是戰略決策之一,進而為普惠金融群體提供全面、優惠的金融服務。但是商業銀行在開展普惠金融業務時,不僅存在較大風險,而且成本較高,收益較低,同時對商業銀行的風險管控能力、信息化能力以及創新能力的要求也較高。所以對于商業銀行來講,應積極應用各種先進的技術手段,定位準確、認清形勢,認真做好普惠金融的相關工作,以保證普惠金融業務的便捷性以及安全性。
【關鍵詞】普惠金融業務;商業銀行;途徑
商業銀行通過積極發展普惠金融業務,能讓低收入以及弱勢群體通過正當途徑獲得金融服務,不但能有效改善金融市場的環境,讓金融市場之間能保持良性競爭,而且還能促進我國經濟穩定、可持續發展。現階段商業銀行的業務模式主要是提供金融貨幣,而積極發展普惠金融業務則能對其業務范圍進行拓展,營造良好、健康的社會形象。商業銀行通過積極發展普惠金融業務,客戶與銀行建立信任、良好的關系,不但能讓商業銀行時間可持續發展,而且還能讓社會經濟實現穩定、健康地發展。
一、建立完善的普惠金融業務體系
(一)積極建設信用體系
首先應對征信法律法規進行不斷優化和完善,建設一個包括所有權個人和企業信息的信用信息庫;其次應通過社會力量,開展專業性較強的社會征信系統,嚴格監控和管理征信市場;最后應針對信用服務行業制定規范和科學的標準,讓信息能實現共享。除此之外,應考慮低收入人群的利益,針對具體情況,構建完善的風險保證金制度,不但能讓貸款者風險明顯降低,而且還能讓借款人損失明顯減少,建立完善和科學的信用機制,在對信息溝通渠道進行完善的前提下,通過各種途徑,讓擔保難的現象得以有效解決,從而為更多群體提供金融業務。
(二)建立完善的監管體制
首先建立由人民銀行、各金融機構內部稽查、社會審計審計部門組成的風險監管系統,并構建完善和科學的政策協調機制,在信息共享的前提下,實現防范金融風險的效果。其次應不斷創新普惠金融監管體系,有效區分監管與行業管理,結合實際情況,成立普惠金融行業管理協會,對機構進行嚴格的管理和監督。最后,應對普惠金融機構準入機制進行不斷完善,在加強風險管理的前提下,通過法律手段等,規范這一體系,金融機構應對風險管理措施進行不斷創新,在不斷提升效率的前提下,加強風險掌控的能力,積極引入各種新技術,利用先進經驗對信貸業務流程進行不斷完善、優化。
(三)加強法律支持
首先應對相關法律制度進行完善,為逐步深化金融改革以及防范金融風險提供保證、支持,在法律層面上應對金融機構的監管責任以及地位等進行明確,包括郵政儲蓄法、合作金融法等。除此之外,還應構建房產、機動車等登記制度,為深化抵押權制度打下良好基礎。在法律層面上,應關注普惠金融業務的發展,制定完善的配套政策,對商業銀行進行引導,讓其能更好發展普惠金融業務。政府部門應堅持放活、少取、多予的原則,進一步支持普惠金融機構,對其風險進行合理補償,通過保險以及擔保等形式,分散其風險,讓資金回流更加方便。
二、建立完善的普惠金融市場
(一)構建完善和科學的信用約束機制
首先應不斷提升ATM自助服務機的覆蓋率,不斷提升支付結算水平;構建良好、有序的金融生態環境,包含保險、擔保、信用的環境體系,構建與普惠金融體系相關的征信共享機制,進而來不斷提升資金運作效率,構建完善的保險機制,用于對市場風險、自然風險等進行防范,并建立完善的信用擔保體系。其次應對社會輔助體系進行不斷優化和完善,如行業協會、評級機構等,針對我國實際情況,構建完善的網絡體系,在對金融產品發布信息進行共享的前提下,加強跟蹤和監控工作。
(二)促進利率市場化
首先應不斷現階段的存貸款制度,將利率管制進一步方式,并在此前提下,加快利率市場化的發展進展;結合國際先進經驗,根據市場因素和自身情況制定科學的利率。其次,適當上浮存款利率,在考慮資金供求狀況等因素的前提下,對存款利率水平進行確定,保證資金充足;對數據庫進行不斷完善,整個農村地區都應覆蓋其中,進而來對客戶資信情況進行更好掌握。最后應加強人才隊伍的建設工作,在掌握現代化金融風險管理技術的基礎上,知識技能也應比較強,進而來更好檢測利率風險;政府應制定和完善相關政策,為建設社會信用體系提供保證,在完善監管架構的前提下,監督經濟主體的行為,加強指導利率定價。
(三)對信用擔保機制進行完善
首先應對普惠金融的信用擔保機制進行完善,在各方積極參與的前提下,采用市場化運作模式,通過一系列措施對其進行鼓勵,讓其開展擔保業務。其次還應加強互助性擔保,對商業性擔保進行鼓勵,讓其能積極參與其中,形成多元化、風險控制的擔保體系;通過市場化運作模式,構建完善的貸款抵押擔保機制,讓擔保難現象得以有效解決。第三應構建完善和科學的信用擔保風險風險機制,不斷提升普惠金融的覆蓋面。
三、對普惠金融工具進行不斷創新
商業銀行在發展普惠金融業務時,應根據多樣化需求特點,按照自身情況,在對新業務領域進行不斷拓展的前提下,不斷創新金融產品,對貸款產品進行細分,讓金融產品實現多樣化,包括助學、生態農業、養老等,在借款人實際需求得以有效滿足的前提下,對貸款管理辦法進行不斷完善和修訂,不斷完善貸款管理。
風險問題是阻礙商業銀行發展普惠金融業務的主要因素,商業銀行應積極發展惠普金融保險,讓風險逐步實現社會化,讓信貸風險明顯降低,讓金融服務積極性得以顯著提升,讓普惠金融業務得以快速發展;除此之外,可在不斷豐富和完善金融服務、產品類型的前提下,保證普惠金融業務的實際需求,不斷完善風險分散機制。
參考文獻:
[1]金燕.商業銀行的普惠金融服務研究[J].現代營銷(信息版),2019,(11):48-49.
[2]李藝岑.普惠金融制度構建——從商業銀行服務定價規制談起[J].廣西質量監督導報,2019,(09):244-247.
[3]傅惠平,王紹軼,王鵬飛.博弈論視角下商業銀行普惠金融可持續發展研究[J].浙江金融,2019,(09):30-36.
[4]胡文哲,關超.關于商業銀行普惠金融業務轉型發展的探討[J].華北金融,2019,(06):63-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