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0年春節期間,武漢爆發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給我國經濟發展帶來了較大的沖擊,從而引發了大家針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對中小企業的影響及對策的思考。本文分析了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發生時中小企業遇到的困難,從實施一定期限的免稅政策、金融與信貸支持、鼓勵中小企業分包、解除疫情非集中地區的交通阻礙、企業做好業務調整和降本增效等幾方面給出對策分析。
關鍵詞:公共衛生事件;中小企業;政策支持
2020年春節期間,一場突如其來的新型冠狀病毒肺炎(以下簡稱“新冠肺炎”)疫情襲擊了中國湖北地區,進而擴展到全國各地。截至2020年2月29日,本次疫情給中國大陸地區共造成79 968人確診、累計死亡2 873人。而2003年的“SARS”,截至2003年8月16日,中國內地累計報告非典型肺炎臨床診斷病例5 327例,治愈出院4 959例,死亡349例。
2003年的“SARS”給中國社會帶來了很大影響,促使國家改善了應對突發公共事件的應急管理體系,一定程度上促進了阿里巴巴、京東等如今如日中天的互聯網巨頭的誕生或快速發展,同時也給當時國內的中小企業帶來了巨大的沖擊。而2020年的新冠肺炎疫情,確診人數超過“SARS”的十倍,由于傳染性強、醫學界對病毒的認識還不深入等各方面原因,中國31個省份均已啟動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一級響應,中國人停止了改革開放以來的一路狂奔,全民宅在家中,疫情重災區更是實施了封城的舉措。本次新冠肺炎疫情,作為一場突發的公共衛生事件,社會幾乎停擺一個多月,目前仍未結束。例如,在這輪疫情沖擊之下,近年一直處于風雨飄搖的海航集團雪上加霜,現金流更趨緊張,宣布被政府接管。疫情疊加春節大規模返鄉、交通物流受限、生產受阻、人心動搖,國內大多數中小企業已經異常艱難。
2003年的“SARS”期間,根據國家統計局官方數據,2003年1月到6月經濟增速下降2%左右,疫情最集中的北京下降3%,廣東下降1%。2003年中國剛加入WTO,國外生產訂單一直維持高位,東南沿海地區的制造業從業人員充裕,所以疫情結束后經濟快速反彈,第二產業3個月左右就全面恢復,旅游、酒店等第三產業6個月就全面恢復,居民消費板塊疫情期間下降最快,在疫情之后的幾個月里,實現報復性反彈,遠超正常水平。2003年全年平均而言,經濟增速只下行0.5%。
一、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對中小企業的影響
本次新冠肺炎疫情,國家宏觀經濟處于新舊動能轉換的“L”型通道中,經濟下行壓力較大,疫情的時間和長度都遠超預期,病毒的強傳染性導致快速傳播,各地政府在無奈之下實現了封路等措施,交通出行困難。多重壓力之下,國內企業普遍遭遇危機。除特殊情況,大型企業抵抗風險能力較強,比如西貝在媒體上稱現金流無法撐過3個月之后,一周內西貝餐飲獲得了浦發銀行4.3億元的授信,其中1.2億元已于2020年2月7日到賬,主要用于支付西貝員工工資,這筆貸款的利率在基準利率基礎上有所下調。本次公共衛生事件中,線上的電商、醫療、教育、娛樂視頻、生鮮、物流配送等行業逆勢上行,更多的行業是負面影響。目前,疫情何時結束無法預估,對大部分中小企業,如下幾方面的影響將是面臨的現實困難:
(一)中小企業現金流不健康,應收賬款催收困難
近日,清華、北大聯合調研了995家中小企業的現狀,其中一項是:如果不開工,企業還能維持多久?數據顯示,34%的企業只能維持1個月,17.91%的企業能維持3個月,僅9.96%的企業能維持6個月以上。我國中小企業應收賬款占流動資金的50%以上,一般供應鏈上下游有1-5月的賬期,平均應收賬款周期在90天左右。疫情期間,應收賬款的催收會更加困難。
(二)中小企業的房租和人工成本成剛性支出
疫情之后,萬達、龍湖、保利等多家地產商,全國600家商場宣布減免3個月左右的租金,涉及金額40億元。但廣大中小企業租用的是工業園區乃至個人房東的物業,很難做到全部減免。
人員不易到崗及人工成本剛性支出。全國封路導致勞務輸出大省出行困難,即使有浙江、廣東等省開通務工專機、務工專列,政府介入協調的勞動力一般向大型企業集中,中小企業的問題很難得到政府出面協助,在勞動力供應減少、需求增加的情況下中小企業的缺口會更大。與此同時,在疫情期間仍需維持的人工成本即使可以與員工協商降薪,但在經營收入減少的情況下,人工成本仍存在剛性支出。2020年2月初,原定春節假期復工日,工信部根據對240萬戶使用云平臺和電商平臺的中小企業監測顯示,全國中小企業的復工率只有30%左右。
(三)內需不足,上游訂單減少、疊加,接了訂單無法按時交付
疫情期間在需求側出現了不能消費、不愿意消費的局面,在供給側出現企業想生產、復工條件不完全具備的矛盾。旅游、酒店、餐飲、院線等行業內需大比例縮減或幾近清零,制造業的中小企業上游訂單減少,接到的訂單由于復工困難,也無法按時交付。
(四)金融信貸支持困難
中小企業抵御風險能力較弱,疫情之下獲得金融信貸支持更加困難。目前,我國中小企業占我國企業總數的99%以上,其中工業總產值、實現利稅和出口總額分別占全國的60%、40%、60%左右,中小企業保障了80%以上的城鎮勞動就業。如何幫助中小企業度過本次疫情造成的難關,對國家經濟局勢穩定、就業穩定有至關重要的作用。
黨中央已發出明確指示,千方百計把疫情造成的損失補回來,堅持“抗疫”與“復工復產”并重。央視也通過表揚那些精細化管理、防控疫情和復工復產兩手抓的城市,引導盡可能多的城市千方百計抓好生產組織工作。
二、中小企業應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對策淺析
關鍵時期必需非常之舉,建議政府出臺靶向明確的經濟、金融、稅收等一攬子政策,中小企業根據自身資源情況開展自救行動,政府企業聯手度過本次危機。
(一)建議政府針對中小企業實施一定期限的免稅政策
根據疫情進展預估,中小企業有1-4個月的停業期,在充分調研的前提下,建議政府對中小企業實施一定期限的免稅政策,減少企業支出。
(二)指導各金融機構針對中小企業給予金融與信貸支持
國家多年來一直鼓勵金融信貸向中小企業傾斜,由于種種原因,資金很難觸達中國經濟神經最末端的小微企業。建議通過與小微企業主(或股東)個人征信結合的方式,疫情之后給予定向的金融信貸支持,助力緩解中小企業的壓力。
(三)政府加快解除疫情非集中地區的交通阻礙
2020年2月底,全國除湖北武漢等極少數城市之外,大部分新增確認病例極少乃至10余天零新增確認病例,建議除湖北極少數地區之外,要求全面放開道路交通阻隔,讓交通出行通暢起來,各項市場資源盡快按照供需配置到位。
(四)在政府采購巾明確支持巾小企業,鼓勵大型國有企事業單位向符合條件的中小企業分包
國家在政府采購中一直有支持中小企業的做法,以前例行的做法是在評標中予以加分。建議疫情之后,加大扶持力度,比如加快實施電子招投標,簡化政府采購程序,給予中小企業更多的評標加分;建議各級政府,2020年對于技術含量不高的產品、貨物或者服務,盡可能選擇中小型的服務商;同時,鼓勵大型國有企事業單位承接的政府采購項目、或者大型國有企事業單位自身采購項目,盡可能向符合條件的中小企業分包。
(五)鼓勵有條件的地方政府出臺組合政策引導中小企業度過難關
東南沿海地區,地方政府財力、智力資源豐富,建議鼓勵這些地方政府對及時復工復產的中小企業給予現金獎勵。中小企業由于資源有限,獲取市場資訊、最新的技術前沿、發展趨勢等缺乏一定的判斷,建議有條件的地方政府組織培訓,為轄區中小企業畫像,像對口精準扶貧般為中小企業提供技術引導、市場咨詢服務。
(六)企業做好業務調整、降本增效
我國已經跨過了計劃經濟時代,政府的作用在市場中以支持與輔助為主,作為市場自主主體的各類中小企業,也應根據自身情況做好業務調整,在危機中苦練內功、提高企業管理水平,實現降本增效。
三、結語
經過改革開放40余年的洗禮,我國政府與各類企業對于市場經濟都有了很深的認識,突如其來遭遇的新冠肺炎疫情,在一定時期內對我國經濟會造成較大影響,對中小企業帶來極大的沖擊。但在抗擊疫情的過程中,全國人民凝聚了共識,希望中小企業也能及時調整,與政府攜手共同努力,共度難關乃至創造出中國經濟更好的未來。
參考文獻:
[1]屈騰佼,谷仕艷,李萌竹,張曉莉,孫明軍,何作順.中國衛生應急管理發展現狀及面臨挑戰[J].中國公共衛生管理,2019(4).
[2]郭藝陽.淺談我國中小企業財務管理中存在問題及其對策[J].湖北經濟學院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5(4)
[3]付倩倩.試論中小企業財務風險及防范對策研究[J].中國鄉鎮企業會計,2019(7)
作者簡介:陳守雙(1982-),女,山東聊城人,工程師,博士,主要從事技術創新與產業經濟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