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凱
摘 ? 要:隨著社會經濟與科技技術的快速發展,“智慧城市”已然成為各地區城市建設的重要內容。為更好解決人口增長迅速與資源消耗量過大問題,相關工作人員需對傳統城市規劃方案進行進一步創新,積極引進先進信息技術與智能化技術,完善城市基礎設施建設,切實提升城市總體服務水平,更好實現“智慧城市”的建設目標。
關鍵詞:“智慧城市” ?城市規劃 ?創新
中圖分類號:TU984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 ? 文章編號:1674-098X(2020)02(c)-0225-02
為更好地緩解金融危機對社會市場經濟造成的不利影響,我國從建立“智慧城市”入手,試圖找尋出新經濟增長點。同時,如感知技術、支持技術、數據技術等先進科技手段日漸成熟,為構建“智慧城市”奠定了堅實技術基礎。在加快“智慧城市”建設進程的工作中,相關管理部門還需不斷創新城市規劃手段,通過加大“智慧城市”支持力度,營造出市場經濟新增長環境。
1 ?概述“智慧城市”
現階段關于“智慧城市”的最終定義尚未出現。從廣義角度分析,“智慧城市”包括政治、經濟、社會、制度智慧化,將城市空間規劃內容、各類資源等有機整合在一起,為大眾營造出功能完善的生存環境。從技術角度分析,“智慧城市”主要就是將物聯網、云計算與先進信息技術有機融入到的城市建設與管理過程中[1]。運用信息方式解決城市生產經營建設問題,構建以城市為中心的公共管理與服務應用管理系統。從系統論角度分析,“智慧城市”是傳統城市形式的進化,在“智慧城市”系統中包含了感知、認知、學習等諸多環節。
因此從一定角度上來說,“智慧城市”需借助先進的信息手段,重點結合民生問題、各領域綜合競爭力以及地區可持續建設目標,對城市現有信息化基礎進行不斷優化與改造。借助先進信息技術,建立起覆蓋城市各個角度的城市信息網絡系統,對城市資源、生態環境、經濟發展與基礎設施水平等進行密切關注。同時,建立城市內部信息共享平臺,為城市運行與資源配置工作進行智能化控制,確保政府社會管理與公共管理手段能夠深入貫徹落實到城市發展各環節中,切實提升城市建設發展水平。
2 ?“智慧城市”理念在城市規劃中應用的積極作用
將“智慧城市”理念應用在城市規劃與管理過程中,可切實提升城市綜合規劃水平[2]。具體而言,城市規劃工作具有系統性、專業性強等特征,信息技術快速發展使得城市規劃期間的數據不斷增多,各類如一級共享數據庫、基礎地理空間數據庫、城市公共交通數據庫、經濟效益數據庫等不斷涌現,需將城市規劃工作與更加先進的技術處理方式有機結合在一起,利用這些數據建立起相應模型,指導城市規劃工作順利開展。
隨著“智慧城市”時代的到來,城市建設與生產經營期間的數據更加多樣,應構建起完整的城市模型,借助云計算、智能融合等技術,對這些城市規劃數據進行整合與分析,確保城市規劃工作朝向科學化、智能化發展。
將“智慧城市”理念應用在城市規劃過程中,還可激發出公眾對城市規劃活動的參與積極性。就目前來看,我國城市規劃活動自工程技術朝向公共政策轉變,公眾參與到城市規劃工作中需要的開展多形式宣傳活動[3]。而借助“智慧城市”理念,更加明確了以人為本的城市規劃中心,進一步增強了城市規劃中的公眾角色與所占地位。為完善城市規劃方案,了解公眾最根本需求,相關規劃部門可借助網絡信息交流平臺,如微博、微信公眾號等,增強用戶城市規劃參與度,基于公眾根本需求與城市規劃方案進行不斷創新,更好推動地區經濟、政策可持續發展進程。
3 ?“智慧城市”在城市規劃創新中的應用
3.1 在城市規劃理念創新中應用
在明確城市規劃創新思路期間發展建設“智慧城市”,可更好的實現地區可持續發展目標。現階段,城市規劃工作主要圍繞節能降耗、打造高質量居住環節等方面開展,在實施階段存在一系列生態、技術等問題[4]。為緩解城市化建設的進程與城市可持續發展二者矛盾,需在城市規劃過程中,以居民真實居住需求為主,避免將城市規劃工作萬全放置在經濟效益最大化目標的實現上。綜合衡量城市生產建設過程中的經濟、資源、環境等問題,確保城市規劃目標進一步完善。
建設“智慧城市”的重要目的為滿足居民日漸增長的生活質量需求,從根本上提升居民生產生活質量。在“智慧城市”建設過程中落實以人為主的原則依然存在一定難度,需在此技術上應用智能規劃工具,對城市進行科學分配與空間劃分。
在傳統城市規劃工作中,規劃效果主要以擴張城市用地面積為主,強調在城市規劃中應以優化空間結構、用地模式與交通體系為主。為進一步提升城市土地資源利用率,需對此規劃理念進行不斷完善,結合“智慧城市”構建要求, 科學增長城市邊界,保護城市周邊生態環境,
將城市規劃工作與信息、系統、管理、社會科學等學科有機結合在一起,建立起更加有效的城市科學發展觀念,確保“智慧城市”在構建過程中具有高度的可行性。將城市規劃中的空間規劃工作作為創新要點,制定出城市與周邊鄉鎮空間體系共同優化的方案。
3.2 構建城市規劃平臺
城市規劃工作綜合性較強,規劃期間的工作內容較多,需相關工作人員基于城市規劃目標與“智慧城市”理念特征,構建起一級平臺[5]。認清城市數字規劃體系存在問題,如相關管理規定較為落后,造成建設重復,各類資源浪費嚴重等。應用先進智能技術,構建城市規劃一級平臺,通過制定更加嚴謹的統一標準,提升城市規劃平臺信息處理效率,為城市規劃工作提供更多的理論依據。
注重城市規劃業務二級業務平臺構建工作,促進城市規劃活動有序開展。打造城市規劃協同管理體系。在“智慧城市”構建目標下,城市規劃部建立起的規劃管理系統應與地區政府部門的信息系統相融合,實現城市規劃建設內容與審批環節的信息共享,從根本上提升城市規劃決策與后期建設效益。
3.3 建立公眾監督系統
深入分析“智慧城市”構建目標,建立起功能完善公眾監督系統,確保公眾合理需求能夠得到最大化滿足,積極引進更加先進的系統構建理念,最大化收集公眾建議,促進城市規劃創新工作有序開展。
3.4 增強城市布局合理性
智能化技術使得大眾生活以及各領域生產經營建設發生極大轉變,對城市規劃布局提出了更高要求。隨著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更好滿足了“智慧城市”布局要求,各產業結構朝向信息化轉型,構建起“智慧城市”產業鏈條,確保“智慧城市”布局趨向合理化發展。
同時,將“智慧城市”理念應用在城市規劃創新過程中,還能夠構建起低碳化產業體系,保障城市生態資源完整,將自動化、信息化技術應用在城市雨洪調節系統中,從根本上保障當地生態環境的平衡性,為大眾打造出更加綠色環保的居住空間。
4 ?結語
總而言之,構建“智慧城市”可進一步提升各領域生產經營建設效益,為城市轉型、結構優化等工作提供了嶄新發展機遇。在有效開展“智慧城市”建設活動過程中,相關管理部門應積極引進先進城市規劃理念與手段,基于“智慧城市”要求,對城市規劃方案進行不斷優化與完善。
參考文獻
[1] 趙艷紅. 智慧城市的建設對我國城市規劃的影響與對策研究[D].河北工程大學,2015.
[2] 朱明斌,唐國華.“智慧城市”背景下的城市規劃創新路徑探索[J]. 智能建筑與智慧城市,2018(3):22-23.
[3] 錢前. 基于“六規融合”的智慧化城市協同規劃創新研究[D].南京大學,2014.
[4] 肖梅,陳岳本,蔡震. 智慧城市發展背景下的現代城市規劃設計[J]. 城市建設理論研究:電子版,2017(3):58-59.
[5] 張小娟,賈海薇,張振剛. 智慧城市背景下城市治理的創新發展模式研究[J]. 中國科技論壇,2017(10):105-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