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維麗
【摘要】危機管理是校園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2008年5月12日的汶川大地震暴露出我國學校危機管理的嚴重缺陷與不足,因此我們需要進行反思,從中吸取教訓,增強危機意識,高度重視學校危機管理,積極構建完整的校園危機管理體系。
【關鍵詞】校園危機管理 重大自然災害 各國高校管理體系
一、校園危機的特征與管理
校園危機,是指在事先未預警的情況下圍繞學校發生的,可能直接或間接威脅到學校正常的教育教學秩序,并會帶來不良后果,大學校園危機是指校園在正常運行下受到外界的重大事件影響或由于高校自身原因,爆發突然性的影響正常教學秩序,而以學校現有的人力與資源難以立即有效解決的緊急事件。
校園危機具有突發性、緊急性、危害性等基本特征。通常在短時間內突然爆發,并以不定的爆發地點和時間且難以防范。校園危機的誘發元素復雜,但若處理得當,大多可以轉危為安。高校校園危機具有獨特的特征,主體一般為校內師生,人員范圍相對狹窄,且高校具有一般社會地位,一但發生危機就會引起社會的高度關注。大學生正處血氣方剛的年紀,相對敏感、易沖動,而大多數大學生又好奇心強、缺乏人生閱歷、判斷力差等特征,若發生事件不能有效干預即可發展為群體性事件,從而使事態發展惡劣。校園是人員密集的地方,大多學生又處于剛剛成年階段并未成熟,自身防護能力差,對外來危機的抵抗能力弱。若遇到突發自然災害、校園暴力沖突,受到的傷害遠遠超過成年人,因此必須重視發展校園危機管理體系的發展,預防消除潛在危機,汶川大地震中由于部分學校的校園危機管理體系的缺失使學生的大量傷亡,便是血淋淋的教訓,所以更要加緊能夠應對重大自然災害的校園危機管理體系。
二、世界其他國家應對自然危機的措施
(1)日本。日本是個島國,所以由于自身原因隨時都有可能受到地震、火山爆發、海嘯、臺風等重大自然災害的侵襲,而且又資源匱乏。所以日本是世界上最有危機意識的國家,在危機管理方面的經驗十分豐富,具體實行效果位居世界前列。在青少年教育上,日本人非常重視孩子們的防災、自救意識。從幼兒園起,孩子們就接受嚴格的安全教育和醫療培訓,并在接下來的較長一段時期都開設相關課程。常規課程內容包括消防逃生演練、模擬受傷自救等。與此同時他們還從小鍛煉孩子們在逆風環境中的意志力,遇到困難不輕易放棄,在加上對體育的強化改革,使得人們從小便很堅強,不畏困難,在災害危機發生時也能更加冷靜,從而發揮正確的判斷力進行逃生。不僅如此,孩子的父母也要一起接受危機培訓,學習自救方法。在上世紀九十年代起,在完整的法律法規體系保證下,建立起了一個以日本首相為最高指揮官、官員負責協調、中央消防制定防災策略,從中央到地方再到每個人的應對重大自然災害的危機管理體系。
(2)美國。美國在國家地理條件、國內氣候上與我國相似。除了在各項防災工作中做的比較好外,最值得我們學習的是他們在一些學校中開設的特色課“死亡課”。讓接受過專業訓練的殯葬人員和護士走進課堂當教師,和同學們認真的討論人逝世時會發生什么事,并和同學們通過互動的方式模擬一但親人因突發自然災害死亡等情形的應對方式,體驗一下親人突然去世的凄涼感覺,以這些方式來告訴學生們應當如何正確面對死亡。美國高校校園危機管理近年來逐步完善,已逐步形成一個比較成熟的校園危機防護體系,但這并不意味著沒有安全問題了。美國由于在其社會大環境下的影響及改變,在危機管理實踐中還存在一些問題,但這并不影響其危機管理體系的鮮明特征和于我國的借鑒意義。
三、構建校園危機管理體系的原則
一切原則在法律的前提下。我們的危機管理體系的構建,需要具有可行性的法律為依據和保障,使各項工作依法而行,施行有效。世界上許多國家上世紀就開始重視針對重大自然災害的危機管理體系的立法工作。我國到現在還沒有制定出適用于所有緊急狀況的“緊急狀況法”,目前只是一些適用面狹窄,僅針對某一領域、某一類危機的規定,例如《防洪法》、《傳染病防治法》、《消防法》及《防震救災法》等。
樹立高度危機意識,樓體質檢先行,讓自然災害對硬件的損壞程度達到最小,校園必備的硬件設施要有安全、操作簡單、耐用的安全設備,如滅火器、消防栓、高樓緩降梯,并且隨時保持這些設備的穩定性,安排人員經常對其檢查、維修、以及必要的更新。日本在防震中堅持的原則是“唯獨學校的房子不能倒塌”,但在2008年的汶川大地震中,由于學校建筑質量問題導致某校有將近四分之三的學生死亡,大量樓體坍塌、傾流直下,學生集體遇難所生無幾。只因質量問題,砸下的不僅是學生,是一個個鮮活生命背后的殘缺家庭、是親人們的悲聲痛泣、是作為祖國未來的棟梁人才。這些血淚教訓警示著我們要特別把好學校樓體建筑質量的生命關,以此保證學生的生命安全。
校長作為學校的家長,更要擔負起責任,在構建完整的自然災害防護體系中起到積極的帶頭作用。校長有責任帶領老師們學習相關知識和技能的學習,老師同樣有職責帶領自己的學生學習防護知識、防護演練的演習和實際的模擬防空、地震、消防等演習。上下一心,彼此連接構成緊密有序的安全網絡,為校園危機管理體系的建立打好基礎。
四、構建校園危機管理體系
召集危機管理方面的專家學者、校領導和危機處理部門相關的人員。以校長為首,熟悉學校大體情況,切身自治,專家學者為指導,由校長帶領實施進行各項安全防護工作。具體包括:①對學校設施,建筑的安全質量嚴檢。②對有可能發生的危機情況進行全面、清晰的預測。③制定系統的處理危機的相關策略。④對相關政策方針的實施進行嚴格監督。⑤在危機發生時保障防護工作緊張有序的進行。組建心理輔導小組,由于災難的突發性、破壞性會造成大量的人員傷亡,所以學生容易造成驚嚇,由此產生恐懼、焦慮、抑郁、憤怒、麻木的混亂心理現象,這時進行及時的心理疏導會產生很好的穩定效果,安慰他們的不安和恐懼,較大程度減輕學生的心理壓力。這同時也要求學校注重教職工的自身素質提升,加強心理方面知識的學習,以備不時之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