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彩云
小學課堂教學的主要方式是通過教師的語言來傳遞教學內容和教學信息,教師的語言是教學信息的主要方式和方法,在數學教學上也是如此,因此,數學教師的語言技巧和方法在一定程度上決定著學生學習的效率和教學的效率。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要根據小學生的心理特點和小學生的生理特點,根據小學生成長的環境特征,運用最恰當的語言進行教學,數學老師注重優化教學語言,真正的提高教學的效率和教學的效果,那么優化數學課堂教學語言的策略和方法有哪些呢?
一、語言要有準確性
準確、簡明是教學信息傳遞中一條最基本的要求,在準確的基礎上力求精煉,使教學信息體現明了化。
1.讀音要準確。
小學教師通過使用普通話教學,對引導小學生養成良好的語言習慣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我們農村的小學教學環境和老師的普通話水平都有待提高,因此我們數學教師耿要堅持用準確的標準的普通話進行數學教學,避免在數學教學過程中傳遞的信息不準確,使學生對傳授的知識產生誤解。在小學數學中,還要注意多音字的讀法,注意方言和普通話的的區別,注意用標準的語音給學生解讀好,從而使數學教學取得良好的效果。如,長、正方體特征之一的“棱”,多數人都習慣把它讀成“lèng”,標準讀音應是“léng”。又如,“量的計量”前一個“量”應讀“liang”,后一個“量”應讀“liáng”。
2.用詞要準確。
數學教學中用詞非常重要,很多時候多一個或者少一個關鍵字,數學的概念或含義都產生巨大的差異,有很多時候,多一個字或者少一個字就會使概念的含義發生變化,因此數學老師要注意用詞的準確性。如,“比的意義:兩個數相除又叫兩個數的比”,如果把又字丟掉了,會給學生造成概念上的混淆,因為“除法”是一種運算,而“比”是一種關系;再如,把梯形說成“有一組對邊平行的四邊形”,這就使概念的外延擴大了……
3.語言要精確。
語言的精確性就是說要表達的語言要簡明扼要,表達的意思要恰如其分,無論是對于邏輯思維的過程,或者是對數學解題思路的引導,或者是數學整體內容的總結,都要求數學老師精煉簡潔,傳遞給學生的信息高度準確,不能重復。如,分數乘法應用題的解題思路歸納為:先確定單位“1”的量,再看問題是單位“1”的幾分之幾,然后根據“一個數乘以分數的意義,就是求這個數的幾分之幾是多少”,列出算式,求出問題。再如,教學“正比例的意義”以后,怎樣判斷兩種相關量成正比例,可以這樣小結:“兩種相關聯的量中相對應的兩個數的比值或商一定,這兩種量就成正比例”。這樣的總結簡單明了,學生易于掌握。
二、語言要有邏輯性
教學的教學目的主要是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為重點,因此小學數學是一門培養小學生邏輯思維能力的課程。小學數學的課程內容比中學簡單多了,并且在數學課本上很多內容是描述性的,但是在數學教學的課程中,仍然體現出非常嚴密的連貫性 和邏輯性。因此,在數學教學過程中,老師的語言要符合邏輯,要以提高學生邏輯思維的能力為重點,老師的表達和引導的目的也要注重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為重點。如在教“圓的認識”時,有的教師闡述道:“所有的直徑都相等,直徑等于半徑的2倍”。這句結論性的話忽略了在“同圓或等圓中”這個前提條件,這就是理由不充足,語言不嚴密,缺乏邏輯性。
三、語言要有形象性
教師語言的形象性對于課堂教學效果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數學教師要注意口頭語言和肢體語言結合,注意對學生的聽覺和視覺的綜合性的運用,使學生在知識的理解上感到形象生動,容易理解。比如數學中的相遇問題和相向問題,老師要一邊講解,一邊出示投影片,甲乙兩地兩輛汽車從兩地相向而行,在什么時間,什么地點相遇。在演示的過程中進行精彩的講解,形象性的講解使學生感覺形象生動、容易理解,在講解的過程中,老師要通過自己的表情,肢體語言和動作來激發學生的想象力,真正的增強數學語言的形象性,使學生達到真正的理解數學知識,掌握數學知識的目的。
四、語言要有啟發性
孔子說過:“不憤不啟,不悱不發。”(悱,這里指教師有意不說出結果、答案)在教學過程中,要變學生的被動接收信息為主動地獲取知識,這就要求教師要啟發學生通過看、想、做等認識活動來掌握。如,教“圓的周長”一節時,老師拿出一個呼拉圈,問學生,你能計算出它的周長嗎?學生回答能量出它的周長(因學生沒學計算圓周長的方法)。用什么量?怎樣量?(用皮尺繞一周)還能用什么量?(先用繩子繞一周,然后再用皮尺量繩子長度)還可以用什么方法量呢?(在地上滾圈,然后量地上滾動一圈的長度)教師充分肯定學生的做法,想法很好,想像很豐富,然后接著問,如果給你們一個非常大的圓,還容易量周長嗎?有沒有簡單方法來計算圓的周長呢?通過老師做實驗得出:圓的周長和它的直徑密切相關,圓的周長總是它直徑的3倍多一些,在3.1415926~3.1415927之間,這個數是個固定的數,叫圓周率。現在同學們說說看,只要知道什么,就能求出圓的周長?
上例中,教師用了一系列啟發性提問,不斷點燃學生思維的火花,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學生自主掌握知識。
數學教師要重視語言的優化策略和方法,使數學教學的語言具有準確性和邏輯性,同時還注重數學語言的形象性和啟發性,通過通過形象準確的語言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通過準確的語言,使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更加深刻,通過語言的啟發性教學,使學生的科學思維方式和思維方法得到充分的發展,從而真正地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提高數學課堂教學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