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亮
摘 要:探究活動是一種有目的、有計劃、有步驟的感知活動。小學科學教學要提高學生的科學素質,讓學生自行獲取科學知識和應用科學知識,科學探究能力的培養是重要一環。本文從培養問題意識和實驗兩個環節,闡述如何培養小學生的科學探究能力。
關鍵詞:小學科學;探究能力;問題;實驗
小學教育作為教育的開端,被稱為啟蒙教育,是一個人教育文化發展的開始。此時的教育就相當于在學生的心中播下一顆種子,這顆種子能否發芽,直接取決于教師對學生的教育是否有效,學生對教師的講解是否感興趣,如果在這一時期,學生對學習完全沒有積極進取的心理,甚至是產生了厭惡和懼怕的心理,就會嚴重影響學生的教育發展和未來的學習態度。
科學在小學階段是一門非常重要的科目,讓學生對科學的產生具有基礎性的了解是該科目的主要目的??茖W在對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創新能力進行培養的同時,對其未來發展也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隨著新課程的不斷改革與深入,現階段的小學科學要求教師要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以學生為主體,促進學生學習的積極主動性,從而使學生的綜合素質得到有效提高。有效的課堂教學就是指教師在課堂教學活動中運用各種教學手段和方法,盡可能地做到投入最小的精力,獲得最大的教學效果。只有提高小學科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才能使學生在學業、認知、情感等方面取得進步與提高。有效的課堂教學除了要學生的配合外,更重要的是教師的教學水平與職業素養,教師不僅要注重對科學知識的傳授,還要對學生個性發發展的培養給予重視。本文分析了目前小學科學課堂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提出了幾點提高小學科學課堂教學有效性的策略,望與廣大同行進行交流。
一、鼓勵學生選擇探究主題,激發學生的興趣
我在教學《校園生物大搜索》時,要求同學們像科學家那樣分區域調查學校的動植物。聽說去室外調查同學們很感興趣,大家積極參與。我將學校分成若干區域,學生自由組成小組,每組調查一個區域。小組中分工明確,大家一起實地考察,并記錄探究的過程,對不認識的動植物,自己查找資料或詢問老師。如學校操場上的那三棵大樹是學生上網查找得到了答案,這樣的探究性學習調動了學生參與科學探究的興趣。
二、引導學生去探索,鼓勵學生尋找答案
正確的培養學生學習科學的探究能力,其關鍵在于學生對于科學的學習是否有興趣。在小學中,學生正處于對任何新鮮事物都好奇的年齡段,因此老師應及時的把握住這個機會,去激發學生對于科學的研究興趣。而如何快速并且準確的提高學生相關的興趣則是十分重要的??梢詮膬煞矫鎭硖岣邔W生學習科學的興趣,一是根據所要講課的內容來創建相應的情境。就比如說對于物質變化這一課的學習,教師可以提前準備三個相同的容器,然后向容器中依次倒入白酒、白醋與白水,讓學生區分出白酒、白醋與白水。這種做法可以引起學生的思考,同時還可以調動學生對于本節課知識學習的積極性。二是老師的講課方式,老師對于知識點的講述不僅要絕對的嚴謹,而且不能過于死板。例如在學習研究螞蟻的相關過程中,老師可以聲情并茂的給學生講一個關于螞蟻王國的童話故事,并通過這個故事來使學生了解螞蟻的身體構造與肢體所發揮的作用。與此同時老師在日常的課堂講課過程中的語言,也要相對帶有激勵性,但與此同時對于那些回答問題跑偏的同學,也不能批評,也要加以肯定與幫助。
三、培養學生科學探究中的合作能力
新課程指出:科學探究不僅可以使小學生體驗到探究的樂趣,獲得自信,形成正確的思維方式,而且使他們識別什么是科學,什么不是科學。引導學生通過一定的過程與方法對客觀事物和現象進行探究、質疑和研究。要讓他們經歷一個個探究活動,從中獲取科學知識,增長探究能力,養成良好的科學態度,這就需要在科學教學中有效地開展探究性學習,為學生營造一種良好的學習環境,引導學生去探索、去發現,以實現真正意義上的探究式學習,而不是形式化的。
科學探究作為科學學習的中心環節,是滿足學生求知欲的重要手段,也是學生獲得知識的重要手段,有效的小學科學課堂教學需要教師在課前做好充足的備課工作,并將課堂結合實際生活激發學生的興趣,有效組織學生進行合作探究活動。這樣才能使課堂氛圍變得生動有趣,使學生在教學活動中獲得進步與發展,從而提高小學科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參考文獻:
[1]文豐玉等,小學科學教學課例研究[M].北京:科學出版社,2014.08.
[2]馮克誠,小學科學實驗教學指導[M].北京:人民武警出版社,2011.08.
[3]吳茂江,科學課程教學導論[M].銀川:寧夏人民教育出版社,2010.07.
[4]陳偉新盧曉明姚惠祺主編,挑戰創造力[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