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乃琳

有一種有趣的夢,叫作“清醒夢”。做夢的時候人們知道自己在做夢,有時甚至能控制夢境發展。在做清醒夢的時候,大腦發生了什么呢?
夢中的意識程度和平時的意識程度是不一樣的。在夢中我們可以輕易接受一些奇怪事情的發生,這說明做夢時人的自我覺醒程度降低了,這可能是由做夢時大腦前額葉皮質活躍度較低導致的。研究發現,在做清醒夢的時候,我們大腦中負責執行功能的側前額葉會被激活,這使得我們在夢中的意識程度提高了,變得可以將夢境和現實聯系起來,進而“意識”到我們正在做夢。
做清醒夢沒有什么壞處,有些人甚至很享受做清醒夢的感覺,因為在清醒夢里你可以主動控制夢境的發展,讓夢里的自己“遇到”很多好事。有些人天生就比其他人更容易做清醒夢,腦成像研究發現,經常做清醒夢的人大腦額極皮質更大,元認知能力也更強。小孩通常也會比成人更容易做清醒夢,原因可能是小孩睡得比較久,在睡眠的后半段,清醒意識更容易侵入夢境。
既然清醒夢這么好,有沒有辦法可以多做清醒夢呢?答案是肯定的,反復練習可以幫助你更容易做清醒夢。練習方法一點兒也不難:在睡前默想“我今晚會意識到我在做夢”,這種自我暗示可以幫助你在睡覺時做清醒夢。此外,冥想也能強化做清醒夢的能力。這是因為冥想會增強前額葉皮質的功能,而前額葉正是負責自我意識的腦區。
呼嚕聲斷斷續續,中間突然沒聲音了,過了幾十秒或者更長時間,突然長吸一口氣,像憋醒了似的,然后又開始有節奏地打呼,這是睡眠窒息癥的典型癥狀,又叫作阻塞性睡眠呼吸暫停。
有睡眠窒息癥的人睡覺時因為呼吸道不順暢,經常由于缺氧而被憋醒,之后又會很快睡著,所以他們往往意識不到自己睡覺的時候醒來過。經常因缺氧而被憋醒會明顯影響睡眠質量,因此有睡眠窒息癥的人睡眠時間長,白天還容易犯困,也會為此感到消極沮喪。
如果你確定自己有睡眠呼吸暫停的癥狀,應該怎么應對呢?臨床上對睡眠呼吸暫停的治療方法包括:改變生活方式、服用口含片、使用呼吸輔助裝置等。其中,改變生活方式的做法包括:遠離酒精,減肥,睡覺的時候側向一邊,以及戒煙。你也可以去醫院睡眠科做詳細的檢查,讓醫生給你配備特定的呼吸輔助裝置,使你在睡覺的時候呼吸順暢。一旦你發現自己有睡眠呼吸暫停的問題,你就需要盡快改變自己的生活習慣或就醫,因為不經治療的睡眠呼吸暫停會增加患心臟病、中風、糖尿病、肥胖癥等的風險,還會增加發生車禍的風險。
每20個成年人中就有1個人存在睡眠呼吸暫停的問題,老年人的發病率更高,差不多是10%。睡眠呼吸暫停大多發生在中年男性身上,男性的發病率約為女性的2~8倍,另外,肥胖、扁桃體過大、鼻骨移位、下頜骨過短、酗酒、吸煙和濫用安眠藥的人比較容易有睡眠呼吸暫停的問題。
你所需的睡眠時間取決于你的年齡、健康狀況和生活習慣。年紀小的時候,你需要的睡眠時間比較多;年紀大了,需要的睡眠時間就會越來越少。當有壓力或者生病的時候,你的睡眠需求也會增加。一個成年人一般所需的睡眠時間是每晚7~9個小時。
很多研究都發現,每晚睡9個小時以上的人的死亡率比每晚睡7~8個小時的人更高。英國一個大型調查發現,長期的過度睡眠(超過9小時)和較低的智力水平有關,并且和較高的糖尿病、心臟病、阿爾茨海默病、抑郁癥和不孕的發病概率有關。到目前為止,科學家還沒有搞清楚其中的原因究竟是什么,不過一些研究發現,有抑郁問題或者社會經濟地位較低的人總體來說睡眠時間更長。這可能也是睡眠時間過長和死亡率增加兩者之間有關系的原因之一。
睡眠過度的感覺和宿醉非常相似,科學家稱之為“睡醉”(sleep drunkenness)。睡醉和酒精造成的神經損傷不同,前者是因為不健康的睡眠節律打亂了大腦中控制身體日常周期的生物鐘造成的。人的生理節律是靠下丘腦中的一團神經元細胞組成的晝夜節律起搏器來控制的。下丘腦是人腦中較為原始的一小部分,除了生理節律之外,它還控制著饑餓、口渴和出汗等基本生命體征。當你早晨醒來時,丘腦中的起搏器收到眼睛傳來的光信號,就會發出化學信號來叫醒身體的其他細胞。當你睡眠過度時,就相當于無視這個生物鐘,造成生物鐘和細胞面臨的實際情況不一致,讓你主觀上感到疲勞。
(長江南摘自《大腦修復術》中信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