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莫隱
摘要:近年來,各級廣播電視媒體在融合發展工作中均做出了積極的響應,在價值引領、機制創新、平臺建設、內容生產、資源整合上等方面也做出了深入的研究和有益的探索。研究表明,傳統廣播電視媒體正在不斷拓展傳播渠道,加速構建融媒體傳播矩陣。但不難發現,部分廣播電視媒體融合傳播力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升,影響力版圖也在不斷地擴大;部分廣播電視媒體融合過程中則出現了表面相融,實則相加、同質化嚴重、內容質量不高、用戶流失等諸多問題。如何促進媒體融合從“相加”邁向“相融”階段,真正做到融為一體、合而為一,構建立體多樣、融合發展的現代傳播體系,是傳統廣播電視媒體迫切需要思考的問題。
關鍵詞:融媒體;傳統廣播;改革與創新
引言
為了推動我國地面數字廣播電視節目的普及,從2015年開始,我國地面數字廣播覆蓋網發展規劃逐漸推動廣播電視節目無線數字化覆蓋工程,將在2020年底全面關閉地面模擬電視信號,完成地面模擬信號的數字化轉變,這也是推動我國廣播電視節目變革的一項重要舉措。在如此大環境之下,研究廣播電視節目無線數字化覆蓋工程技術的方案,對無線數字化工程技術方案中的各個子系統中的關鍵環節與要素進行分析,能夠逐漸普及無線數字化覆蓋工程的技術優勢,在新媒體發展的時代,更能實現全面的無線數字化廣播電視節目全覆蓋。
一、融媒體進程中存在的一些現象
(一)簡單的相加和內容分發傳播
創建官方網站、微博、微信公眾號和移動APP,是目前傳統廣播電視媒體通用的做法。有些雖然傳播媒介都比較健全,但缺乏內容的再生產和創新創優,缺乏精準推送能力,僅僅實現了簡單的內容平移和分發傳播;有些組織架構相互獨立,媒介之間各自為營,影響到媒體矩陣的傳播力和影響力。媒體相融,并不是簡單的加法和分發傳播,需要打破媒介之間的界限,注重傳播介質之間的互融、互動、互通、互粉,基于傳播介質的特點,針對不同受眾的需求對內容進行深度挖掘、編輯和創意,分類、分平臺進行不同內容的精準推送,以催生最大化學反應,激發受眾認同和分享關注的連鎖反應,進而不斷提升媒體融合的傳播力、影響力。
(二)傳播形式及內容的同質化
瀏覽傳統廣播電視媒體的網站、微信公眾號、微博、APP,會發現融合傳播形式同質化嚴重,傳播效果參差不齊。有些功能偏少,不能滿足受眾需求;有些平臺內容混亂龐雜,不能精準服務受眾;有些平臺內容更新不及時,失去了關注的意義;有些平臺則早已停止運維。廣播電視頻道依托自身資源,面向特定群體打造具有自身特色的融媒體平臺,通過服務、互動黏住一批忠實用戶,可以取得較好的傳播效果。
二、新媒體時代廣播電視主流媒體傳播力提升的必要性
(一)媒體生存需求
新媒體時代,廣播電視主流媒體與其他媒體形式的競爭比較激烈,在廣播電視主流媒體建設中需要分析主流媒體的關注度,還應分析其他媒體形式的競爭現狀,并合理制定發展戰略。廣播電視主流媒體需要提升自身的競爭力,其他媒體形式都在創新形式、多渠道傳播,以此提升自身的傳播力。廣播電視主流媒體想要在新媒體時代發展,就需要了解自身發展形勢,了解社會環境,更加需要適應社會環境[2]。
(二)鞏固壯大主流思想輿論的需要
廣播電視主流媒體建設工作的進行也是壯大主流思想的基本要求推進廣播電視主流媒體建設,是滿足主流思想輿論傳播的現實需求。隨著網信事業的發展,網絡生活滲透人們的日常,網絡環境惡化,惡性傳播事件頻發,網絡思想需要主流媒體的有效干預。所以廣播電視主流媒體的存在尤其關鍵,廣播電視主流媒體的發展能夠讓更多人從網絡上了解真實、有效的信息,還能夠傳播黨和政策的路線和政策等,這些都是廣播電視主流媒體的主要工作。廣播電視主流媒體建設工作的開展中還應該堅守思想陣地,反對虛假信息、低俗信息和暴力信息等[3]。
(三)建設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需求
廣播電視主流媒體能夠進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宣傳,對于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建設有重要的價值,這對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構建有重要的價值,這也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體現,在社會發展中需要采取廣播電視主流媒體方式進行傳播,提高廣播電視主流媒體采取信息的能力,加強節目制作品質,多渠道進行傳播,在其發展中需要正確的認識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建設的價值。
三、新媒體時代廣播電視主流媒體傳播力提升策略
(一)改革用人機制,構建人才隊伍
新媒體時代廣播電視主流媒體平臺的構建中需要改革用人機制,在人才隊伍的建設中需要了解人才對于自身發展的價值。首先,人才的引入。新媒體時代用人機制的改革中需要重視人才的價值,采取合理的措施進行人才管理,分析人才管理及人才隊伍建設的價值。人才的引進也應該給予人才發展機會和更優厚的福利待遇,這是關鍵。其次,人才培養。新媒體時代廣播電視主流媒體發展中,還需要完善人才培養工作,創建屬于自身的媒體團隊。
(二)整合優質內容,精準服務受眾
優質內容是媒體的立身之本,而隨著融媒體時代大量信息的輸入,也引發著受眾對于收聽碎片化、多樣化、個性化的優質內容信息需求。優質的內容資源既能夠傳遞主流價值,又能夠吸引不同年齡、不同階層的受眾演變成為忠實“鐵粉”,是維系受眾情感和吸納廣告投入的重要角色,其地位無可撼動。廣播電視應依托忠實聽眾,切實提升“四力”,充分利用大數據,研究用戶需求和“碎片化”收聽收看情況,整合內容資源,豐富節目形式,精煉節目內容,打造特色節目品牌,形成“碎片化”傳播樣態,分類、分時服務受眾。例如,山東廣播電視臺打造的《問政山東》節目創新“公開監督”機制,以問題為導向聚焦群眾關心的熱點、難點、堵點,倒逼職能部門解決問題、狠抓落實,同時將問政觸角延伸至網絡領域,形成全媒體聯動問政監督機制。
(三)變“相加”為“相融”,構建傳播矩陣
以“我說你聽”“我播你看”為特征的廣播電視單向傳播時代已漸漸落幕,傳統媒體要想置之死地而后生,打一場漂亮的翻身戰,必須堅定一體化發展方向,以融合發展為契機,找準著力點,促進與新興媒體從“相加”到“相融”的真正轉變,實現用戶價值和媒體平臺的雙增值。可在政策的允許下,多層次、多方面、跨行業、跨區域促成廣播電視全方位的突破和變革,如加速構建“云”生態和全媒體平臺,進軍車聯網,引進移動直播、大數據、虛擬現實等先進技術,深入推進信息內容、技術應用、平臺終端、管理手段共融共通。
結束語
借融合契機,助改革之勢。本文分析了傳統廣播電視媒體在融合發展過程中存在的幾種現象,并以個別融媒體成功案例為參考,從提供權威平臺、構建傳播矩陣、推進技術創新、整合優質內容、創新交互形式等多方面對融媒體時代傳統廣播電視的改革與創新的路徑進行了探析。媒體融合需充分發揮本土優勢,加強頂層設計,強化傳播模式、形態、內容的改革與創新,走出一條適合自己的特色融媒體健康發展之路。
參考文獻:
[1] ?周思軍.縣級廣播電視臺融媒體發展探索[J].傳媒論壇,2019,2(24):64-65.
[2] ?葉盛世.媒介融合語境下《廣播電視新聞采編》課程改革探索[J].滁州學院學報,2019,21(06):126-132.
[3] ?滕繼果.廣電專業職業能力與課程體系改革研究——以濰坊學院廣電專業畢業生為例[J].科技資訊,2019,17(35):177-179.
[4] ?李韜.廣播電視編輯教學改革初探[J].西部廣播電視,2019(23):90-91.
[5] ?羅大成,楊雷,張弛.淺析廣播電視行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路徑——以河北廣播電視臺經濟生活頻道為例[J].電視研究,2019(12):66-69.
(作者單位:南京師范大學中北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