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學文
摘要: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中國的景觀設計行業需求增長與發展較快,加上項目建設周期緊,各項工程設計與施工的安排都是倒排時間表,造成設計環節推敲不夠;施工隊伍也不一定有與工程項目對等的施工經驗,高技能的工匠不足。
關鍵詞:居住區;園林環境;風景園林;綠地指標;園林設計;園林施工;施工脫節;
引言
隨著房地產的不斷發展,中國的景觀設計行業需求增長與發展較快,加上項目建設周期緊,各項工程設計與施工的安排都是倒排時間表,造成設計環節推敲不夠;施工隊伍也不一定有與工程項目對等的施工經驗,高技能的工匠不足;同時設計與施工脫節,沒有優秀的、有經驗的,了解設計意圖的景觀工程師在現場把握調整設計及控制施工效果,雖然問題正在逐漸改善,但根本性的問題依然存在,那就是景觀園林建造效果的粗糙和偏離?
一、行業缺乏規范
(一)名稱
在園林設計這個領域,以前慣稱“園林”或“風景園林”,后來又趕時髦叫“環境景觀設計”,也有人叫“環境設計”或“景觀設計”……最近按吳良鏞教授的提法又叫“地景”,究竟哪種稱法更確切更合理,使之既要符合國情又要與國際接軌并便于職業稱呼,恐怕建設部的有關部門得來管管此事。筆者傾向于“景觀設計”的稱法,那么職稱便可定為“景觀設計師”或簡稱“景觀師”。名稱的統一非常重要,名正而言順,可以說是行業規范的前提。這樣在未來的城市建設中,景觀設計師將以獨立而重要的角色與建筑師、城市規劃師密切合作,真正實現吳良鏞教授“三位一體”的構想。
(二)市場管理
景觀產品具有其特殊性,與建筑相比,少了很多安全(如消防等)方面的要求,并有較大的可改造性,不良后果的責任也較小,這些特點導致了各方面的干預增多。同時,建設主管部門對景觀設計和施工的資質管理把關不嚴(如無圖簽、未蓋章的圖紙可用于施工)。
二、植物方面的原因
(一)部分設計公司不了解鄉土樹種
很多的開發商都不喜歡用本土或本地的園林設計公司,這一現象在鄭州等內陸地區尤其突出。一方面中國的優秀景觀設計公司大多集中在上海、廣州等南方沿海地區。二是國人根深蒂固的“崇洋媚外”媚外心里作祟,認為外國的月亮就比中國的圓。殊不知,最了解當地的氣候、環境、植物的恰恰是本地園林設計公司。
(二)市場上植物資源稀缺
有時候并不是設計人員不做市場調查,而是你一旦作了市場調查以后,你的設計(植物配置)就沒有辦法搞下去了,因為你會發現市場上的苗木品種根本就沒有幾種,有時候一些很好的想法在施工的過程中因為苗木的問題而變地一踏糊涂,另外很多樹種的價格也沒有明確的參考,令設計人員無法準確估量工程造價,給設計帶來了不必要的麻煩,這就要求我們設計師在設計之前要先了解當地的苗木資源,苗木規格也不能為了盡早出效果而過分放大,導致施工難度加大或不能正常施工,有些植物的規格也應該明確界定,使得預算和核算的差距盡量減小。做到設計切合實際,利于施工,同時不忘景觀效果。
三、從事園林設計人員的原因
(一)教育情況
景觀設計專業教育如同上述混亂名稱一樣混亂不堪。目前從事這一職業的大多畢業于林業院校的園林系(偏重綠化)、城建院校的風景園林專業(偏重建筑、規劃)、藝術院校的環境藝術專業(偏重小品、造型)等,從目前景觀設計涉及的范圍來看,應該是上述三種專業的綜合甚至有更高的要求。景觀設計專業應該有明確完善的教學大綱,盡可能與國際接軌,并制定一系列的從業規范,最終實行與建筑、城市規劃一樣的執業注冊制度,徹底實現行業的規范化管理。
(二)設計周期短
現在國內大多數房地產商和業主都有都或多或少的都有“崇洋媚外”的心理,認為外國的設計公司設計的比國內公司設計的要好很多。是因為我們的設計水平不行嗎? 誠然,我們與國外公司的設計水平的確有一定的差距。但還有一個重要因素常常被我們忽略,那就是設計周期。
四、從事園林工程施工人員的原因
(一)工人素質普遍偏低
景觀施工單位也應有強勁的設計力量,能對景觀主題有深刻的理解,有助于主題景觀的創造、現場施工過程中的問題解決?景觀施工員也不是普通工人,應該是工匠,應具有藝術的再創造能力?因此,景觀施工單位的招標中,施工單位的經驗、類似工程的施工品質、施工技術力量、設計力量、管理理念及措施是重要的首要考察指標,而價格應作為其次指標,否則投標報價似乎節約了,但后期因施工質量帶來的經濟和社會損失難以估量?
(二)施工人員缺少對優新植物的了解
由于園林施工人員對新優園林植物的生長習性、栽培技術和后期養護缺乏了解,使苗木死亡甚多,且孤植、叢植的新優植物數量又相對較少,如黃路、彩葉草等新優品種在某區域內可能采購困難,就會導致補植、養護成本大幅增加。此時,施工單位就會進行苗木替換,改變設計師的初衷,原有藝術效果和園林美感受到影響,施工成果遠離設計的初衷。
(三)監理不到位、后期養護不到位
監理的任務應包括:完善設計細節,注重空間尺度的把握?細節決定成敗,對于成功的景觀設計來說,每一個細節都需仔細推敲?目前計算機能做出很逼真的三維圖像來表達設計意圖,但在現場實地,觀察到的景象是四維的、真實尺度的,因而設計師對空間的想象和預測受到各種局限,而在現場的親身體驗,會發現許多新的重要的設計條件和機會?
(四)施工不規范
設計用苗規格要求嚴格,為追求良好景觀效果,很多設計師偏向大規格苗木。但大規格苗木價格昂貴,在市場上供不應求,新優園林植物的大中苗更是搶手。為此,施工單位降低苗木規格,避重就輕,不規范施工,減少大規格苗木的數量,破壞了設計景觀的立體感和稠密度。而在設計用苗難于采購時,施工單位常會進行苗木替換,改變設計時的景觀效果,使原有藝術效果和園林美感受到影響。
五、結束語(提高工程質量的手段)
總結了如上的諸多問題后,下面我們來探討下解決這些問題的方法。
(一)定園林綠化地方標準
過制定城市園林綠化工程施工及驗收規范等標準,使園林施工、監理有據可尋,明確園林設計師和項目經理、施工隊伍之間在施工過程中的職責,協調設計和施工之間的關系,更好的完成園林項目。
(二)施工單位培育苗木
園林綠化工程施工過程中,投入了各種原材料、產品、半成品、構配件和機械設備。投入材料的質量,如種植土質量、苗木質量規格、各種管線、鋪裝材料、燈光亮化設施、控制設備等不符合要求,工程質量也就不可能符合工程質量的標準和要求,因此,嚴格控制投入材料的質量是確保工程質量的前提。對投入材料的訂貨、采購、檢查、驗收、取樣、試驗均應進行全面控制,從組織貨源到使用認證,要做到層層把關。
一個成功的居住區景觀項目建設需要多方面的努力,凝聚了參與建設各方的智慧和勞動價值?這其中除發展商對項目的組織與掌控外,更重要的是設計與施工的密切配合,兩者精益求精,精工細作的工作態度,兩者有著共同的項目理想與追求?設計與施工取長補短,相互彌補工作中的不足,設計方走出辦公室,深入現場解決問題;施工方要多走進辦公室,事先深入圖紙發現問題?在精心選擇設計和施工單位外,本文指出的引進設計督導對項目建設,對從設計到施工聯系起到了重要的橋梁和紐帶作用,是值得交流的園林施工管理方法?
參考文獻:
[1] ?陳鷺.城市居住區園林環境研究,中國優秀博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博士);
[2] ?李素英.城市帶狀公園綠地研究,中國優秀博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博士);
(作者身份證號碼:320911197510100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