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業蘭
引言:
陶瓷---是人類文明史上最早出現的一種藝術形態,這種形態是所有藝術門類中最單純和最簡潔的,同時她所具有的神秘與抽象性是無法比擬的!從陶瓷藝術的審美需求中我們可以了解到一個時代的文化內涵和一個國家的民族精神!
現代陶藝,是用陶瓷材質作為創作手段來展示作者個性、認識、審美、情緒、意念的一種純藝術表現形式。它的創作是一個純美術的思維審美過程。它是陶瓷,又不是一般意義上的陶瓷,它具有比一般陶瓷產品更多的文化內涵及精神特質,它同傳統的陶瓷在美學上有著較大的本質差異,一般地說,它強調主觀感覺,強調手工制作。現代陶藝的價值核心是精神性和審美性。可以說,放棄物質性、實用性追求,而單純強調精神價值和審美價值,便是現代陶藝區別于古典陶藝的最鮮明的特征。
中國的現代陶藝應是從屬于現代陶瓷藝術文明的一支,但她更多的是在精神領域的開拓與描繪。古典主義由于內在主體性的缺乏而最終解體,在大工業革命肆虐的當下,后工業時代的來臨為象征主義、浪漫主義的回歸提供了必要的土壤,存在主義、未來主義在此得到了升華與凝固,現代陶藝的興起與發展,應證了上述變化,而這一切又是現代主義麾下的重要組成部分。現代陶藝是一種融當代個體審美及人文觀念并借助于現代技術的陶瓷藝術,她更多的則是在精神領域的開拓與描繪,這使其充滿了象征與浪漫的特征。陶瓷與生俱來的古典氣質與獨特的命運造就了其1萬多年的真實歷史。她凝聚了泥土之深沉,水之靈氣,氣之飄逸,最為壯觀的則是融入了火的激情。
一、中國現代陶藝富有濃厚的文化底蘊
陶藝自其產生就強調用于民、符合大眾審美觀點。本土文化對于現代陶藝的審美影響是不可缺少的,中國古典美學最根本的特征是以“天人合一”的境界作為審美的最高境界,同時又以審美的境界作為人生的最高境界。“天人合一”不僅是中國古典美學的哲學基礎,而且,將“天”人情化,又將人情形象化,二者合而為一,這本身就是中國美學所說的審美意象。中國古典美學主張通過審美創造體現作為宇宙本體和生命的“道”。中國古典美學所追求的最高境界正是這種“天人合一”的境界。這在儒家、道家、禪宗美學中均有所體現。而現代陶藝則以審美為主,更注重審美價值和審美作用。造型、胎質、釉色等因素構成的完整形象,喚起了一件現代陶藝作品的美感。它既不是由其中個別因素提供,也不是各個因素單獨產生的美感相加的總和,而是所有因素相互聯系、影響,產生穩固的結構,最終提供的總信息,從而產生審美效應。現代陶藝創作過程始終貫穿了整個藝術創作的審美發生、審美創造以及審美接受三大環節。現代陶藝呈現給人們的是一種新的陶瓷文化精神。人在勞動中創造了文化,文化又塑造人,陶藝逐漸形成一種陶瓷文化。現代陶藝作品不僅是物質產品,還是一種精神產品,更是一種文化。現代陶藝是現代藝術與陶瓷文化相結合的產物。
二、現代陶藝與傳統陶藝的審美差異
現代陶藝與傳統陶藝在審美標準和制作工藝上都是截然不同的。傳統陶藝強調器物的實用功能,而現代陶藝注重體現藝術欣賞性。現代陶藝從現代審美觀念的美術潮流中獲取活力,致力于陶瓷藝術與實用性的分離。在材料方面,現代陶藝盡可能地發揮材質的特性在工藝方面,常常有意地利用傳統陶藝所認定的缺陷,如:龜裂、起泡、縮釉、斷裂、變形等,并將“缺陷”發揮得淋漓盡致;在裝飾方面,不強調過多的裝飾,追求泥料本身特有的肌理效果,融泥、釉為一體,或采用釉色的漸層表現,或利用肌理、釉色交疊熔融,充分體現其自身的隨機性、自然性和偶然性,保持并顯露手工制作痕跡,這是與傳統陶藝的一個很大差異。美國詹姆斯·瑪金斯的作品就充分體現了造型的不完整性,立意創新,破傳統完美之造型,融現代審美之意識,將“完型”有意打破,有動感起伏的線條與整個造型和諧,整體形象鮮明,構成了一種新的形態特征。
美國現代陶藝開拓者彼得·沃克斯受當時抽象表現主義和行為畫派的影響,主張陶藝創作的隨意性,嘗試并實踐一種完全拋棄傳統形式的制陶方式和審美,以放任、偶發、自由的手法充分體現粘土的泥料表現及展現藝術家情感觀念的新風格,開創了陶藝審美多元化和未來發展的無限空間。
三、現代陶藝的審美取向
現代陶藝是現代社會文明的產物。這就要求現代陶藝設計與創作必須順應時代的要求,體現時代精神,反映時代風貌,以適應現代人的審美需求。現代陶藝所提倡的:一是觀念的不斷更新和發展,從而提升和轉變人的思維,從而促進著社會的發展,這也是所有新藝術、新風格的前提。但這并不與繼承民族血統有著本質上的矛盾;二是融貫眾多學科的藝術形態,科學中有技藝,技藝中有科技,科技需要藝術,藝術需要科技,科技為現代陶藝的發展開辟了無限前景和可能!現代陶藝的創作,適當的采用科技成果是可取的,全部依賴和濫用科技成果則是現代陶藝的一大悲劇。中國有句古話“倉廩實而知禮節”,而“知禮節,需懂美”,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化,物質生活水平提高的同時,人們對精神生活乃至生活中的審美需求,也越來越高。在中國發達的城市我們看到是些越來越西化的城市建設,到處都是諸如“羅馬花園”、“帝豪廣場”,抑或是“巴黎風情”、愛琴海岸”等名稱,這些城市建筑顯示出歐陸風盛行,城市建設日趨西化,城市面貌似曾相識等特征,它們格局千篇一律,離中國傳統審美精髓中的“和諧”越來越遠,這一切業已成為當前中國城市建設中一個發人深思的文化走向。
創新是現代陶藝發展的永恒主題,為適應人們的審美需求,現代陶藝創作理念要有所突破,充分體現人與自然的和諧之美。現代陶藝從實用趨向于藝術化、情趣化。人性的回歸,最佳方式莫過于藝術,而有個性的陶藝能不斷地增強人類的感性,使人的心靈獲得平衡發展。黑格爾說,“美是理念的感性顯現”。柏拉圖說,“真正的美來自所謂的顏色、美的形式”。現代陶藝的美是一種理念結合,現代陶藝作者充分體現對生活與人性的關注,以豐富多彩的個性創作為動力、用濃厚的“泥、火”趣味,用新的藝術理念、新的審美意蘊,傳達一種精神。以濃縮的形式,與更多藝術門類進行交融。表現人與自然、人與環境的陶藝作品是人類渴望獲得回歸自然的感悟。
現代人的美學觀點隨著生活方式變化在進步,我們不能讓現代人住進古時的潮濕青磚古屋,難道我們陶藝還要回到千年歷史以來的符號上、功能上、審美上嗎?如果是,我們和從前有何區別呢?如果從藝術這一觀點出發,這樣的藝術相對從前是否會有長足的進步呢?我們只能人真的去了解與借鑒。這樣才能促進藝術的發展以及人們對社會審美認識的提高,反之適得其反。
(作者單位:廣西欽州陶色陶香陶藝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