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迎嘉 鐘太伶 伏春蕎
摘要:《看上去很美》是張元執導的影片,由王朔的同名小說改編。影片講述了調皮搗蛋的方槍槍被父親強制送到幼兒園,幼兒園里有著嚴格的規矩、權威的老師,還有小紅花,方槍槍在這里認識同學,大家一起吃飯,一起睡覺,一起上廁所等一系列的事情,故事以兒童的視角作為切入點,純真戲謔,用意深遠。
關鍵詞:影片;評論分析
1 方槍槍:想抗爭又失敗、想融入被排擠的“異類”
在主題上,首先要在方槍槍這個角色上進行挖掘。影片的名字叫做“看上去很美”,那方槍槍就像是不美或者破壞美的存在。影片開頭便是方槍槍看著窗外的雪,窗子好像囚籠的一個呼吸口,里面是壓抑束縛的環境,方槍槍就處在這樣的環境之中,睜著大大的眼睛。雪從黑幕般的夜空中紛冗而下,好像是黑暗中的點點光明。方槍槍凝望著窗外,好像是在審視著自己朦朧的內心。他是怎樣來到這個幼兒園的呢?影片中,他在進入幼兒園前的臺階時,腳夠不上,于是他被爸爸一把抱起,他一直掙扎,但還是被抱著送進了幼兒園,走入了未知的環境。恐懼源于未知,方槍槍性子頑劣淘氣,他在里面掙扎、哭喊。看似是小孩進入到陌生環境的正常反應,其意在點明,立足于壓抑的環境,方槍槍不想被同化的吶喊與反抗。可又因為方槍槍只是一個孩童的無力現實,他只能被迫選擇安于現狀。他被動了解了幼兒園里一些規則,可是他頂嘴,這是他不自覺地敢于反抗的本能,敢于向已有的規則質疑,這是他與幼兒園其他孩童不一樣的地方。這里將方槍槍的“異類”形象塑造地更加生動立體。由于方槍槍無法自己選擇環境,所以他開始知道了小紅花是什么,慢慢了解到獎懲制度。從“什么是小紅花”到“我為什么沒有小紅花”的質問,他懟老師,實則導演是想表達對制度的不滿意、反抗。而這樣的反抗在老師的輕蔑回答下輕松就被鎮壓了,如同拳頭打在棉花上一般不起作用。于是方槍槍開始幻想自己有了小紅花,這其實是他對現有規章制度的一次靠攏,他也開始想要在這樣的環境里得到贊同,對獎勵有了渴望。影片中方槍槍看到幼兒園的小朋友都在一起做游戲,他卻始終不能融入,只能在集體之外自娛自樂。抽離出來看,方槍槍更像是在集體環境邊緣徘徊的邊緣人,他一直試圖反抗,可力量是微弱的。他與其他孩童不同,他敢于質疑權威,他也敢于同已有規則唱反調。他說“見到壞人應該打死”(老師說“看到大灰狼要跑”),他說“大的水果留給自己”(老師說“大的留給兄弟,小的留給自己”)。這些挑釁的話語從未被迂曲環境腐蝕的孩童嘴里說出,無疑有著振聾發聵的效果。因為這樣的反應最赤裸裸,沒有被形式主義的糖衣包裹住,才顯得更真實。這樣對比更加能看清大環境,它教導不是發自真情,它只教導孩童死板、虛假、形式。如果這樣的環境是一條僵硬的死路,那么方槍槍就是一把錘子,他開鑿出一條名為“真實”的道路,讓喘不過氣的死路透進一點希望的光亮。不得不提,方槍槍也一直在融入,但他從未被接受過。他對小紅花提出疑問時,實則他內心深處已經有了這個概念。但他渴望得到小紅花甚至開始幻想時,他已經不自覺地接受了扭曲的獎懲制度。他想參加集體游戲,也意味著他在融入這樣的“牛羊群”中,在潛移默化地被同化,但仍從未被接受。方槍槍這盞燭火,在環境的妖風下,將熄未熄。方槍槍這個角色身上有著濃重的戲劇色彩。從他到這個做什么事都要一板一眼的幼兒園,方槍槍是最“不會”的人,他不會一起穿衣拉屎吃飯,在死板機械化的環境下他格格不入。他也是最早有“自由”意識的人,他不想上學,不想被束縛。最可悲的是,他又是不自覺被同化的人,渴望著老師的關注,渴望著獎勵,逐漸泯然于眾人。這樣的戲劇,試圖抗爭但又被束縛,在愚昧的社會里亡殞。戲劇化的轉變還體現在方槍槍從一個懵懂、但本質純實的人變成了一個也要欺負其他同學的形象。在他發現犯了錯可以找人撒謊頂罪時,他的善中已經摻雜了惡的色彩了。片末,方槍槍形單影只地躺在室外的大石頭上,他曾經試圖煽動“起義”的反抗,卻被幼兒園同學一句“我們全班加起來也打不過李老師”這句話打敗。他鼓舞著同學們一起搗蛋反抗,但同學們只是一遇到困境就背叛了他。他永遠都是孤單地游離著,逃不開,進不去,改變不了。方槍槍如同一發子彈,以為能打破愚昧束縛的屏障,卻在環境齒輪的破壞摩擦下生了銹,最后也只是上了膛,無法開出打破壓抑夜色的一槍。
2 老師:社會教條的擁躉
片中還有一個角色無法忽視,就是李老師。她在方槍槍眼中總是面目詭異可怖,她更多時候都像是方槍槍的對立面。影片一開始,她便姿態強硬地要用冰冷的剪刀剪掉方槍槍的后腦勺的小辮子,只是因為他的頭發與其他小朋友不同。這里意在講明在這樣的教育模式下,不容許有“異類”的出現,就算出現也要立馬將其進行同化。影片中幼兒園里老師帶著孩童們做游戲,卻是將孩童“綁”在一根繩索上,老師做牽引,孩童如同牛羊群一般,麻木地被牽著走。孩童本應該在幼兒園里快樂健康成長,卻成了僵硬教育模式下的犧牲品,被推著、牽著走,亦步亦趨。更為諷刺的是老師的角色,本該是睿智的引路人,卻變成恪守陳規的執行者和改造者。同時,李老師也是愚昧死板教育的擁戴者,她永遠都在發號施令,強迫孩童不許這樣、只能那樣,扭曲死板。分析李老師,她其實是在機械化壓抑教育環境模式下已經成長為大人的那批人。她腦海中的觀念思想刻板而且根深蒂固,李老師就像是木偶,被擺布著長大后,自然要去擺布他人的成長。于是她的對立面自然而然地成為了新生、歡脫、向往自由的方槍槍。她不給方槍槍小紅花,一丁點獎勵的話語都吝嗇給予。李老師還是一個趨炎附勢的人,影片中她遇到有官職的家長后,嘴臉與未得知之前判若兩人,阿諛奉承的態度顯露無疑。這也是社會中存在的避無可避的現象之一:對于平常人態度冷淡,端著“教育者”的架子,而面對有權有勢的人,立馬大獻殷勤。李老師的角色形象,作為幼兒園權威的象征,她擁戴著一切古怪但又確實存在的“教條”。
3 社會環境:以其昏昏使人昭昭
影片的外延也值得一說。這部影片的背景是在中國二十世紀六七十年代的文革背景之下,大環境就是束縛壓抑與同化,人人必須遵循死板的制度教條規則。這樣的情形,導演把它投射濃縮進了一個大環境下的幼兒園,一個本來應該是兒童樂園的地方。這里的每一個人都要被磨掉不同之處,被抑制個性化的發展。這里的管理模式機械化,大家要一起睡覺一起上廁所一起吃飯,老師問話必須要回答,有事情一定要舉手。僵硬到怪誕扭曲,卻在那樣的環境下成立。更加可怕的是,從孩童開始便選擇同化。可以折射出當時的社會環境,也是如此迂曲僵硬死板機械,把人人都訓練調教成為喪失個性的聽令者,沒有反抗精神,麻木地生活。影片中教育的畸形與愚昧,教師的思想的扭曲,就像當時的社會縮影。在機械化的管理中,老師不分男女的一齊擦屁股,讓孩童當眾脫衣,卻對方槍槍進行的“打針”的游戲為之色變,實在諷刺。可以體現出當時社會對于性教育的回避與缺失,蒙昧腐舊的思想,侵蝕著每一個在這樣和環境下長大的人。小紅花很美,幼兒園很美,那也僅僅只是看上去而已。影片的內涵表現在,隱喻著仍有如方槍槍一樣的人,在這樣的社會中長大,擁有著反抗精神,以自己的方式掙脫著畸形制度的束縛,做著無畏的掙扎。
《看上去很美》這部影片發人深省,或許許多人都是方槍槍,無法改變社會的現狀,在融入于被孤立之間不停徘徊。可以選擇改變自己,讓自己清醒著不妥協不屈從,也是一種高傲的美麗。
(作者單位:重慶郵電大學移通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