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更輝 黃應來
庚子之春,新冠肺炎疫情迎面撲來,在疫情防控過程中,我國主流媒體發揮重要作用,為取得戰“疫”階段性勝利、推動經濟社會全面恢復營造了良好輿論氛圍。作為傳媒智庫,南方日報南方經濟智庫在其中起到了一定的積極作用。
傳媒智庫與普通智庫最大的區別在于,根植于傳媒,宣傳報道是其基本功能。通過強化議題設置、深度解讀政策、運用全媒體手段等,南方經濟智庫在抗疫戰“疫”、復工復產中起到了鼓與呼的積極作用。
自疫情發生以來,南方經濟智庫及時宣傳政府部門重大決策部署。2月6日,在廣東省獨家首發《來了!廣東推出應對疫情支持企業復工復產20條》,以快訊+海報+深度解讀等組合拳,重磅發布廣東支持企業復工復產的政策措施,在南方+客戶端內流量超過300萬,在全網引起了廣泛轉載。
疫情期間,信息爆炸且喧囂龐雜,加劇民心緊張。南方經濟智庫發揮媒體的敏銳嗅覺,在關鍵節點發出一系列引導性報道產品,起到穩定民心的作用。2月3日首發《入粵車輛要提前登記!“入粵登記”入駐“粵省事”》一稿,在南方+客戶端流量超過200萬。1月27日,針對各地出現的搶購生活用品風潮,在全省首發《不用搶!肉菜糧油市場供應有保障 糧食儲備可供全省消費半年》的全媒體報道,提醒廣大市民理性按需采購,起到安定人心的良好傳播效果。
此外,及時推出《@廣東人,延遲復工期間工資待遇怎么算?官方回應》《企業因疫情虧損受困?廣東稅務部門送“錦囊”》《廣東:疫情期間不予加收社會保險費欠費滯納金》等重點報道,以長圖、問答等形式回應關切,均為全網首發。
南方經濟智庫積極踐行“四力”,組織記者直擊企業工廠車間第一線,從2月8日起至2月17日連續推出“粵企戰疫錄”全媒體產品,陸續推出《復工復產:工廠車間里的戰“疫”》《沖刺開工:11家粵企的復工清單》等報道。2月17日,在《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發布即將滿一周年之際,記者冒著寒潮深入大項目建設工地、企業車間,深入采訪社會各界在做好疫情防控前提下加快復工復產的情況,推出《大灣區重點項目吹響復工號角》《機器再次轟鳴——珠三角工地車間復工進行時》重磅報道,提出“珠三角機器開動、世界產業鏈穩定”的觀點,提振士氣、鼓舞人心。
南方經濟智庫推出“戰疫船說”系列豎屏短視頻,以脫口秀+現場采訪的形式呈現防疫物資生產企業、1號藥方生產企業一線復工場景,生動而有感染力。策劃“粵企戰疫錄”全媒體產品,推出多場直播,直擊廣東企業復工復產的第一線,起到良好的傳播效果。南方經濟智庫還先后推出復工復產指引圖解、農村(社區)疫情防控,以九宮格海報的形式為企業復工復產、農村防疫提供指引,受到廣泛轉發、點贊,同時還推出了復工防疫答題小游戲H5,通過小游戲向受眾普及復工防疫知識。
疫情發生以來,南方報業順應信息技術革命所帶來的輿論生態、媒體格局和傳播方式深刻變化,加快實現“融媒”向“智媒”躍升,更好地發揮黨媒智庫調研和服務水平,助力廣東復工復產。
南方經濟智庫優化傳統新聞采訪的信息采集方式,創新智庫調研手段,一方面通過開展“贏戰疫·穩經濟”系列深調研,使用線上問卷調研、公開數據挖掘統計分析等技術手段,搭建起一套自有的、科學完整的廣東復工復產基礎數據庫,迅速準確地篩選出復工復產過程中呈現的特點和遇到的問題,覆蓋員工就業、企業自救、農貿產品銷售等多個領域。另一方面聚焦具有廣東特色且受影響最大的外貿企業,開展“全球疫情下的外貿突圍”線下實地走訪,挖掘廣東企業在疫情中危中尋機的發展路徑。
在智庫調研手段賦能下,“請讓我來幫助你,就像幫助我自己”系列調研活動挖掘了60余家復產典型企業和20多個農產品滯銷難題。記者兵分兩路,一路按照數據走訪服裝、家電、無人機、電子信息等行業企業,提煉出11家粵企的復工清單、一家口罩轉產企業復工記等復工經驗;一路順著線索前往湛江市那毛村,與駐村第一書記彭彬在南方+客戶端直播賣貨,1小時即銷售滯銷小番茄4萬斤,在直播、視頻線上分發帶動下,推動小番茄走進盒馬鮮生廣深門店,助農海報貼進樓盤小區,多家企業后續集中采購農產品,形成線上線下立體傳播和社會效益雙豐收。
智庫調研手段將媒體功能由單純的信息傳播向戰略研判、方案供給等方面延伸,更好地滿足黨委政府及各類社會主體在各個層面、各個領域對決策科學化、信息化、數據化的需求。比如“促進就業九條”政策第三方評估項目,利用企業、求職者、政府三方1400多份問卷數據形成評估報告,發現政策痛點堵點,成為廣東復工復產期間出臺的重磅政策——“促進就業九條”2.0版修訂依據。又如移動版“廣東復工復產政策匯”,收集從國家到廣東再到21個地市100余項惠企政策,在手機客戶端可隨時隨地便利查詢。
南方經濟智庫圍繞復工復產,以調研為線索和一手素材,以公開報道作配合,不斷提升智庫匯聚智力、提供參謀的能力,不斷提升智庫報告發揮專業含金量,使之成為發揮媒體智庫特殊作用的重要載體。

在當今這個信息時代,信息數據極其冗雜,政府的信息來源同樣多種多樣。傳媒智庫充分發揮“上接天下接地”的獨特優勢,通過政府信息和社會經濟一線調研兩個方面獲得信息素材的結合,形成對經濟社會發展的科學預判,并在政府行動前形成具體建議。
面對疫情挑戰,早在1月底,南方經濟智庫就根據各方面線索和信息,將疫情沖擊廣東經濟形成的時間、幅度、規模、范圍和重點行業等作出較為科學的判斷,并在此基礎上提出多條實操性強、實施效果好的政策建議,推進破解產業鏈協同困難等建議體現在之后的政府工作中。此后的形勢發展證明,當時的判斷是基本準確的,從而為黨委政府未雨綢繆爭取了時間。
傳媒智庫除了通過公開報道傳播新聞內容和專家觀點,還肩負著搭建政府與學者溝通橋梁的使命。目前,全國各級政府很多都組建了名目不一的專家委員會,為政府決策提供參考。但是,在及時發現問題,提供一手信息、組織多領域多層次專家協同合作等方面,媒體智庫大有可為。
就南方經濟智庫來說,從1月底到4月初的2個多月時間里,充分利用并不斷補充完善專家團隊,與上百位省內外專家形成暢通的溝通渠道,通過經濟數據分析、企業案例調研、省內外政策梳理等方式形成高信息含量的“素材包”,一方面為專家學者提供關于廣東社會經濟發展的高質量研究素材,另一方面為研究領域彼此交叉的專家搭建起暢通高效的意見交流和平臺,從而為提升智庫報告含金量和專業水平奠定了基礎。
由于復工復產關系到企業、個人的切身利益,如果對情況了解不清,處理不快或不細,往往會造成事件影響的不斷發酵,影響黨委政府統籌復工復產和疫情防控,乃至損害政府公信力。
例如,復工復產期間,某知名商家恢復堂食一波三折,引發關注。南方經濟智庫多方調查走訪撰寫的報告獲得省領導批示,要求相關部門研閱,直接推動了相關部門和地市陸續出臺了關于餐飲等服務行業的復工復產政策指引。
再如,由于廣東開放經濟的特點,外貿外資企業多,這些企業的復工復產格外引人關注。南方經濟智庫深入了解廣東外貿外資企業受疫情影響的現狀和挑戰。針對調研發現的問題,提出提高透明度增強國際信心、為中小微企業提供資本金等舉措,幫助企業應對困難。從長遠看則提出應轉危為機,更大力度加快開放,穩住外資外貿基本盤等政策建議。與此后出臺的政策對照可以發現,這些建議都為政府出臺政策提供了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