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 楊 石亞楠
近日,農業農村部發布了《社會資本投資農業農村指引》(以下簡稱《指引》),這是第一個全國性的社會資本投資農業農村指導性文件,為社會資本投資農業農村明確了方向、提供了指引、營造了環境。
日前,農業農村部計劃財務司負責人就《指引》有關情況回答了媒體的提問。
問:請您談談社會資本投資農業農村的重點產業和領域主要有哪些?
答:目前,社會資本投資已經在農業農村各個領域發揮著重要作用。為了引導社會資本更加精準投向鄉村振興重點領域,《指引》梳理提出了十二個重點產業和領域,涉及四個方面。
第一,在農業產業方面,鼓勵社會資本投向現代種養業、鄉土特色產業、農產品加工流通業等領域,發展規模化、標準化、品牌化的現代農業,建設優勢特色農業產業集群,建設農產品精深加工基地,切實保障糧食、生豬等重要農產品有效供給,促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
第二,在農業農村服務業方面,鼓勵社會資本投向鄉村新型生產生活服務業等領域,做好農技推廣、農資供應、生產托管等社會化服務,發展電商、鄉村休閑旅游、農村垃圾污水清理等生活性服務業,積極參與數字農業、數字鄉村建設,完善農業農村各項服務,提升農村居民幸福感。
第三,在農業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方面,鼓勵社會資本投向基礎設施、生態循環農業和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等領域,推進建設高標準農田、農產品倉儲保鮮冷鏈物流設施,構建農業廢棄物收儲運和處理等綜合利用體系,開發農村可再生能源,參與農村廁所革命,夯實農業農村現代化建設基礎。
第四,在科技創新方面,鼓勵社會資本投向現代種業、農業科技創新、農業農村人才培養、農村創新創業等領域,提升現代種業自主創新能力,參與農業關鍵核心技術攻關行動,建設人才培養基地,搭建農村雙創園區,打造產學研用深度融合平臺,培育農業農村經濟發展新動能。
同時,《指引》匯總形成了重點領域和重大政策兩個目錄,更加明確了十二個重點領域下眾多細分的具體方向,以及農業農村發展中正在執行的重點規劃及重大工程,為社會資本投資農業農村提供一個簡潔清晰的線索指引。
問:在投資領域的方向性把握之外,社會資本也很關心在投資落地過程中,政府部門還能提供哪些幫助指導。請您談談《指引》在這方面有哪些針對性考慮?
答:《指引》主要從健全對接渠道平臺、創新投融資模式兩個方面作出部署,推動提升社會資本投資農業農村的效率和質量。

近年來,河北省灤州市九百戶鎮九百戶村引入社會資金進行荒山開墾發展生態農業,取得良好效果。目前該村荒山生態治理面積達8000畝,以種植特色蔬菜和瓜果為主導產業,發展桃、杏、李子、核桃和部分南方瓜果生產,走上了生態農業科技致富之路。圖為該村雞冠山生態農業產業園的工人在管理木瓜樹 攝影/新華社記者楊世堯
一方面,要求各級農業農村部門加快健全對接平臺,為社會資本進入農業農村搭建橋梁、提供服務。一是統籌做好各類規劃的制定、發布工作,引導社會資本抓住重點、科學決策、同向發力,精準投向補短板、強弱項的重點領域、關鍵環節。二是匯集農業農村領域基建項目、財政項目等形成重點項目庫并向社會資本公開發布,發揮好信息要素的服務作用,引導供給與需求有效對接。三是加快構建完善農業園區、重大工程項目平臺,增強對社會資本的引導和聚集功能,推動各類資源要素加強融合,調動社會投資積極性。
另一方面,要求政府投資發揮好杠桿撬動作用,創新社會資本投融資模式,實現政府、社會資本、農民等多方共贏。一是區域整體開發模式。對于基礎設施建設任務重、產業發展空間大的地方,要強化組織服務,梳理農業農村基礎設施、人居環境整治、公共服務等方面存在的問題,將財政支持經費、公共事業收費等現金流打包,構建穩定的收入渠道和合理的利益分配機制,吸引社會資本進入。二是全產業鏈開發模式。對于產業鏈條長、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基礎好的行業,鼓勵社會資本發揮龍頭帶動作用,創新產加銷各環節有機銜接、滲透交叉的開發模式,帶動產業鏈上各類經營主體共同發展。這方面新希望、溫氏等大型養殖企業中已經有了不少成功經驗。三是PPP模式。對于生態循環農業、數字鄉村建設等有一定收益的公益類項目,支持用好PPP工具。這種模式在河北、安徽等地的農業廢棄物資源化利用上已經落地,有的已經取得了不錯的經濟和社會效益。四是投資基金模式。對于產業發展成熟度高、金融資源較豐富的地方,鼓勵聚集各類投資資金,加大投資并購力度,推動農業做大做強。這方面,現代種業發展基金、廣東省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基金、浙江省鄉村振興投資基金等都已有了很好的探索。
問:目前社會各界對資本進入農業農村,很關注的一個問題就是投資能不能有穩定的回報、能不能切實帶動農民增收致富。《指引》對這方面有沒有專門考慮?
答:《指引》旗幟鮮明地提出了社會資本投資農業農村要尊重農民主體地位、遵循市場規律、堅持開拓創新三條基本原則,就是要指導處理好社會資本與農業、農民、農村的關系。
一要有情懷講責任,很多世界知名的農業企業都是百年老店,我國大量的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如隆平高科、德青源、伊利等,也都是幾十年如一日扎根農村,在與農民共同成長、共同富裕中實現了企業自身的發展壯大。社會資本投資農業農村也要帶著對農民的感情、飽含創業的熱情、充滿開拓的激情去干,要到鄉到村、爬坡下田,帶動老鄉,而不代替老鄉。
二要講合作謀共贏,農民本身是農業農村的投資主體和重要力量,其他社會資本下鄉要加強與農民的合作,多辦農民“辦不了、辦不好、辦了不合算”的產業,主要從事農業產前產中產后服務,把中間的種養環節盡量留給農民;多辦鏈條長、農民參與度高、受益面廣的產業,為農民創造更多就近就地就業門路;多辦扶貧帶貧、幫農帶農的產業,尤其要加大到貧困地區投資興業力度,給農民創造更多發展機會。
三要有信心謀長遠,鄉村是投資興業的熱土,隨著鄉村振興戰略的深入實施,城鄉融合發展快速推進,投資農業農村空間廣闊、前景光明。同時,也要看到,投資農業農村很難一夜暴富,但會得到長期穩定的回報。社會資本要從農業農村發展的實際和需要出發,抓住鄉村振興的機遇,樹立長期投資的理念,扎根農村、深耕農業、共同發展。
當然,在引入社會資本的過程中,必須尊重市場規律,尊重社會資本作為市場主體的盈利訴求,用看得見的發展前景、可行的商業模式、長期穩定的合理回報,吸引社會資本,這樣才引得進、留得住、做得大。
問:社會資本進入農業農村,也希望在金融、土地等瓶頸制約上得到更多支持。這些問題應該如何解決?
答:對這些問題,國家高度重視,各個部門都在積極想辦法,促進社會資本更好更快落實落地。
一是在用地用電保障方面,今年中央一號文件明確要求,將農業種植養殖配建的保鮮冷藏、晾曬存貯、農機庫房、分揀包裝、廢棄物處理、管理看護房等輔助設施用地納入農用地管理,落實農業設施用地可以使用耕地政策,并對在農村建設的保鮮倉儲設施用電實行農業生產用電價格。同時,國務院去年出臺的《關于促進鄉村產業振興的指導意見》,明確要求加大對鄉村產業發展用地的傾斜支持力度,開展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改革,盤活鄉村建設用地重點用于鄉村新產業新業態和返鄉入鄉創新創業等,保障對鄉村產業發展的建設用地需求。
二是在加大信貸服務方面,去年農業農村部與中國人民銀行等聯合出臺《關于金融服務鄉村振興的指導意見》,指導建立完善金融服務鄉村振興的市場體系、產品體系和服務體系。今年,國家出臺了一系列支農支小再貸款再貼現和貼息等優惠信貸政策,推動農業信貸可得性、便利性不斷提升。同時,全國農業信貸擔保體系作用在逐步顯現,各級農業農村部門也在持續加強與農發行、農行、郵儲銀行等有關金融機構的合作,積極為銀企對接搭建溝通橋梁,為社會資本拓寬融資渠道。
三是在防范農業生產經營風險方面,近年來農業保險“擴面、增品、提標”加快推進,保險責任從保成本向保收入延伸,逐步形成“大宗農產品+地方優勢特色品種”的完整農業保險保費補貼品種體系。去年,農業農村部與財政部等聯合印發《關于加快農業保險高質量發展的指導意見》,指導完善農業保險政策,優化運行機制,提高服務能力。今年,農業大災保險試點、完全成本保險和收入保險試點將持續開展,優勢特色農產品保險獎補試點將進一步擴大覆蓋面。這些舉措都將有效提升社會資本投資農業農村的風險保障水平。